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柜空调及送风控制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7-30 16:51:09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柜空调及送风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空调的舒适性、节能性及尺寸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
2、为了解决空调器制冷稳定后冷气在底部,脚冷头热,制热稳定后热空气在房顶,头热脚冷的舒适性问题。市场上陆续推出上、下送风空调器,即制热时,空调器下出风口送风,热空气上浮逐渐加热房间,解决冬天制热脚冷头热的问题;制冷时,空调器上出风口送风,冷空气下沉逐渐使房间降温,解决夏天制冷头热脚冷的问题。但此类型上、下送风空调进风方式通常为背面进风或侧面进风,这将导致制冷时下沉至房间底部冷空气很少能循环回到空调器再送往房间顶部,以及制热时上浮至房间顶部的热空气很少能循环回到空调器再送往房间底部,使得空调系统能耗增加。
3、相关技术推出了一种具有可逆送风风道的机柜空调,即制冷时,空调器顶部进风,底部出风,制热时,空调器底部进风,顶部出风,能有效将顶部(底部)堆积的热量(冷量)重新返回空调器内部,使热空气(冷空气)回收并持续送到人体舒适的区间高度,减少空调器能量的损耗。但对于具有可逆送风风道的空调而言,其进风面积大幅降低,导致其风道阻力大幅增加。因此,同尺寸下,风量并不能满足快速制冷(制热)要求。为达到相同风量,风道尺寸和空调器尺寸必然需要增加,这与当前空调器的发展需求是相悖的。
4、因此,如何满足用户对空调的多样化需求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机柜空调,该机柜空调兼顾舒适性和节能性,而且适应尺寸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满足人们对空调的多样化需求。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机柜空调,包括:
3、外壳,设有第一送风口、第二送风口和背部进风口,所述背部进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背板处;
4、换热器本体和换热器支架,所述换热器支架竖向固定于所述外壳内并将所述外壳的内腔隔离为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换热器支架开设过风口,所述换热器本体固定于所述换热器支架并位于所述进风风道内,所述背部进风口对应所述换热器本体设置,所述第一送风口位于所述换热器本体的顶部以上,所述第二送风口位于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底部以下;
5、第一风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送风口处,用于将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之一与所述第一送风口切换连通;
6、第二风门组件,设于所述第二送风口处,用于将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之一与所述第二送风口切换连通;
7、第三风门组件,设于所述背部进风口并用于控制所述背部进风口的导通和关闭。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柜空调包括控制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风门组件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9、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对应所述背部进风口的高度设置并用于检测所述房间中层空气的温度,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三风门组件开闭;
10、制热模式下,房间中层空气的温度和设定温度的差值大于等于a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三风门组件开启并导通所述背部进风口;房间中层空气的温度和设定温度的差值小于a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三风门组件关闭所述背部进风口,a为第一预设值;
11、制冷模式下,房间中层空气的温度和设定温度的差值大于等于c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三风门组件开启并导通所述背部进风口;房间中层空气的温度和设定温度的差值小于c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三风门组件关闭所述背部进风口,c为第三预设值。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送风口处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风门组件和所述第二风门组件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13、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送风口处的温度,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门组件和所述第二风门组件动作;
14、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差大于等于b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风门组件导通所述第一送风口和所述进风风道,同时控制所述第二风门组件导通所述第二送风口和所述出风风道,b为第二预设值。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送风口处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器连接且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送风口处的温度;
16、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差大于等于d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风门组件导通所述第一送风口和所述出风风道,同时控制所述第二风门组件导通所述第二送风口和所述进风风道,d为第四预设值。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风口处设有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用于将所述进风风道的空气经所述过风口引流至所述第一送风口和/或所述第二送风口。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风口设置两个,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过风口一一对应设置;任一所述风机组件包括:
19、离心风道,设有分别朝向所述第一送风口延伸的上风道和朝向所述第二送风口延伸的下风道;
20、离心风机,设于所述离心风道内并位于所述上风道和所述下风道之间;
21、风道选择机构,用于将所述上风道和所述下风道之一与所述过风口切换导通。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选择机构包括:
23、旋转蜗舌,转动设于所述离心风机的周部,所述旋转蜗舌具有封堵所述上风道的第一蜗舌位置和封堵所述下风道的第二蜗舌位置;
24、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旋转蜗舌并驱动所述旋转蜗舌在第一蜗舌位置和第二蜗舌位置之间切换运动。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
26、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上风道贴合所述换热器支架设置,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上风道贴合设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上风道背离所述换热器支架的一侧;
