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船舶设备制造技术 > 船用输送砂结构的制作方法  >  正文

船用输送砂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6:35:45

本技术涉及船舶运输,尤其涉及一种船用输送砂结构。

背景技术:

1、现有供输砂系统通常布置于船舶主甲板,通过自身重力向混砂撬输送支撑剂,砂罐为独立罐体,体积大,重心高,不利于船舶空间布置以及稳性要求,导致船舶装载量受限,影响船舶作业效率。为此,在压裂船上应用时,为降低重心高度,通常需要将供输砂系统往主甲板以下布置,以提高装载量。

2、因此,现有技术方案应用较多的是气力输送以及垂直螺旋绞龙方式。

3、采用气力输送系统,主砂罐与混砂橇布置在同一层主甲板上,辅助砂罐布置在下一层并贯穿至顶层甲板,以降低砂罐重心高度。辅助砂罐带气力输送装置,可将辅助砂罐中的支撑剂输送到主砂罐。然而,通过气力输送装置将支撑剂输送到砂罐,该方式输送效率低,输送速度慢,管路易磨损。

4、采用垂直螺旋绞龙方式,也可将主砂罐中的支撑剂输送到辅助砂罐。从目前实际应用情况看,垂直螺旋绞龙在输砂时易卡死,输送粉砂时砂子易进入下部轴承的密封,导致轴承磨损、发热等问题。

5、因此,亟需一种船用输送砂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船用输送砂结构,能够在降低砂罐重心的同时,增强砂罐和船体的稳定性,提高传递效率。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船用输送砂结构,包括:

4、船体,上述船体包括第一甲板、第二甲板、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于竖直方向,上述第一甲板位于上述第二甲板的上方,上述第一舱室设置于上述第一甲板上,上述第二舱室设置于上述第二甲板上,上述第二舱室的容积大于上述第一舱室的容积;

5、斗式提升装置,上述斗式提升装置与上述船体固定,上述第二舱室的出料口位于其底部,上述第一舱室的进料口位于其顶部,上述斗式提升装置用于将物料自上述第二舱室搬运至上述第一舱室内;

6、混砂橇,上述混砂橇设置于上述第一甲板上,上述混砂橇的进料端与上述第一舱室的出料端连通。

7、作为上述船用输送砂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一舱室和上述第二舱室位于上述船体长度方向的中线上。

8、作为上述船用输送砂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二舱室的顶端贯穿上述第一甲板,且上述第一甲板与上述第二舱室的外周壁固定。

9、作为上述船用输送砂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一甲板为上述船体的主甲板。

10、作为上述船用输送砂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二甲板为上述船体的双层底。

11、作为上述船用输送砂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二舱室与上述第一舱室之间连通有回流管道,上述回流管道的进料端与上述第一舱室连通,上述回流管道的出料端与上述第二舱室连通,且于上述竖直方向,上述回流管道的进料端位于其出料端的上方,上述回流管道处设置有启闭阀。

12、作为上述船用输送砂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混砂橇设置有两个,分别连接于上述第一舱室的出口处,且两个上述混砂橇能够择一使用。

13、作为上述船用输送砂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二舱室内包括多个子空间,每个上述子空间配置有与之对应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且多个上述进料口及多个上述出料口分别位于同一水平面。

14、作为上述船用输送砂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斗式提升装置设置有多个,每个上述斗式提升装置对应一个或相邻的两个上述出料口。

15、作为上述船用输送砂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相邻的两个上述出料口通过螺旋绞龙连接。

16、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船用输送砂结构,包括船体、斗式提升装置和混砂橇。其中,船体包括第一甲板、第二甲板、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于竖直方向,第一甲板位于第二甲板的上方,第一舱室设置于第一甲板上,第二舱室设置于第二甲板上,第二舱室的容积大于第一舱室的容积;斗式提升装置与船体固定,第二舱室的出料口位于其底部,第一舱室的进料口位于其顶部,斗式提升装置用于将物料自第二舱室搬运至第一舱室内;混砂橇设置于第一甲板上,混砂橇的进料端与第一舱室的出料端连通。

18、具体的,第一舱室为辅助砂罐,第二舱室为主砂罐,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的进料口均位于其顶部,出料口均位于其底部,如此,物料自进料口倒入舱室内后,物料在重力作用下,集中在舱室底部,以便自出料口排出,斗式提升装置用于连接第二舱室的出料口和第一舱室进料口。将自第二舱室排出的物料向上提升,倒入第一舱室的进料口。混砂橇与第一舱室位于同一层甲板,其进料口与第一舱室的出料口连通,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排入混砂橇内。

19、如此设置,通过在船体搭建与甲板一体的舱室,用于盛放物料,用以代替传统的砂罐,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且作为主砂罐的第二舱室位于相对较低的第二甲板,使其重心降低,以维持船体于海中行驶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船用输送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输送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舱室(13)和所述第二舱室(14)位于所述船体(10)长度方向的中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输送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舱室(14)的顶端贯穿所述第一甲板(11),且所述第一甲板(11)与所述第二舱室(14)的外周壁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输送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甲板(11)为所述船体(10)的主甲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输送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甲板(12)为所述船体(10)的双层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输送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舱室(14)与所述第一舱室(13)之间连通有回流管道(15),所述回流管道(15)的进料端与所述第一舱室(13)连通,所述回流管道(15)的出料端与所述第二舱室(14)连通,且于所述竖直方向,所述回流管道(15)的进料端位于其出料端的上方,所述回流管道(15)处设置有启闭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输送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砂橇(30)设置有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舱室(13)的出口处,且两个所述混砂橇(30)能够择一使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输送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舱室(14)内包括多个子空间(141),每个所述子空间(141)配置有与之对应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且多个所述进料口及多个所述出料口分别位于同一水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船用输送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斗式提升装置(20)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斗式提升装置(20)对应一个或相邻的两个所述出料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船用输送砂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出料口通过螺旋绞龙(16)连接。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船舶运输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船用输送砂结构,其中,船体包括第一甲板、第二甲板、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于竖直方向,第一甲板位于第二甲板的上方,第一舱室设置于第一甲板上,第二舱室设置于第二甲板上,第二舱室的容积大于第一舱室的容积;斗式提升装置与船体固定,第二舱室的出料口位于其底部,第一舱室的进料口位于其顶部,斗式提升装置用于将物料自第二舱室搬运至第一舱室内;混砂橇设置于第一甲板上,混砂橇的进料端与第一舱室的出料端连通。如此设置,通过在船体搭建与甲板一体的舱室,用于盛放物料,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且第二舱室位于相对较低的第二甲板,使其重心降低,以维持船体于海中行驶的稳定性。技术研发人员:罗良,谢智康,刘洪亮,王波,王磊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技术研发日:20230927技术公布日:2024/5/8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443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