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非机动车,自行车装置制造技术 > 一种避震立管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避震立管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7:44:57

本技术涉及的车用配件的,特别涉及一种避震立管。

背景技术:

1、现今有许多自行车公路或铁人三项比赛,都是属于需长途行驶的场域,为了要追求速度及轻量,一般车架及前叉设计皆没有避震系统,但随着路面的崎岖不平,长时间将手放置在车把上,吸收路面的震动,多少会有点酸麻。

2、本实用新型即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研究提出。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车架及前叉设计皆没有避震系统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避震立管,包括前叉管、车把安装座以及转动组件,所述前叉管通过转动组件与车把安装座实现转动连接,所述前叉管和车把安装座之间设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弹性避震组件,所述弹性避震组件的一端与前叉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把安装座连接。

4、如上所述一种避震立管,所述弹性避震组件包括设于前叉管上的第一装配部、设于车把安装座上的第二装配部、以及设于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之间的弹性件。

5、如上所述一种避震立管,所述第一装配部包括装配凹槽,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位于装配凹槽内。

6、如上所述一种避震立管,所述第一装配部包括第一装配螺钉,所述第一装配螺钉的一端延伸至容纳腔内,且所述弹性件套设于第一装配螺钉的外侧。

7、如上所述一种避震立管,所述第二装配部包括第二装配螺钉,所述第二装配螺钉的一端延伸至容纳腔内,且所述弹性件套设于第二装配螺钉的外侧。

8、如上所述一种避震立管,所述前叉管包括连接部、转动段以及避震段,所述转动段设于连接部与避震段之间,所述车把安装座上设有容纳槽,所述转动段以及避震段位于容纳槽内,所述转动组件设于转动段与容纳槽之间,所述弹性避震组件位于避震段与容纳槽之间,所述第一装配部设于避震段上,所述第二装配部设于容纳槽内。

9、如上所述一种避震立管,所述避震段自其与转动段连接的一端往其自由端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所述避震段以及容纳槽围合形成容纳腔。

10、如上所述一种避震立管,所述前叉管还包括设于连接部与转动段之间的调整部,所述调整部能够调整连接部在转动段上的角度。

11、如上所述一种避震立管,所述调整部包括第一转轴、固定件以及两个夹片,所述第一转轴与连接部定位连接,两个所述的夹片分别位于第一转轴的两端,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将两个所述的夹片固定在转动段的两侧,每一所述的夹片上均设有第一凹凸齿,所述转动段的两侧上设有与第一凹凸齿相对应的第二凹凸齿。

12、如上所述一种避震立管,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二转轴以及抵接件,所述转动段上设有用于装配第二转轴的转孔,所述转动段上还设有用于装配抵接件的装配孔,所述抵接件活动连接于装配孔内,所述装配孔与转孔相连通,二者的朝向相互垂直,所述抵接件的一端能够延伸至转孔内,与所述第二转轴的侧面抵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避震立管,通过在前叉管和车把安装座之间设置容纳腔,在容纳腔内设置弹性避震组件,当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前叉管发生上下移动时,前叉管与车把安装座相对转动,并对弹性避震组件形成控制逼迫,导致弹性避震组件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弹性避震组件在容纳腔内可以有效吸收由于路面不平引起的震动和冲击力,减少这些力对车手手部的传递,从而降低了车手在长时间骑行中产生的疲劳和不适感。

15、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避震立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叉管(1)、车把安装座(2)以及转动组件(3),所述前叉管(1)通过转动组件(3)与车把安装座(2)实现转动连接,所述前叉管(1)和车把安装座(2)之间设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弹性避震组件(4),所述弹性避震组件(4)的一端与前叉管(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把安装座(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避震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避震组件(4)包括设于前叉管(1)上的第一装配部(41)、设于车把安装座(2)上的第二装配部(42)、以及设于第一装配部(41)和第二装配部(42)之间的弹性件(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避震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部(41)包括装配凹槽(411),所述弹性件(43)的一端位于装配凹槽(4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避震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部(41)包括第一装配螺钉(412),所述第一装配螺钉(412)的一端延伸至容纳腔内,且所述弹性件(43)套设于第一装配螺钉(412)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避震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配部(42)包括第二装配螺钉,所述第二装配螺钉的一端延伸至容纳腔内,且所述弹性件(43)套设于第二装配螺钉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避震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管(1)包括连接部(11)、转动段(12)以及避震段(13),所述转动段(12)设于连接部(11)与避震段(13)之间,所述车把安装座(2)上设有容纳槽(21),所述转动段(12)以及避震段(13)位于容纳槽(21)内,所述转动组件(3)设于转动段(12)与容纳槽(21)之间,所述弹性避震组件(4)位于避震段(13)与容纳槽(21)之间,所述第一装配部(41)设于避震段(13)上,所述第二装配部(42)设于容纳槽(2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避震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段(13)自其与转动段(12)连接的一端往其自由端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所述避震段(13)以及容纳槽(21)围合形成容纳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避震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管(1)还包括设于连接部(11)与转动段(12)之间的调整部(14),所述调整部(14)能够调整连接部(11)在转动段(12)上的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避震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部(14)包括第一转轴(141)、固定件(142)以及两个夹片(143),所述第一转轴(141)与连接部(11)定位连接,两个所述的夹片(143)分别位于第一转轴(141)的两端,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142)用于将两个所述的夹片(143)固定在转动段(12)的两侧,每一所述的夹片(143)上均设有第一凹凸齿(144),所述转动段(12)的两侧上设有与第一凹凸齿(144)相对应的第二凹凸齿(145)。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避震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3)包括第二转轴(31)以及抵接件(32),所述转动段(12)上设有用于装配第二转轴(31)的转孔(121),所述转动段(12)上还设有用于装配抵接件(32)的装配孔(122),所述抵接件(32)活动连接于装配孔(122)内,所述装配孔(122)与转孔(121)相连通,二者的朝向相互垂直,所述抵接件(32)的一端能够延伸至转孔(121)内,与所述第二转轴(31)的侧面抵接。

技术总结本技术的一种避震立管,通过在前叉管和车把安装座之间设置容纳腔,在容纳腔内设置弹性避震组件,当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前叉管发生上下移动时,前叉管与车把安装座相对转动,并对弹性避震组件形成控制逼迫,导致弹性避震组件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弹性避震组件在容纳腔内可以有效吸收由于路面不平引起的震动和冲击力,减少这些力对车手手部的传递,从而降低了车手在长时间骑行中产生的疲劳和不适感。技术研发人员:李德荣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汉鸿欣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12技术公布日:2024/6/26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881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