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化床风帽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1:34:44
本发明属于循环流化床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风帽。
背景技术:
1、风帽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核心部件之一,主要作用在于控制和引导气流,使进入流化床的空气产生第二次分流并具有一定动能带动上方物料流化燃烧,实现流化风均匀分布、扰动炉膛底部颗粒的作用。
2、常规锅炉风帽通常采用耐热、耐磨的铸铁、铸钢或合金钢材质,最常见的形式为钟罩式,底部水平开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风道堵塞、风量降低的问题,造成锅炉局部超温结焦。
3、而且在一些特殊燃料的锅炉比如污泥焚烧炉、垃圾炉等,由于一次风中包含干化污泥、垃圾仓臭气、灰尘、挥发性有机物等各种各样的残渣,长期运行会造成风帽内壁堵塞、结垢,使得流化不良,影响机组长时间连续运行,增加检修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方便实用的循环流化床风帽。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风帽,包括外罩和风管,风管与外罩连接且相对外罩凸出设置使得风管至少部分位于外罩外,外罩内部设有内腔与风管连通,外罩侧面设有风孔,风孔与内腔连通,从风管到风孔的流动路径上设有导流结构,风管到风孔的流动路径上与气流接触的零部件表面均覆盖搪瓷层。
3、这样设计的有益效果是:这样尽可能将残渣从风孔携带进入流化床内,减少风帽内腔内一次风残渣的残留,减少风孔堵塞的风险,也减少人工清除的人力成本,增加导流结构可以减少气流从气室进入循环流化床的阻力,提高风机的效率。搪瓷表面致密、光滑、无孔,表面气体流动阻力小,耐烟气冲刷,粉尘不容易附着,同时兼具耐高温、放腐蚀的性能,本方案中,气流通道均覆盖搪瓷层,可以有效减少堵灰。
4、进一步地,外罩包括上盖和底座,上盖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到底座上,上盖内壁成圆柱面与底座成圆柱面的外壁匹配,上盖内壁设有锁止凸起,底座的外壁设有锁止槽,锁止凸起进入锁止槽可将上盖和底座锁止在一起,这样需要清理时可以直接打开上盖对内腔进行清理,正常情况下不需要工具可直接手动转动上盖进行拆卸,如使用时间较长可使用工具进行拆卸,这样安装也非常方便。
5、进一步地,锁止槽包括轴向槽和周向槽,轴向槽与周向槽间隔设置使得上盖安装到底座上时锁止凸起在锁止槽内既要周向转动又要轴向移动,这样即转动又需要直线移动,避免在强气流和振动下上盖自动脱离底座造成风帽失效,一般短时间的振动或气流都具有规律性使得上盖只会沿一定方向移动或转动,这样不同方向的锁止槽可以确保在一段时间内基本不可能自动解锁使得上盖脱离底座,也就提高了风帽的可靠性。
6、进一步地,周向槽的侧面设有锁止斜齿,锁止凸起在周向槽内转动时与锁止斜齿接触使得锁止凸起沿锁止方向周向转动阻力小于沿锁止方向相反方向转动的阻力,这样在不规则的振动下锁止凸起有向锁止方向移动的趋势,进一步保证锁止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7、进一步地,锁止槽包括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第一锁槽包括斜入轴向槽、第一轴向槽、第一周向槽、第二轴向槽和第二周向槽,第一周向槽与第二周向槽延伸方向相反,第二锁止槽包括直入轴向槽、第一轴向槽、第一周向槽、第二轴向槽和第二周向槽,直入轴向槽从第一轴向槽轴向延伸,斜入轴向槽从第一轴向槽周向延伸后再轴向延伸,这样设计解锁过程比较复杂,大大降低上盖偶然脱离底座的风险,这样上盖如要脱离底座,需要先周向转动,锁止凸起从第二周向槽移动到第二轴向槽,再轴向移动脱离第二轴向槽进入第一周向槽,再周向反方向转动从第一周向槽进入第一轴向槽,此时第二锁槽内的锁止凸起可以脱离第二锁槽,但第一锁槽内的锁止凸起被斜入轴向槽锁止,还需要在周向转动一定角度后轴向移动解锁,这一解锁动作上盖必须保持倾斜状态即锁止凸起必须脱离第二锁槽,不然无法转动也就无法解锁,该动作非常复杂,偶然情况下基本无法发生,也就是基本不会解锁,大大提高锁止的安全性。
8、进一步地,风管侧面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位置设有封盖板,封盖板以可相对出风孔转动的方式铰接安装,风管内的气流可以推动封盖板打开出风口,风管外流向风管内的气流可以推动封盖板关闭出风口。
9、进一步地,内腔在风孔处设置导流板可将内部气流引导到风孔位置,这样气流还可将偶然进入内腔的残渣在导流板引导下移动到风孔位置跟随气流离开内腔,导流板也可减少紊流,在气流高速运动时大幅减少气流流动的阻力,提升风机工作效率。
10、进一步地,导流板和封盖板之间设有螺旋叶片可将气流引导为螺旋流动的气流,这样利用气流可以将进入内腔的部分残渣从风孔。
11、进一步地,螺旋叶片、导流板和封盖板固定在同一筒体上形成一体的导流结构,这样方便更换,安装也更方便,可以降低维修人力成本。
