跌水水景池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6-21 12:49:1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景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跌水水景池。背景技术:2.水幕跌水水景池为日常跌水中最常见的跌水水景,该跌水水景的特点一是必须要有一定的水幕落差,水幕落差的高度有高有低,常见的水幕高差在1~20米不等,水幕的宽度也有长有短,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3.我们日常常见的水幕墙,有玻璃饰面的也有石材饰面的,但是不管是何种饰面,首先必须要保证顶面水幕落水点的标高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在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现存的跌水水景池,常见的问题一般是落水点的水流量不均匀的现象。技术实现要素: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跌水水景池。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跌水水景池,包括水池槽体和立面结构,其中,立面结构包括立面部和跌水幕墙;6.立面部底部与水池槽体连接,跌水幕墙底部连接在水池槽体的容纳腔内,且跌水幕墙和立面部依次远离水池槽体的中心处,立面部上部和水幕墙部上部形成第一槽体,第一槽体靠近跌水幕墙的位置设置有溢流部;7.第一槽体内部沿槽体的长度方向上装配有第一供水管,第一供水管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槽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第一供水管延其长度方向上上均匀排布有与第一供水管的内腔导通的出水部,且出水部靠近第一槽体底部;8.第一供水管第一端与第二供水管的第一端连通,第二供水管的第二端与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水泵的进水端与水池槽体内部连通,第一供水管的第二端密封或与第二供水管的第一端连通。9.可选地,立面部包括立面墙和槽体组成部,槽体组成部连接在立面墙一侧,且槽体组成部与水幕墙部连接形成第一槽体,立面墙与水池槽体连接。10.可选地,还包括第二槽体,第二槽体装配在第一槽体的腔体内,且第二槽体与第一槽体相适应。11.可选地,还包括第二槽体,第二槽体装配在第一槽体的腔体内,且第二槽体与第一槽体相适应,在包括第二槽体的情况下,第一供水管设置在第二槽体的腔体内。12.可选地,固定部包括底部固定装置和水管管卡,底部固定装置连接在第二槽体内壁面上,水管管卡两端分别与底部固定装置连接形成固定空间,且第一供水管贴合固定空间的内壁面。13.可选地,第二槽体包括若干槽体部,若干槽体部依次相连,且若干槽体部的出水侧的顶面高度一致,若干槽体部上均设置有用于第一供水管穿出的穿出孔,相邻的槽体部的穿出孔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14.可选地,水池槽体包括主槽体,主槽体上部设置有补水管和溢流管,主槽体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水管,第一排水管的第一端和主槽体的腔体导通,排水管的第二端与主槽体的容纳腔外部连通,且第一排水管上连接有第一控制阀。15.可选地,第二槽体的腔体与第二排水管一端连通,第二排水管另一端与第一排水管连通,且第二排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6.可选地,第二槽体内壁面连接有若干支撑部,若干支撑部设置在第二槽体的纵向方向上。17.可选地,在第一供水管的第二端与第二供水管的第一端连通时,第二供水管包括第一分支水管和和第二分支水管,第一分支水管和和第二分支水管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供水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通,第一分支水管和和第二分支水管的第二端通过出水管支管与水泵的出水端连接。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跌水水景池,能够将水从水池槽体抽入到第一供水管,第一供水管内部的水通过出水部进入到第一槽体,第一槽体内的水通过跌水幕墙再流入到水池槽体,从而形成跌水水景的效果,而且从水池槽体内无紊流层,第一槽体水面平稳外溢,不会出现水流波动,进而有效避免各个落水点位水量不均的情况。附图说明2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跌水水景池的结构示意图;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槽体的俯视图。23.图中:1、水池槽体;2、水泵;3、第二供水管;4、第一供水管;5、底部固定装置;6、水管管卡;7、支撑部;8、第二槽体;9、跌水幕墙;10、第二排水管;11、第一排水管;12、溢流管;13、补水管;14、出水部;15、出水管支管;16、立面部。具体实施方式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2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跌水水景池,包括水池槽体1和立面结构,其中,立面结构包括立面部16和跌水幕墙9;26.