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车辆装置的制造及其改造技术 > 一种快速充冷蓄冷车厢及车辆  >  正文

一种快速充冷蓄冷车厢及车辆

  • 国知局
  • 2024-07-17 13:16:50

本技术涉及冷链运输,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充冷蓄冷车厢及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冷链物流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冷链产品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各环节中存在衔接不当的问题,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初一公里”以及配送的“最后一公里”过程中的“断链”问题日益突出,与此相关的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多。目前,我国冷链运输货车多采用装备制冷压缩机或携带蓄冷冰盒形式,在运输过程中对运输物品供冷。压缩机式冷藏车制冷效果好,适宜于长距离冷链运输,但在我国很多城市市区禁止压缩机式制冷车的行驶,因此,市区冷链配送常采用蓄冷冰盒式冷藏车。

2、采用蓄冷冰盒式冷藏车在运输前需要将蓄冷冰盒在低温冷柜内冻结,运货时将货物放入箱内,货物四周与箱内壁预留50mm左右空间,然后将蓄冷冰盒插入保温箱四壁预留的空间内,然后再将保温箱置于箱式货车或普通集装箱内运输。

3、在上述相变蓄冷箱中,蓄冷盒需要在低温冷柜中预先冻结,在使用时再装入保温箱内,保温箱和蓄冷盒体积均较小,储存的能量有限,一旦不能在预定时间内到达目的地,保温箱内相变储能材料存储的冷量释放完,无法对蓄冷盒补充能量,势必会造成箱内温度快速变化,导致货物损坏。同时,这种保温箱并不能直接用于运输,需要二次装载,通过箱式货车或普通集装箱运输,不能满足多式联运,效率较低。

4、而授权公告号为cn20987131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充冷式蓄冷保温集装箱,包括具有隔热箱壁的集装箱本体,集装箱本体内设置有蓄冷板装置和充冷管路系统。充冷管路系统沿隔热箱壁的壁面附近设置,包括载冷剂进液管、载冷剂回液管和充冷接口。充冷接口包括设置在载冷剂进液管入口端的充冷进液接口和设置在载冷剂回液管的出口端的充冷回液接口。蓄冷板装置由多块蓄冷板进行拼接,并以铆接方式安装在顶板和/或侧板上。但是该装置只有侧壁与顶壁布置有对应的蓄冷板,相对来说蓄冷板向箱体内部释放冷量的效果不好,并且蓄冷板还是通过铆接方式固定在顶板和侧壁上的,所以导致箱体容量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充冷蓄冷车厢,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的冷链运输转运装置需要额外铆接蓄冷层占据装置内部容纳空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冷链运输转运车辆的车厢需要额外铆接蓄冷层占据装置内部容纳空间的问题。

2、一种快速充冷蓄冷车厢,包括车厢主体以及安装在车厢主体上的厢门,车厢主体的内壁填充有蓄冷材料形成蓄冷层,车厢主体的内壁中还在蓄冷层内或蓄冷层表面铺设有向蓄冷层传递冷量的充冷管路,车厢主体上设置有向充冷管路内充入载冷剂的载冷剂入口以及供载冷剂排出的载冷剂出口。

3、进一步地,车厢主体包括左侧厢壁、右侧厢壁、顶部厢壁、底部厢壁以及前侧厢壁,厢门设置在后端,五个厢壁内均设置有蓄冷层以及充冷管路。

4、进一步地,充冷管路包括载冷剂输送管、载冷剂回流管以及连通两者的载冷剂排管,载冷剂输送管、载冷剂回流管均一端封堵、一端开口,且载冷剂输送管的开口端构成载冷剂入口,载冷剂回流管的开口端构成载冷剂出口,载冷剂排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载冷剂输送管、载冷剂回流管。

5、进一步地,载冷剂输送管和载冷剂回流管均包括处于左右厢壁的纵向延伸段和处于前侧厢壁的横向延伸段,横向延伸段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构成载冷剂入口和载冷剂出口,载冷剂排管有多个且沿载冷剂输送管的延伸方向排列,每个载冷剂排管沿车厢主体的内壁延伸且处于左右方向的竖直平面内。

6、进一步地,载冷剂输送管和载冷剂回流管均处于车厢主体的顶部。

7、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具体地:在车厢主体的内壁内设置了由蓄冷材料形成的蓄冷层,并设置了对应的充冷管路对蓄冷层充冷,从而使得蓄冷层吸收并储存冷量,并且由于蓄冷层与充冷管路都处于车厢主体的内壁内,并未占据车厢主体内部空间,所以车厢内部用于容纳货物的结构相对较为平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的冷链运输转运装置需要额外铆接蓄冷层占据装置内部容纳空间的问题,并且不会发生货物碰撞对应的蓄冷层导致蓄冷层破损的情况。

8、一种车辆,包括车厢,车厢包括车厢主体以及安装在车厢主体上的厢门,车厢主体的内壁填充有蓄冷材料形成蓄冷层,车厢主体的内壁中还在蓄冷层内或蓄冷层表面铺设有向蓄冷层传递冷量的充冷管路,车厢主体上设置有向充冷管路内充入载冷剂的载冷剂入口以及供载冷剂排出的载冷剂出口。

