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粘合剂层的层叠膜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8-02 17:37:38
本发明涉及具有粘合剂层的层叠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1、显示面板例如具有包含像素面板、偏振膜、触控面板和保护膜等元件的层叠结构。在这样的显示面板的制造过程中,为了将层叠结构中所含的元件彼此接合,例如使用光学透明的粘合片(光学粘合片)。光学粘合片以该片的两个面由剥离衬垫覆盖的形态(具有粘合剂层的层叠膜的形态)制造。
2、另一方面,正在开发例如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终端的可反复弯折的(可折叠)的显示面板。具体而言,可折叠显示面板能够在弯曲形状与平的非弯曲形状之间反复变形。在这样的可折叠显示面板中,可反复弯折地制作层叠结构中的各元件,在这样的元件间的接合中使用薄的光学粘合片。关于可折叠显示面板等柔性器件用光学粘合片,例如记载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117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2、显示面板用光学粘合片以往例如通过如下操作来制造。
3、首先,如图11a所示,准备作为长尺寸的未加工片的层叠片90。层叠片90在厚度方向h上依次具有剥离衬垫91、粘合剂层92和剥离衬垫93。剥离衬垫91与粘合剂层92的一个面可剥离地接触。剥离衬垫93与粘合剂层92的另一个面可剥离地接触。这样的层叠片90在由载体膜(省略图示)支撑的状态下在生产线上移动。
4、接着,如图11b所示,通过对层叠片90的粘合剂层92进行压制加工,形成多个单片状(枚葉状)的光学粘合片92a(压制加工工序)。在压制加工中,如图12所示,对于层叠片90,将刀模(刃型)100的刀刃101从剥离衬垫93侧压入剥离衬垫91。由此形成规定的俯视形状的光学粘合片92a。在本工序中,在粘合剂层92的光学粘合片92a周围形成周围部92a。剥离衬垫93也进行压制加工,从而形成与粘合剂层92相同的俯视形状的剥离衬垫93a,并在剥离衬垫93a周围产生周围部93a。在本工序中,如图13所示,在层叠片90上形成切割槽95。切割槽95通过压入粘合剂层92和剥离衬垫93的刀刃101(图12)沿面方向d挤压粘合剂层92和剥离衬垫93而形成。在剥离衬垫91上相邻的光学粘合片92a和周围部92a的端缘部e、e彼此相对。另外,在本工序的压制加工中,对于层叠片90,可以通过将刀模100的刀刃101从剥离衬垫93侧压入上述载体膜,从而在载体膜上形成规定的俯视形状的带有剥离衬垫的光学粘合片92a。在此情况下,参照图11d不实施后述的切断工序。
5、图14表示以往的压制加工工序的一例。在图14所示的压制加工工序中,在生产线上移动的层叠片90依次通过一对夹辊201、201之间、压制加工机202和一对夹辊203、203之间。压制加工机202具有间歇进给装置、加工台和配置在该加工台的上方的刀模(均省略图示)。在一对夹辊201、201与压制加工机202之间层叠片90被松弛。在压制加工机202与一对夹辊203、203之间层叠片90被松弛。在夹辊201、201与夹辊203、203之间,层叠片90由压制加工机202的间歇进给装置间歇地输送。由此,层叠片90中的未加工区域被间歇地供给到压制加工机202的加工台上。在加工台上,利用刀模对间歇地供给的层叠片90的每个未加工区域实施压制加工。
6、在这样的压制加工工序之后,如图11c所示,从剥离衬垫91上除去周围部92a、93a(除去工序)。然后,如图11d所示,将长尺寸的剥离衬垫91切断成单片状的剥离衬垫91a。由此得到具有粘合剂层的单片状的层叠膜(剥离衬垫91a/光学粘合片92a/剥离衬垫93a)。
7、对柔性器件用光学粘合片要求为高度软质,以使得具有在器件弯曲时对被粘物的充分的追随性和优异的应力松弛性。然而,在上述以往的制造方法中,粘合剂层92越软,在压制加工工序(图11b)后,在剥离衬垫91上相邻的光学粘合片92a和周围部92a的端缘部e、e如在图13中虚线所示,越容易各自向外侧膨胀变形。具体而言,由于压制加工时的刀刃101的压入而隔开的端缘部e、e容易以要恢复到原来的位置的方式变形(恢复性变形)。
8、此外,在以往的制造方法中,当经过压制加工机202后的层叠片90夹在一对夹辊203、203(图14)之间时,在厚度方向h上对层叠片90施加压力,从而使端缘部e、e(图13)容易向外侧膨胀变形。
9、这样的端缘部e的变形成为相邻的端缘部e、e之间彼此接触并附着(第一粘连)的原因。当在端缘部e、e之间发生粘连时,在除去工序(图11c)中不能适当地除去周围部92a、93a。端缘部e、e之间的粘连使具有粘合剂层的层叠膜的制造成品率降低。
10、本发明提供适合于高效地制造具有软质的粘合剂层的层叠膜的层叠膜的制造方法。
