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缢蛏混养沙光鱼的环沟型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7 12:59:05
本技术涉及缢蛏混养沙光鱼领域,具体为一种缢蛏混养沙光鱼的环沟型养殖池。
背景技术:
1、缢蛏一般指蛏。蛏,是竹蛏科的一种贝类。它壳质脆薄,呈长方形,背腹缘近于平行,前、后端圆或截形,壳面披一层黄绿色或黄褐色的壳皮,宛似两枚破竹片。沙光鱼分布于中国沿海各地,以东部、南部为多。生活在近岸浅海或入海河口处的咸淡水中,是一年生暖温性近海底层鱼类,适应温度和盐度的能力较强。沙光鱼肉多脂肪,鱼白细腻,煮汤鲜浓,有独特风味,并具有暖中益气、健筋骨、行血脉等滋补疗效。同一般鱼类相比,蛋白质、脂肪含量尤其高。现有的沙光鱼和缢蛏在养殖池内采用混养的方式进行养殖,而现有的养殖池功能比较单一,在更换养殖池内水的时候十分不方便,不方便快速将养殖池内的水排出,而且不能对养殖池内的水进行净化循环处理,不能提高养殖池内的水质,而且现有的养殖池在对鱼和缢蛏进行收获或观察的时候十分不方便,因为工作人员无法进入到养殖池最中间位置,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缢蛏混养沙光鱼的环沟型养殖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缢蛏混养沙光鱼的环沟型养殖池,包括水池,所述水池的一端设有第一过滤水池,所述水池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过滤水池,所述水池的内部底端设有池底,所述池底的顶部设有若干个埕板,所述埕板之间设有走道,所述池底的外侧设有环沟槽,所述第二过滤水池的内部设有若干个第一过滤网板,所述第一过滤水池的顶部设有过滤槽,所述过滤槽的底部安装有第二过滤网板,所述第一过滤水池与水池连接墙的底部设有第二栅栏,所述第二过滤水池与水池连接墙的底部设有第一栅栏。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过滤水池的内部安装有抽吸泵,所述抽吸泵通过抽水管与第一过滤水池相连。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过滤网板设有若干个,越靠近抽吸泵的第一过滤网板上的滤孔越小。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埕板的长度为10m,宽度为3米,所述埕板之间的横向距离为2m,所述埕板之间的纵向距离为3m。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环沟槽的宽度为3m,所述水池的一端深度为1.5m,所述水池的另一端深度为1m。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环沟型养殖池的四周都是环沟可以进行沙光鱼的养殖,养殖池底部设有相互分离的埕板,可以实现缢蛏的养殖,而且每个埕板之间都设有一定距离,方便工作人员对埕板进行收获或观察,该养殖池的底部采用斜坡式,在换水时十分方便,可以做到无原池水的残留,该养殖池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过滤池,通过泵工作实现养殖池内的水不断净化循环,可以净化水中的粪便以及杂质,提高水质。
技术特征:1.一种缢蛏混养沙光鱼的环沟型养殖池,包括水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1)的一端设有第一过滤水池(6),所述水池(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过滤水池(7),所述水池(1)的内部底端设有池底(2),所述池底(2)的顶部设有若干个埕板(4),所述埕板(4)之间设有走道(5),所述池底(2)的外侧设有环沟槽(3),所述第二过滤水池(7)的内部设有若干个第一过滤网板(8),所述第一过滤水池(6)的顶部设有过滤槽(11),所述过滤槽(11)的底部安装有第二过滤网板(12),所述第一过滤水池(6)与水池(1)连接墙的底部设有第二栅栏(10),所述第二过滤水池(7)与水池(1)连接墙的底部设有第一栅栏(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缢蛏混养沙光鱼的环沟型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水池(7)的内部安装有抽吸泵,所述抽吸泵通过抽水管(13)与第一过滤水池(6)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缢蛏混养沙光鱼的环沟型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网板(8)设有若干个,越靠近抽吸泵的第一过滤网板(8)上的滤孔越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缢蛏混养沙光鱼的环沟型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埕板(4)的长度为10m,宽度为3米,所述埕板(4)之间的横向距离为2m,所述埕板(4)之间的纵向距离为3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缢蛏混养沙光鱼的环沟型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沟槽(3)的宽度为3m,所述水池(1)的一端深度为1.5m,所述水池(1)的另一端深度为1m。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缢蛏混养沙光鱼的环沟型养殖池,包括水池,水池的一端设有第一过滤水池,水池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过滤水池,水池的内部底端设有池底,池底的顶部设有若干个埕板,埕板之间设有走道,池底的外侧设有环沟槽,该环沟型养殖池的四周都是环沟可以进行沙光鱼的养殖,养殖池底部设有相互分离的埕板,可以实现缢蛏的养殖,而且每个埕板之间都设有一定距离,方便工作人员对埕板进行收获或观察,该养殖池的底部采用斜坡式,在换水时十分方便,可以做到无原池水的残留,该养殖池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过滤池,通过泵工作实现养殖池内的水不断净化循环,可以净化水中的粪便以及杂质,提高水质。技术研发人员:张冬冬,李政益,张龙腾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连云港众创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27技术公布日:2024/7/1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6/10742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