立面部16底部与水池槽体1连接,立面部16一般和水池槽体1为一体结构,跌水幕墙9底部连接在水池槽体1的容纳腔内,同样的,跌水幕墙9和水池槽体1也可以是一体结构,且跌水幕墙9和立面部16依次远离水池槽体1的中心处,其中,水池槽体1的中心处可以理解为水池槽体1的对角线的交点,立面部16上部和水幕墙部9上部形成第一槽体,第一槽体靠近跌水幕墙的位置设置有溢流部,在本实施例中,形成溢流部的方式可以是:第一槽体靠水池槽体1的中心处的壁面的顶部端面的高度低于其它壁面的顶部端面的高度,从而形成溢流部,即可以理解的为,跌水幕墙9的上端面的高度低于其它壁面的顶部端面的高度。27.在实际应用中,跌水幕墙9一般是有底部面、垂直面、跌水面和弧面,底部面与水池槽体内部连接,垂直面和跌水面连接在底部面两侧,弧面两端分别与垂直面和跌水面连接,跌水面相比垂直面更靠近水池槽体1的中心处,且跌水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28.为了水池槽体1内部的水方便加入和排出,水池槽体1一般设计成包括主槽体,主槽体上部设置有补水管13和溢流管12,主槽体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水管11,第一排水管的第一端和主槽体的腔体导通,排水管的第二端与主槽体的容纳腔外部连通,且第一排水管11上连接有第一控制阀。29.为了方便与快速形成第一槽体,立面部16一般可以设计成包括立面墙和槽体组成部,槽体组成部连接在立面墙一侧,槽体组成部可以是了通过螺栓与立面墙连接,也可以是槽体组成部和立面墙为一体结构,且槽体组成部与水幕墙部连接形成第一槽体,跌水幕墙9和槽体组成部为一体结构,立面墙与水池槽体1连接,立面墙与水池槽体1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是螺栓连接等形式。30.第一槽体内部沿槽体的长度方向上装配有第一供水管4,第一供水管4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槽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第一供水管4延其长度方向上上均匀排布有与第一供水管4的内腔导通的出水部14,且出水部14靠近第一槽体底部,出水部14可以是在第一供水管4上开设的孔洞,且每个孔洞的水流速建议小于1.0m/s。31.第一供水管4第一端与第二供水管3的第一端连通,连接方式一般是采用连接头连接,第二供水管3的第二端与水泵2的出水端连接,水泵2可以采用潜水泵,潜水泵设置在水池槽体1内,水泵2的进水端与水池槽体1内部连通,第一供水管4的第二端密封或与第二供水管3的第一端连通,在第一供水管4的第二端与第二供水管3的第一端连通时,第二供水管3包括第一分支水管和和第二分支水管,第一分支水管和和第二分支水管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供水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通,第一分支水管和第二分支水管的第二端通过出水管支管15与水泵的出水端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控制出水量,出水管支管还可以设置多个连接端,即多余的连接端将水排出到水池槽体1内,从而控制第一供水管4的进水量,也可以在出水管支管15上设置控制阀来控制第一供水管4的进水量。32.为了提高第一槽体的密封性,可以设置第二槽体8,第二槽体8一般会采用不锈钢槽体,第二槽体8装配在第一槽体的腔体内,第二槽体8可以直接放置在第一槽体的腔体内,也可以是通过水泥层等方式连接,且第二槽体8与第一槽体相适应,在包括第二槽体8的情况下,第一供水管4设置在第二槽体8的腔体内,第二槽体4与第一槽体限相适应可以理解为,第二槽体靠近跌水幕墙9的壁面的上端面的高度与跌水幕墙9的上端面的高度平齐,第二槽体9的其余壁面的上端面的高度也可以是与对应的第一槽体的壁面的上端面平齐。33.在第二槽体8的长度超过三米的情况下,为了壁面第二槽体8的不锈钢钢板纵向方向上向内收缩,可以在第二槽体8内壁面连接有若干支撑部7,若干支撑部7设置在第二槽体8的纵向方向上,支撑部7可以采用方管,方管两端与第二槽体8的内壁面焊接或者螺栓连接,且相邻两个方管的间隔1.5-2m。34.当需要长度较长的第二槽体8时,可以设计成采用若干槽体部的结构,若干槽体部依次相连,若干槽体部之间可以焊接在一起,这个时候,为保证各槽体部的点位出水标高一致,焊接工艺、第一槽体内的原混凝土找平层精度,也至关重要,且若干槽体部的出水侧的顶面高度一致,若干槽体部上均设置有用于第一供水管4穿出的穿出孔,相邻的槽体部的穿出孔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35.为了方便将第二槽体8的腔体内的水排出,第二槽体8的腔体与第二排水管10一端连通,第二排水管10另一端与第一排水管11连通,且第二排水管10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第二排水管10可以采用不锈钢材质。36.如图2所示,为了防止第一供水管4发生位移,可以设置固定部,固定部设置在第二槽体8内,固定部,用于第一供水管4的固定。37.为了能够实现对第一供水管4的快速固定,固定部可以设计成包括底部固定装置5和水管管卡6的结构,底部固定装置5连接在第二槽体8内壁面上,底部固定装置5焊接或者通过连接螺栓与第二槽体8内壁面连接,水管管卡6两端分别与底部固定装置连5接形成固定空间,且第一供水管4贴合固定空间的内壁面,水管管卡6可以通过螺栓和底部固定装置连接。3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8/2943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