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船舶设备制造技术 > 一种水下发射无人机投递装置  >  正文

一种水下发射无人机投递装置

  • 国知局
  • 2024-08-01 06:35:49

本技术属于无人机发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下发射无人机投递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基于水下潜航器的水下发射无人机发射过程中,为减少水下发射无人机发射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及投射装置的复杂性,可以利用投递装置携带无人机递送至水面进行发射,但目前的投递装置稳定性差,使用效果难以保证,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受水流阻滞影响,随着潜航器潜航深度增大,其偏离预设发射点的情况越严重,影响目标达成;2、到达发射点的时间无法有效把控,只能尽可能的降低潜航器潜航深度,缩短在水中的运动距离,但这样会增大潜航器的暴露风险;3、为降低投递装置的运动阻力,其一般设计为流线型筒体结构,受其内部结构质心分布的不平衡,再加上水面洋流以及风力的影响,载体从发射至到达水面之后都存在倾覆甚至头尾颠倒等情况,导致无人机难以发射甚至发射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下发射无人机发射投递,保障无人机投递过程效率和稳定性的水下发射无人机投递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水下发射无人机投递装置,包括投递筒1、可分离导头2以及多个浮臂3;

4、所述投递筒1为圆柱形筒体结构,包括上侧的容纳筒体10以及下侧的弹药筒体11,容纳筒体10和弹药筒体11之间设置有隔离板面12,容纳筒体10上侧开口,弹药筒体11下侧开口;

5、投递筒1的外壁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多个浮臂嵌合槽1a,浮臂嵌合槽1a沿竖向延伸;浮臂嵌合槽1a的上端内壁两侧设置有转轴连接孔1b;浮臂嵌合槽1a的下端延伸至弹药筒体11外壁,浮臂嵌合槽1a槽底设置有连通至弹药筒体11内腔的浮臂冲击孔1c;

6、浮臂3形状与浮臂嵌合槽1a形状匹配,浮臂3的上端两侧设置有可插入转轴连接孔1b的短轴3a,浮臂3的外壁上自上向下挖出有导头卡槽3b;

7、容纳筒体10上侧开口外缘上设置有若干导头连接孔1d,导头连接孔1d的底部设置有经投递筒1壳体延伸至弹药筒体11内腔的导头冲击孔1r,导头冲击孔1r的位于浮臂冲击孔1c下方;

8、可分离导头2扣设在容纳筒体10上侧开口处,可分离导头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可插入导头连接孔1d中的连接柱2a,以及多个可插入导头卡槽3b中的限位柱2b。

9、对前述水下发射无人机投递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或者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浮臂3的外壁形状与投递筒1的外壁形状匹配以使两者外壁形成圆滑柱体;

10、导头卡槽3b从浮臂3顶部向下垂直挖出;

11、容纳筒体10上侧开口边缘向下挖出有穿插槽1e,穿插槽1e与导头卡槽3b正对位置,所述限位柱2b自上而下从穿插槽1e穿过并插接在导头卡槽3b中;

12、限位柱2b的外壁形状与投递筒1的外壁形状匹配以使两者外壁形成圆滑柱体。

13、对前述水下发射无人机投递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或者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弹药筒体11的内腔由下端的一级弹药腔110以及从一级弹药腔110底部挖出的二级弹药腔111构成。

14、对前述水下发射无人机投递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或者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浮臂冲击孔1c沿垂直于投递筒1中心轴的方向向内挖出并从二级弹药腔111的墙壁上穿出;所述导头冲击孔1r垂直向下延伸并从一级弹药腔110的底部穿出。

15、对前述水下发射无人机投递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或者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隔离板面12上设置有连接容纳筒体10内腔和弹药筒体11内腔的连接孔道1f。

16、对前述水下发射无人机投递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或者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弹药筒体11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尾翼连接部113,尾翼连接部113上自上而下挖出有t型连接槽1g。

17、对前述水下发射无人机投递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或者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浮臂3整体呈条状,其下端变宽形成浮体部3c。

18、对前述水下发射无人机投递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或者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浮臂3由轻质复合材料制成。

19、其有益效果在于:

20、本申请的水下发射无人机投递装置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适用于各类型水下发射无人机的投递,其配合推送以及延时弹药材料的使用,可以简单搞笑的实现分段动作,并在投放至水面后快速展开,递送装置整体呈低水阻的流线型,发射过程中阻力小,递送效率高,配合弹药推送,可以自动脱离导头并展开浮臂,均匀设置的浮臂能够有效保障递送装置在水面形成稳定的发射平台。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下发射无人机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投递筒(1)、可分离导头(2)以及多个浮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发射无人机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臂(3)的外壁形状与投递筒(1)的外壁形状匹配以使两者外壁形成圆滑柱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发射无人机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药筒体(11)的内腔由下端的一级弹药腔(110)以及从一级弹药腔(110)底部挖出的二级弹药腔(111)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发射无人机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臂冲击孔(1c)沿垂直于投递筒(1)中心轴的方向向内挖出并从二级弹药腔(111)的墙壁上穿出;所述导头冲击孔(1r)垂直向下延伸并从一级弹药腔(110)的底部穿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发射无人机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面(12)上设置有连接容纳筒体(10)内腔和弹药筒体(11)内腔的连接孔道(1f)。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发射无人机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药筒体(11)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尾翼连接部(113),尾翼连接部(113)上自上而下挖出有t型连接槽(1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发射无人机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臂(3)整体呈条状,其下端变宽形成浮体部(3c)。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发射无人机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臂(3)由轻质复合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本技术属于无人机发射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下发射无人机投递装置。包括投递筒、可分离导头以及多个浮臂;投递筒为圆柱形筒体结构,包括上侧的容纳筒体以及下侧的弹药筒体;投递筒的外壁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多个浮臂嵌合槽,浮臂嵌合槽的上端内壁两侧设置有转轴连接孔;浮臂形状与浮臂嵌合槽形状匹配,浮臂的上端两侧设置有可插入转轴连接孔的短轴,浮臂的外壁上自上向下挖出有导头卡槽;可分离导头扣设在容纳筒体上侧开口处,本申请的水下发射无人机投递装置结构适用于各类型水下发射无人机的投递,递送装置发射过程阻力小,递送效率高,可以快速脱离导头并展开浮臂,均匀设置的浮臂能够有效保障递送装置在水面形成稳定的发射平台。技术研发人员:杨昆,赵建华,周磊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技术研发日:20230925技术公布日:2024/5/8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444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