11、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12、本发明[1]包含一种具有粘合剂层的层叠膜的制造方法,所述具有粘合剂层的层叠膜的制造方法为具有粘合剂层的层叠膜的卷对卷方式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具有粘合剂层的层叠膜的制造方法包含:第一外形加工工序,其中,对于沿厚度方向依次具有载体膜、第一膜层、原粘合剂层和第二膜层的长尺寸的工件膜,从所述第二膜层侧沿所述厚度方向照射激光,由此在所述第一膜层上将所述原粘合剂层和所述第二膜层切断,在所述原粘合剂层中形成小片化的粘合剂层和该粘合剂层周围的第一周围部,在所述第二膜层中形成所述粘合剂层上的第二膜和该第二膜周围的、所述第一周围部上的第二周围部;除去工序,其中,从所述工件膜上除去所述第二周围部、所述第一周围部和所述第二膜;贴合工序,其中,在所述除去工序之后,在所述工件膜的所述粘合剂层侧贴合作为第三膜层的长尺寸的膜;和第二外形加工工序,其中,在所述贴合工序之后,将压刀从所述第三膜层侧对所述工件膜进行压制,由此在所述载体膜上将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三膜层切断,在所述第一膜层中形成第一膜,在所述第三膜层中形成第三膜。
13、如上所述,具有粘合剂层的层叠膜的制造方法包含第一外形加工工序。在第一外形加工工序中,通过激光的照射将第一膜层上的原粘合剂层切断,在该层中形成小片化的粘合剂层。即,通过激光加工对具有粘合剂层的层叠膜的该粘合剂层进行外形加工。该激光加工适合于在使工件膜连续地移动的同时对粘合剂层连续地进行外形加工的工序(不需要为了粘合剂层的外形加工而间歇地输送工件膜)。因此,本制造方法适合于高效地制造具有粘合剂层的层叠膜。
14、在第一外形加工工序中,在对原粘合剂层照射激光的部分,原粘合剂层的材料蒸发而被除去。即,在第一外形加工工序中,通过局部除去原粘合剂层,在该原粘合剂层中隔开间隔地形成粘合剂层与其周围的第一周围部。由于原粘合剂层不是通过压刀的压入而被切断成粘合剂层和第一周围部,因此不产生粘合剂层和第一周围部的上述恢复性变形。即使在粘合剂层为软质而容易变形的情况下,这样的第一外形加工工序也适合于在粘合剂层与第一周围部之间抑制上述第一粘连的产生。
15、在本制造方法的第二外形加工工序中,如上所述,通过将压刀从第三膜层侧对工件膜进行压制,将载体膜上的第一膜层、第三膜层切断。这样的压制加工适合于在将已经进行了外形加工的粘合剂层配置在第一膜层、第三膜层之间的状态下不对该粘合剂层进一步进行外形加工而对第一膜、第三膜进行外形加工。在第二外形加工工序中,在不对粘合剂层进行外形加工而对第三膜进行外形加工的情况下,由于第三膜层中的预定切断部位未被粘合剂层充分地支撑,因此厚度方向的位置容易变动。因此,在第二外形加工工序中假设代替压制加工而进行激光加工的情况下,激光的焦点难以对准第三膜层。因此,利用激光加工不能适当地切断第三膜层。与此相对,在本制造方法的第二外形加工工序中,能够利用压刀将第三膜层按压而将其适当地切断。
16、如上所述,本制造方法适合于高效地制造具有软质的粘合剂层的层叠膜(沿厚度方向依次具有第一膜、粘合剂层和第三膜)。
17、本发明[2]包含上述[1]所述的具有粘合剂层的层叠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外形加工工序中的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三膜层的切断部位在与所述厚度方向正交的面方向上与所述粘合剂层拉开距离。
18、通过这样的第二外形加工工序形成的上述第一膜、第三膜具有比粘合剂层的端缘向外侧延伸的延伸端部。具有这样的第一膜、第三膜的层叠膜适合于抑制粘合剂层从膜端部伸出。在层叠有层叠膜的情况下,粘合剂层的该伸出成为相邻的层叠膜的粘合剂层的端部彼此附着(第二粘连)的原因,因此是所不希望的。
19、本发明[3]包含上述[1]或[2]所述的具有粘合剂层的层叠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外形加工工序之后且所述除去工序之前,还包含夹持工序,其中,利用一对辊将所述工件膜夹在中间并进行牵拉。
20、这样的夹持工序对于在第一外形加工工序中对工件膜适当地施加张力而言是优选的。另外,本制造方法适合于在这样的夹持工序中抑制在粘合剂层与第一周围部之间产生上述第一粘连。
21、本发明[4]包含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粘合剂层的层叠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外形加工工序不包含在对所述工件膜照射所述激光之前使所述工件膜松弛的工序。
22、这样的制造方法不需要在生产线中的激光加工前用于使工件膜松弛的调节、控制,对于高效地制造具有粘合剂层的层叠膜而言是优选的。
23、本发明[5]包含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粘合剂层的层叠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外形加工工序不包含在对所述工件膜照射所述激光之后使所述工件膜松弛的工序。
24、这样的制造方法不需要在生产线中的激光加工后用于使工件膜松弛的调节、控制,对于高效地制造具有粘合剂层的层叠膜而言是优选的。另外,第一外形加工工序不包含在激光照射后使工件膜松弛,这一点适合于避免在生产线中工件膜以比较大的曲率半径弯曲,适合于抑制在粘合剂层与第一周围部之间产生上述第一粘连(工件膜的弯曲缩短粘合剂层与第一周围部之间的间隔距离,从而提高产生第一粘连的可能性)。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651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