27、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下风道贴合所述换热器支架设置,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下风道贴合设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下风道背离所述换热器支架的一侧。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风道选择机构并控制所述风道选择机构运动;
29、所述第一风门组件切换连通所述出风风道和所述第一送风口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风道选择机构切换连通所述过风口和所述上风道;
30、所述第二风门组件切换连通所述出风风道和所述第二送风口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风道选择机构切换连通所述过风口和所述下风道。
3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送风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项的机柜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包括:
32、获取所述机柜空调的运行模式和设定温度t0;
33、检测房间中层空气的温度t1并计算背部进风口的温度和设定温度的第一温差|t0-t1|;
34、根据所述机柜空调的运行模式和所述第一温差|t0-t1|控制所述机柜空调的背部进风口、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配合送风和出风。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机柜空调的运行模式和所述第一温差控制所述机柜空调的背部进风口、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配合送风和出风的步骤包括:
36、所述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
37、所述第一温差|t0-t1|>a时,控制所述机柜空调的背部进风口和进风风道导通送风,并控制第二送风口和出风风道导通出风;
38、所述第一温差|t0-t1|<a时,控制所述机柜空调的背部进风口关闭;
39、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
40、所述第一温差|t0-t1|>c时,控制所述机柜空调的背部进风口和进风风道导通送风,并控制第一送风口和出风风道导通出风;
41、所述第一温差|t0-t1|<c时,控制所述机柜空调的背部进风口关闭;
42、其中,a为第一预设值,c为第三预设值。
4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机柜空调的运行模式和所述第一温差|t0-t1控制所述机柜空调的背部进风口、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配合送风和出风的步骤还包括:
44、所述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且所述第一温差|t0-t1|<a;
45、检测第一送风口处的温度t2,在t2-t1>b时控制第一送风口和进风风道导通送风,控制第二送风口和出风风道导通出风;
46、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且所述第一温差|t0-t1|<c;
47、检测第二送风口处的温度t3,在t1-t3>d时控制第二送风口和进风风道导通送风,控制第一送风口和出风风道导通出风;
48、其中,b为第二预设值,d为第四预设值。
4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机柜空调的运行模式和所述第一温差|t0-t1控制所述机柜空调的背部进风口、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配合送风和出风的步骤还包括:
50、制热模式下,根据所述第一温差|t0-t1|、以及t2-t1和对应预设值的关系控制所述机柜空调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和/或送风流量;
51、制冷模式下,根据所述第一温差|t0-t1|、以及t1-t3和对应预设值的关系控制所述机柜空调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和/或送风流量。
5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差|t0-t1|、以及t2-t1和对应预设值的关系控制所述机柜空调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和/或送风流量的步骤包括:
53、a0<|t0-t1|<a1且b1<t2-t1<b2时,控制压缩机以第一频率运行和/或控制送风流量至第一流量;
54、a1<|t0-t1|<a2且b2<t2-t1<b3时,控制压缩机以第二频率运行和/或控制送风流量至第二流量;
55、a2<|t0-t1|<a3且b3<t2-t1时,控制压缩机以第三频率运行和/或控制送风流量至第三流量;
56、a0>|t0-t1|且b0>t2-t1,控制压缩机停机;
57、a0<a1<a2<a3<a,b<b0<b1<b2<b3,第一频率<第二频率<第三频率,第一流量<第二流量<第三流量。
5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差|t0-t1|、以及t1-t3和对应预设值的关系控制所述机柜空调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和/或送风流量的步骤包括:
59、c0<|t0-t1|<c1且d1<t1-t3<d2时,控制压缩机以第一频率运行和/或控制送风流量至第一流量;
60、c1<|t0-t1|<c2且d2<t1-t3<d3时,控制压缩机以第二频率运行和/或控制送风流量至第二流量;
61、c2<|t0-t1|<c3且d3<t1-t3时,控制压缩机以第三频率运行和/或控制送风流量至第三流量;
62、c0>|t0-t1|且d0>t2-t1,控制压缩机停机;
63、c0<c1<c2<c3<c,d<d0<d1<d2<d3,第一频率<第二频率<第三频率,第一流量<第二流量<第三流量。
6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65、快速制热模式下,也即设定温度和当前环境温度的温差较大时,通过控制第三风门组件,使得背部进风口和进风风道导通,同时控制第二风门组件将第二送风口与出风风道导通,机柜空调能够通过背部进风口实现大流量进风,与换热器本体换热并经换热器支架的过风口送入出风风道实现快速制热,通过第二送风口出风避免了头热脚冷的问题,保证了舒适性;
66、制热稳定后也即环境温度和设定温度的温差较小时,第三风门组件控制背部进风口关闭,第一风门组件将第一送风口和进风风道导通,第二风门组件将第二送风口和出风风道导通,实现上进下出的小流量送风模式,充分利用上层热空气进行循环换热送风,实现节能;
67、且相对于传统的上进下出或下进上出的可逆风道送风空调而言,对应换热器本体的背部进风口的设置保证了大流量送风的快速制热需求,无需增大空调尺寸及可逆风道尺寸,适应空调尺寸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满足了用户对空调的多样化需求。
68、快速制冷模式下,控制第三风门组件将背部进风口和进风风道导通,同时控制第一风门组件将第一送风口与出风风道导通,机柜空调能够通过背部进风口实现大流量进风,与换热器本体换热并经换热器支架的过风口送入出风风道快速制冷,通过第一送风口出风避免了脚冷头热的问题,保证了舒适性;
69、制冷稳定后,控制第三风门组件将背部进风口关闭,第一风门组件将第一送风口和出风风道导通,第二风门组件将第二送风口和进风风道导通,利用第二送风口小流量底部进风,充分利用底层冷空气进行循环换热送风,实现节能;
70、且相对于传统的上进下出或下进上出的可逆风道送风空调而言,对应换热器本体的背部进风口的设置保证了大流量送风的快速制冷需求,无需增大空调尺寸及可逆风道尺寸,适应空调尺寸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满足了用户对空调的多样化需求。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17448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