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况冷却水供水控制装置中的浮头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0:45:54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工况冷却水供水控制装置中的浮头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1、循环冷却水是指通过换热器交换热量或直接接触换热方式来交换介质热量,并且能够在经过冷却水供水控制装置的重新冷却输出后,实现循环使用,以节约水资源;一般情况下,循环水是中性和弱碱性的,ph值控制在7-9.5之间。
2、而现有技术中冷却水的供水控制装置中一般也会增设有换热器,利用冷却水冷却过程中所散发的热量来对工厂内员工的生活用水进行加热,实现了对于冷却水重复利用过程中散发热量的回收利用;而其中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现有的管式换热器一般都由壳体和换热管组成,换热管则通过管板连接在壳体内,而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换热过程中管板与壳体之间产生热应力,现多采用单侧管板与壳体固定连接而另一侧管板与壳体之间活动连接的浮头式换热器。
3、其中专利号为zl201920480789.3的中国专利中便公开了:“一种浮头式换热器,固定管板的一侧固定在壳体的一端;活动管板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在浮头法兰上;球冠形封头设置在浮头法兰的另一侧,并且球冠形封头与浮头法兰焊接;浮头垫片设置在浮头法兰的中部,并且螺栓穿过浮头垫片将浮头垫片固定在浮头法兰上;壳体封头的一侧与壳体的另一端焊接;管箱筒节的一侧焊接在固定管板的另一侧。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螺栓的一端分别穿过活动管板、浮头垫片、浮头法兰,并与壳体封头固定,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用紧固件连接的节点减少,降低了泄漏点,装配简单,减少了劳动强度,同时密封性更好,对易燃易爆介质来说,更适合使用此结构”;
4、然而包括上述专利中所记载的方案,现有技术中的浮头式换热器都存在一个问题,便是现有的浮头式换热器内浮头管板与壳体之间不存在任何干涉连接,这在确保管板与壳体之间不会存在热应力的同时,也导致了管板因换热管的热胀冷缩导致偏移的几率便增大了,且使用时间长了后这种偏移程度会不断扩大,并且由于换热器密封性的要求,换热器壳体的安装都非常紧密牢固,不方便拆卸开来进行观察判断,所以当浮头式换热管在使用时很难判断内部浮头管板的位置情况,进而不便于对于浮头管板位置的调节和修整,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因浮头管板偏移位置增大而导致管板或者换热管的受损;特别是换热器应用于多工况冷却水供水控制装置中时,由于工况的变化会导致换热管的热胀冷缩更加频繁,进而使得管板偏移的概率进一步增大,导致现有的浮头式换热器根本无法应用至多工况的冷却水供水控制装置中。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浮头式换热器内浮头管板的位置容易偏移以及对浮头管板位置观察困难导致无法应用至多工况冷却水供水装置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工况冷却水供水控制装置中的浮头式换热器。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工况冷却水供水控制装置中的浮头式换热器,包括:
3、壳体,其呈内部中空的筒状设置,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连通内部的第一进液接管和第一出液接管以及第二进液接管和第二出液接管;
4、传热管,其具有若干根并均平行排列穿设在所述的壳体内;
5、固定管板,其设置于所述的壳体内并与所述传热管的其中一端相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管板还与所述的壳体之间形成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板还将所述壳体内部空腔分隔为换热腔与通液腔,所述第一进液接管和第一出液接管均与所述的换热腔相连通;
6、浮头管板,其同样位于所述的壳体内并与所述传热管的另一端相固定连接,而所述的浮头管板则相对于所述的壳体活动设置,所述浮头管板上还固定连接有一浮头盖,所述浮头盖与浮头管板之间形成有一连通所述传热管的回程腔;
7、分程隔板,其连接于所述固定管板与壳体之间,并将所述通液腔分隔为进程腔和出程腔,所述进程腔与上半部分的传热管相连通,而所述出程腔则与下半部分的传热管相连通,所述进程腔还与第二进液接管相连通,所述出程腔则与第二出液管相连通;
