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粒过程中去除气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3:23:27
本技术涉及一种造粒过程中去除气泡装置。
背景技术:
1、在使用废旧的塑料瓶纺丝时需要将其熔融后切断成粒,再对其进行加工,目前在瓶片熔融后会有气泡存在于熔融瓶片中,而无法去除影响造粒质量,同时现有技术中的也难以保证各个成粒的大小统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造粒过程中去除气泡装置。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造粒过程中去除气泡装置,包括箱体、除泡机构、切片机构、接料机构和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箱体的顶部,所述切片机构设置在箱体的底部,所述除泡机构位于箱体内,所述切片机构位于接料机构内,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除泡机构包括伺服电缸、压板和刺针,所述伺服电缸的缸筒设置在盖板上,所述伺服电缸的活塞杆与压板连接,所述刺针设置在压板上,所述箱体的侧面设置有进料管,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挤出孔。
3、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压板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导向杆配合。
4、进一步地,所述切片机构包括切刀、外套、内筒、内齿轮、外齿轮和伺服电机,所述内筒设置在箱体的底部,所述切刀设置在外套上,所述外套套装在内筒上,所述伺服电机设置在内筒内,所述内齿轮设置在外套上,所述外齿轮设置在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内齿轮与外齿轮啮合。
5、进一步地,所述内筒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外套上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限位槽内。
6、进一步地,所述切刀呈扇形结构设置。
7、进一步地,所述切刀的两侧设置有刀刃。
8、进一步地,所述接料机构包括接料斗、出料管和出料阀,所述接料斗设置在箱体的底部,所述出料管设置在接料斗上,所述出料阀设置在出料管上。
9、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该造粒过程中去除气泡装置在造粒过程中通过压板可将熔融瓶片挤出,在挤出熔融瓶片时,通设置在压板上的刺针将气泡刺破,通过转动切刀将挤出孔封住,将熔融瓶片挤入到挤出孔内,再通过转动切刀将熔融瓶片切断成粒,进而可保证造粒的大小统一。
技术特征:1.一种造粒过程中去除气泡装置,包括箱体(1)、除泡机构(2)、切片机构(3)、接料机构(4)和盖板(5),所述盖板(5)设置在箱体(1)的顶部,所述切片机构(3)设置在箱体(1)的底部,所述除泡机构(2)位于箱体(1)内,所述切片机构(3)位于接料机构(4)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泡机构(2)包括伺服电缸(21)、压板(22)和刺针(23),所述伺服电缸(21)的缸筒设置在盖板(5)上,所述伺服电缸(21)的活塞杆与压板(22)连接,所述刺针(23)设置在压板(22)上,所述箱体(1)的侧面设置有进料管(11),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挤出孔(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粒过程中去除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导向杆(12),所述压板(22)上设置有导向槽(24),所述导向槽(24)与导向杆(12)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粒过程中去除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片机构(3)包括切刀(31)、外套(32)、内筒(33)、内齿轮(34)、外齿轮(35)和伺服电机(36),所述内筒(33)设置在箱体(1)的底部,所述切刀(31)设置在外套(32)上,所述外套(32)套装在内筒(33)上,所述伺服电机(36)设置在内筒(33)内,所述内齿轮(34)设置在外套(32)上,所述外齿轮(35)设置在伺服电机(36)的电机轴上,所述内齿轮(34)与外齿轮(35)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造粒过程中去除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33)上设置有限位槽(38),所述外套(32)上设置有限位环(37),所述限位环(37)位于限位槽(38)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造粒过程中去除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31)呈扇形结构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造粒过程中去除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31)的两侧设置有刀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粒过程中去除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机构(4)包括接料斗(41)、出料管(42)和出料阀(43),所述接料斗(41)设置在箱体(1)的底部,所述出料管(42)设置在接料斗(41)上,所述出料阀(43)设置在出料管(42)上。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造粒过程中去除气泡装置。本技术包括箱体、除泡机构、切片机构、接料机构和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箱体的顶部,所述切片机构设置在箱体的底部,所述除泡机构位于箱体内,所述切片机构位于接料机构内,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除泡机构包括伺服电缸、压板和刺针,所述伺服电缸的缸筒设置在盖板上,所述伺服电缸的活塞杆与压板连接,所述刺针设置在压板上,所述箱体的侧面设置有进料管,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挤出孔,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压板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导向杆配合。技术研发人员:蒋雪风,朱玮,林灵玲,李佩枝,吴金涛,沈伟军,张克婷,肖俊俊,姚凤琴,陆海良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海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12技术公布日:2024/7/4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3/21247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