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水组件、前舱进气排水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6:30:09
本技术涉及车辆排水,具体提供一种挡水组件、前舱进气排水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1、车辆的前舱进气排水系统位于前风窗玻璃下部,进气排水系统包括空调进风口、落水槽、栅格组件,栅格组件用于阻隔异物,雨水、洗车水等从栅格组件落入落水槽内,落水槽对水导流的同时还用于避免空调进风口吸入水,实现水气分离。随着前舱储物空间需求的增大,留给前舱进气排水系统的空间越来越小,而自动洗车也是汽车发展的趋势,落水槽则需要更大的储水空间对大量水进行缓冲后再导流排出。
2、现有技术中在增大落水槽储水空间的同时,会出现水容易被吸入到空调内的情况,导致影响空调滤芯的使用寿命,增加使用成本。
3、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挡水组件、前舱进气排水系统及车辆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前舱进气排水系统在增大储水空间时出现将水吸入到空调内的问题。
2、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挡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组件包括:第一挡水结构,所述第一挡水结构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挡水结构设于车辆前舱落水槽上;第二挡水结构,所述第二挡水结构设于所述第一挡水结构上,所述第二挡水结构高于所述第一挡水结构;所述第一挡水结构、所述第二挡水结构和所述落水槽共同构成扩容槽;浮力阀结构,所述浮力阀结构设于所述扩容槽内,所述浮力阀结构设置成所述扩容槽内的水位低于设定水位时打开所述通孔,所述水位大于等于所述设定水位时关闭所述通孔;其中,所述通孔与所述扩容槽的槽口位于所述第二挡水结构的两侧。
3、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一挡水结构、第二挡水结构和落水槽共同构成了扩容槽,增大了储水空间,提高了储水量,在扩容槽内的水位低于设定水位时,浮力阀结构打开通孔,越过第二挡水结构落在第一挡水结构上方的水通过通孔落入下侧的落水槽内,避免造成第一挡水结构上方储存积水不易排出且容易被吸入空调内;在扩容槽的水位大于等于设定水位时,浮力阀结构关闭通孔,避免了第一挡水结构下侧的水穿过通孔溢出至第一挡水结构上侧进而导致水从空调进气口流入空调内。
4、在上述挡水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浮力阀结构包括:承托结构,所述承托结构形成有顶部开口的浮动腔,所述承托结构安装于所述通孔底侧,所述承托结构上设有过水结构,水能够从所述过水结构进出所述浮动腔;浮力块,所述浮力块设于所述浮动腔内,所述浮力块在所述水位大于等于所述设定水位时浮起并封堵所述通孔,所述浮力块在所述水位低于所述设定水位时落下并打开所述通孔。
5、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承托结构用于为浮力块提供承托并将浮力块限制在浮动腔内,在扩容槽内的水升高的过程中,当水超过承托结构的底端时,水从过水结构进入承托结构内,扩容槽内的水位上涨的同时承托结构内的水位也随之上涨,浮力块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上升,并在水位大于等于设定水位时封堵通孔,实现对通孔的关闭;在扩容槽内水位下降时,水位低于设定水位的情况下,浮力块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不再封堵通孔,水可以在浮力块与通孔之间的间隙流动,实现对通孔的打开。
6、在上述挡水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浮力块为浮力球,所述通孔为与所述浮力球匹配的圆柱形通孔。
7、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通过浮力球与圆柱形通孔的匹配,可以实现更好的封堵效果。
8、在上述挡水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浮力球为发泡聚丙烯浮力球。
9、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采用发泡聚丙烯浮力球,具有比重小、耐水解、密度小等特点。
10、在上述挡水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水结构底部设有卡槽,所述承托结构顶部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接。
11、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通过卡扣与卡槽的卡接,将承托结构可拆卸固定于第一挡水结构底部,方便安装和拆卸。
12、在上述挡水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水结构为网格骨架结构且设于所述浮动腔底部。
13、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网格骨架结构在实现承托和过水功能的同时还保障了承托结构的强度。
14、在上述挡水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水结构底部设有凸起结构,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凸起结构并在所述凸起结构底端形成阀口,所述浮力块与所述阀口匹配。
15、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阀口向底部凸起,方便为浮力块在浮力作用下上升的过程中对准阀口位置提供导向,还用于与设定水位值相匹配,通过调整凸起结构的高度,实现在不同设定水位下,能够及时关闭通孔。
16、在上述挡水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水结构和所述第二挡水结构为直板状且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二挡水结构为所述第一挡水结构向顶侧倾斜延伸形成。
17、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简化了结构,方便加工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18、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前舱进气排水系统,所述前舱进气排水系统包括所述挡水组件,所述前舱进气排水系统还包括:落水槽,所述挡水组件设于所述落水槽顶侧;空调进气口,所述第一挡水结构安装于所述空调进气口的底端。
19、在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所述前舱进气排水系统。
20、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设置扩容槽增大储水空间的同时,通过浮力阀结构的设置,避免了水越过第一挡水结构和第二挡水结构进入到空调内的问题。具体而言,在扩容槽内的水位低于设定水位时,浮力阀结构打开通孔,越过第二挡水结构落在第一挡水结构上方的水通过通孔落入下侧的落水槽内,避免造成第一挡水结构上方储存积水不易排出且容易被吸入空调内;在扩容槽的水位大于等于设定水位时,浮力阀结构关闭通孔,避免了第一挡水结构下侧的水穿过通孔溢出至第一挡水结构上侧进而导致水从空调进气口流入空调内。
技术特征:1.一种挡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水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水组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挡水组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水组件,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水组件,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水组件,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水组件,其特征在于,
9.一种前舱进气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进气排水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挡水组件,所述前舱进气排水系统还包括: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前舱进气排水系统。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车辆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挡水组件、前舱进气排水系统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前舱进气排水系统在增大储水空间时将水吸入到空调内的问题。为此目的,本技术的挡水组件包括:第一挡水结构,第一挡水结构上设有通孔,第一挡水结构设于车辆前舱落水槽上;第二挡水结构,第二挡水结构设于第一挡水结构上,第二挡水结构高于第一挡水结构;第一挡水结构、第二挡水结构和落水槽共同构成扩容槽;浮力阀结构,浮力阀结构设于扩容槽内,浮力阀结构设置成扩容槽内的水位低于设定水位时打开通孔,水位大于等于设定水位时关闭通孔。本技术的扩容槽增大了储水空间,通过浮力阀结构实现了增大储水空间的同时避免水进入空调内。技术研发人员:倪沛杰,曾文娟,程家军,蒋超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25技术公布日:2024/7/4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102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