8、还包括:
9、导向机构,其包括凸设于所述浮头管板周侧上的导向筋,和环切开设于所述换热腔内壁上的导向槽,所述导向筋插接配合在所述的导向筋内,并且所述导向筋还能够沿着壳体的轴向相对于所述的导向槽进行滑动;
10、传感机构,其包括连接在所述导向筋上的触发件,和连接在所述导向槽内对的感应件,所述触发件随所述浮头管板移动时,能够触发所述的感应件,从而完成对于浮头管板移动的感应。
11、在使用过程中,当换热腔内长期进行换热后,所述传热管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会出现一定的伸缩或扭曲,进而带动所述的浮动管板相对于壳体产生平移或偏转,而由于所述浮动管板上的导向筋插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导向槽内,导向筋的移动受到所述导向槽的限位和引导,进而对所述浮动管板的平移和偏转实现了限制。
12、所述传感机构的具体结构进一步,所述触发件包括一块嵌设与所述导向筋侧面上的磁吸块,所述感应件包括若干个排列设置的磁感应开关,所述磁感应开关穿设在所述的壳体上,并且其穿过壳体伸出于所述的导向槽内。
13、所述磁感应开关的设置方式进一步,所述磁感应开关包括伸缩感应开关和偏转感应开关,所述伸缩感应开关沿着所述壳体的轴向排列设置,而所述偏转感应开关则沿着所述壳体的周向排列设置。
14、在使用过程中,当所述浮动管板相对于所述的壳体产生平移时,所述导向筋便会相对于所述的导向槽产生移动,进而所述嵌设于导向筋上的磁吸块便会随之产生移动,从原先对准的伸缩感应开关移动至对准另一个伸缩感应开关,而伸缩感应开关便能够将磁吸块的移动信息反馈给外部设备进行记录;同样的当所述浮动管板相对于所述的壳体产生偏转时,所述导向筋便会相对于所述的导向槽产生旋转,进而所述嵌设于导向筋上的磁吸块便会随之产生转动,从原先对准的偏转感应开关移动至对准另一个偏转感应开关,而偏转感应开关便能够将磁吸块的移动信息反馈给外部设备进行记录。
15、所述壳体的具体结构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有两头贯通的筒壳,所述筒壳两端还分别连接有前封头和后封头,所述固定管板被固定夹设于所述的前封头与筒壳之间,所述第二进液接管和第二出液接管均设置在所述的前封头上,所述浮头管板位于所述的后封头内,并且所述导向筋凸设于所述前封头的内侧,而所述感应件亦连接于所述的后封头上。
16、所述磁感应开关的安装结构进一步,所述后封头的外表面上开设有一安装台阶,所述安装台阶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后封头内部的安装孔,所述的感应件穿设安装于所述的安装孔内。
17、本换热器内的折流结构进一步,所述的换热腔内还设置有若干块折流板,所述的折流板沿着所述壳体的轴向排列设置,并且所述的折流板均套设连接在所述的传热管上,所述折流板的一侧与所述壳体内壁形成抵接配合,另一侧则与壳体内壁之间留有供液体通过的间隙。
18、本换热器的固定结构和移动结构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底部还设置有若干个支撑用的鞍座,而所述壳体的顶部则相对应设置有若干个吊耳。
19、在使用过程中,所述壳体通过所述的鞍座连接在固定平面或者另一个换热器上,当需要移动时可以通过所述的吊耳将整个换热器吊起。
20、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方式:首先将带有余热的热液通过第一进液接管通入至换热腔内,并且热液能够在换热腔内绕过几个折流板后通过第一出液接管排出,并且同时将待加热的冷液通过第二进液接管通入至进程腔内,并且经过上侧的传热管后从回程腔处再进入至下侧的传热管内,最后从出程腔处经过第二出液接管排出;而就在热液和冷液同时经过换热腔的过程中,热液上残余的热能便能通过传热管的管壁传递至冷液处,从而实现对于冷液的加热完成换热。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2、1、设置导向机构和传感机构,依靠导向筋与导向槽之间的限位配合,使得对浮头管板的偏移进行一定限制,并不至于使浮头管板与壳体之间产生热应力,并且通过感应件对于触发件位置的感应,从而能够实时观察到浮头管板的具体位置,进而判断浮头管板的位置情况无需将壳体拆开观测,使得能够在浮头管板偏移较为严重时及时对其进行调整维护,从而使得本浮头式换热器能够更好地应用至多工况的冷却水供水控制装置中;
23、2、以磁吸块以及磁感应开关的方式来实现对于浮头管板位置的检测,在实现实时检测的过程中以磁感应的形式进行检测,还不会因壳体内充满壳体而导致传感受到影响;
24、3、分别设置有对于浮动管板相对于壳体轴向平移进行检测的伸缩感应开关,和用于检测浮动管板相对于壳体沿轴向偏转对的偏转感应开关,能够对浮动管板的各种移动趋势都进行实时检测。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20240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