12、进一步地,底座上设有浮盖可将内腔分为上腔和下腔,螺旋叶片、导流板和封盖板都位于下腔,下腔压强大于上腔压强且压差到达一定值时可推动浮盖上移,这样在特定情况下风机需要大功率工作时压差增加,通过推动浮盖上移,上盖与底座之间存在大量间隙,气流可以从间隙进入循环流化床,这样使得气流阻力变小,进一步提升风机的工作效率,另外在风孔被堵死时,下腔压强大于上腔压强且压差到达一定值时也可推动浮盖上移,这样就可以提高循环流化床的稳定性,即使部分风孔被堵死也会有大量的气流进入循环流化床确保正常燃烧。
技术特征:1.一种循环流化床风帽,包括外罩(1)和风管(2),所述风管(2)与所述外罩(1)连接且相对所述外罩(1)凸出设置使得所述风管(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外罩(1)外,所述外罩(1)内部设有内腔(3)与所述风管(2)连通,所述外罩(1)侧面设有风孔(4),所述风孔(4)与所述内腔(3)连通,其特征在于:从所述风管(2)到所述风孔(4)的流动路径上设有导流结构(5),风管(2)到风孔(4)的流动路径上与气流接触的零部件表面均覆盖搪瓷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1)包括上盖(6)和底座(7),所述上盖(6)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到所述底座(7)上,所述上盖(6)内壁成圆柱面与所述底座(7)成圆柱面的外壁匹配,所述上盖(6)内壁设有锁止凸起(8),所述底座(7)的外壁设有锁止槽(10),所述锁止凸起(8)进入所述锁止槽(10)可将所述上盖(6)和所述底座(7)锁止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槽(10)包括轴向槽(12)和周向槽(13),所述轴向槽(12)与所述周向槽(13)间隔设置使得所述上盖(6)安装到所述底座(7)上时所述锁止凸起(8)在所述锁止槽(10)内既要周向转动又要轴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槽(13)的侧面设有锁止斜齿(14),所述锁止凸起(8)在所述周向槽(13)内转动时与所述锁止斜齿(14)接触使得所述锁止凸起(8)沿锁止方向周向转动阻力小于沿锁止方向相反方向转动的阻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槽(10)包括第一锁槽(16)和第二锁槽(17),所述第一锁槽(16)包括斜入轴向槽(15)、第一轴向槽(18)、第一周向槽(19)、第二轴向槽(20)和第二周向槽(21),第一周向槽(19)与第二周向槽(21)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第二锁止槽(10)包括直入轴向槽(22)、第一轴向槽(18)、第一周向槽(19)、第二轴向槽(20)和第二周向槽(21),直入轴向槽(22)从第一轴向槽(18)轴向延伸,所述斜入轴向槽(15)从第一轴向槽(18)周向延伸后再轴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2)侧面设有出风口(24),所述出风口(24)位置设有封盖板(25),所述封盖板(25)以可相对所述出风孔(4)转动的方式铰接安装,所述风管(2)内的气流可以推动所述封盖板(25)打开所述出风口(24),所述风管(2)外流向所述风管(2)内的气流可以推动所述封盖板(25)关闭所述出风口(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3)在所述风孔(4)处设置导流板(26)可将内部气流引导到所述风孔(4)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26)和所述封盖板(25)之间设有螺旋叶片(27)可将气流引导为螺旋流动的气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27)、所述导流板(26)和所述封盖板(25)固定在同一筒体(28)上形成一体的所述导流结构(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上设有浮盖(33)可将所述内腔(3)分为上腔(31)和下腔(32),所述螺旋叶片(27)、所述导流板(26)和所述封盖板(25)都位于所述下腔(32),所述下腔(32)压强大于所述上腔(31)压强且压差到达一定值时可推动所述浮盖(33)上移。
技术总结一种循环流化床风帽,包括外罩和风管,风管与外罩连接且相对外罩凸出设置使得风管至少部分位于外罩外,外罩内部设有内腔与风管连通,外罩侧面设有风孔,风孔与内腔连通,从风管到风孔的流动路径上设有导流结构,在导流结构作用下气流以相同流速从风管流动到风孔的流阻小于从风孔流动到风管,风管到风孔的流动路径上与气流接触的零部件表面均覆盖搪瓷层,这样可以避免气流从风帽进入风室,也可减少被气流从风孔携带进入的残渣,减少风帽堵塞的风险,从而减少停炉事故,也降低人工清除的人力成本,增加导流结构可以减少气流从气室进入循环流化床的阻力,提高风机的效率。技术研发人员:陈东波,郑文栋,俞彩孟,钱勇夫,陈卫胜,俞思翔,柳兆印,樊立安,李艾,陈炜烨,姜志刚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浙能兴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5/29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20583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