9、进一步地,车厢主体包括左侧厢壁、右侧厢壁、顶部厢壁、底部厢壁以及前侧厢壁,厢门设置在后端,五个厢壁内均设置有蓄冷层以及充冷管路。

10、进一步地,充冷管路包括载冷剂输送管、载冷剂回流管以及连通两者的载冷剂排管,载冷剂输送管、载冷剂回流管均一端封堵、一端开口,且载冷剂输送管的开口端构成载冷剂入口,载冷剂回流管的开口端构成载冷剂出口,载冷剂排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载冷剂输送管、载冷剂回流管。

11、进一步地,载冷剂输送管和载冷剂回流管均包括处于左右厢壁的纵向延伸段和处于前侧厢壁的横向延伸段,横向延伸段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构成载冷剂入口和载冷剂出口,载冷剂排管有多个且沿载冷剂输送管的延伸方向排列,每个载冷剂排管沿车厢主体的内壁延伸且处于左右方向的竖直平面内。

12、进一步地,载冷剂输送管和载冷剂回流管均处于车厢主体的顶部。

13、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具体地:在车辆的车厢的内壁内填充了蓄冷材料形成了蓄冷层,并设置了对应的充冷管路对蓄冷层充冷,从而使得蓄冷层吸收并储存冷量,并且由于蓄冷层与充冷管路都处于车厢主体的内壁内,并未占据车厢主体内部空间,所以车厢内部用于容纳货物的结构相对较为平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冷链运输转运车辆的车厢需要额外铆接蓄冷层占据装置内部容纳空间的问题,并且不会发生货物碰撞对应的蓄冷层导致蓄冷层破损的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快速充冷蓄冷车厢,包括车厢主体以及安装在车厢主体上的厢门,其特征在于:车厢主体的内壁填充有蓄冷材料形成蓄冷层,车厢主体的内壁中还在蓄冷层内或蓄冷层表面铺设有向蓄冷层传递冷量的充冷管路,车厢主体上设置有向充冷管路内充入载冷剂的载冷剂入口以及供载冷剂排出的载冷剂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充冷蓄冷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主体包括左侧厢壁、右侧厢壁、顶部厢壁、底部厢壁以及前侧厢壁,所述厢门设置在后端,五个厢壁内均设置有所述的蓄冷层以及充冷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速充冷蓄冷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冷管路包括载冷剂输送管、载冷剂回流管以及连通两者的载冷剂排管,载冷剂输送管、载冷剂回流管均一端封堵、一端开口,且载冷剂输送管的开口端构成载冷剂入口,载冷剂回流管的开口端构成载冷剂出口,载冷剂排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载冷剂输送管、载冷剂回流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充冷蓄冷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冷剂输送管和载冷剂回流管均包括处于左右厢壁的纵向延伸段和处于前侧厢壁的横向延伸段,横向延伸段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构成载冷剂入口和载冷剂出口,载冷剂排管有多个且沿载冷剂输送管的延伸方向排列,每个载冷剂排管沿车厢主体的内壁延伸且处于左右方向的竖直平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充冷蓄冷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冷剂输送管和载冷剂回流管均处于车厢主体的顶部。

6.一种车辆,包括车厢,车厢包括车厢主体以及安装在车厢主体上的厢门,其特征在于:车厢主体的内壁填充有蓄冷材料形成蓄冷层,车厢主体的内壁中还在蓄冷层内或蓄冷层表面铺设有向蓄冷层传递冷量的充冷管路,车厢主体上设置有向充冷管路内充入载冷剂的载冷剂入口以及供载冷剂排出的载冷剂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主体包括左侧厢壁、右侧厢壁、顶部厢壁、底部厢壁以及前侧厢壁,所述厢门设置在后端,五个厢壁内均设置有所述的蓄冷层以及充冷管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冷管路包括载冷剂输送管、载冷剂回流管以及连通两者的载冷剂排管,载冷剂输送管、载冷剂回流管均一端封堵、一端开口,且载冷剂输送管的开口端构成载冷剂入口,载冷剂回流管的开口端构成载冷剂出口,载冷剂排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载冷剂输送管、载冷剂回流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冷剂输送管和载冷剂回流管均包括处于左右厢壁的纵向延伸段和处于前侧厢壁的横向延伸段,横向延伸段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构成载冷剂入口和载冷剂出口,载冷剂排管有多个且沿载冷剂输送管的延伸方向排列,每个载冷剂排管沿车厢主体的内壁延伸且处于左右方向的竖直平面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冷剂输送管和载冷剂回流管均处于车厢主体的顶部。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冷链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充冷蓄冷车厢及车辆。一种车辆,包括车厢,车厢包括包括车厢主体以及安装在车厢主体上的厢门,车厢主体的内壁填充有蓄冷材料形成蓄冷层,车厢主体的内壁中还在蓄冷层内或蓄冷层表面铺设有向蓄冷层传递冷量的充冷管路,车厢主体上设置有向充冷管路内充入载冷剂的载冷剂入口以及供载冷剂排出的载冷剂出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冷链运输转运车辆的车厢需要额外铆接蓄冷层占据装置内部容纳空间的问题,并且不会发生货物碰撞对应的蓄冷层导致蓄冷层破损的情况。技术研发人员:王炯,刘群生,张品,张舒晴,段欢欢,王珂,党美珠,吴彦生,蔡凯伟,王春雨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技术研发日:20231228技术公布日:2024/7/11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6/10874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