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分离筛选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铜元器件尺寸自动检测分类系统  >  正文

一种铜元器件尺寸自动检测分类系统

  • 国知局
  • 2024-07-29 10:57:40

本发明涉及铜元器件分选,特别涉及一种铜元器件尺寸自动检测分类系统。

背景技术:

1、铜元器件尺寸检测是一个关键的质量控制步骤,为了实现自动化检测,通常使用视觉系统进行检测,即通过摄像头捕捉图像,然后利用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最终获取到铜元器件的尺寸,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检测速度和准确性。

2、但是,在使用视觉系统进行检测时,通常需要人工将待检测的铜元器件搬运至待检区,然后再从待检区将铜元器件有序放置在检测台上进行尺寸检测,在尺寸检测完后还需人工将合格与不合格的铜元器件进行分类并运输至存储区。当铜元器件的尺寸较大或者数量较多时,搬运至待检区的工作量会较大,分类后搬运至存储区的工作量也会较大,而图像检测一般速度很快,此时可能会出现搬运效率与检测效率不匹配的问题,导致检测效率低下。同时,在将铜元器件有序放置在检测台的过程中,以及在按合格与不合格的标准将铜元器件有序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放置效率与检测效率不匹配的现象,同样会导致检测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铜元器件尺寸自动检测分类系统,旨在实现铜元器件上料、尺寸检测、下料分类全流程自动化运行的目的。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元器件尺寸自动检测分类系统,包括上料运输装置、光学影像测量装置、下料运输装置,上料运输装置用于运输待测铜元器件,光学影像测量装置设于上料运输装置的输出端侧,光学影像测量装置包括机台、透明的检测台、照明源、六自由度机械臂,机台顶部设有第一图像采集器,机台底部设有与第一图像采集器相对设置的第二图像采集器,检测台设于第一图像采集器与第二图像采集器之间,照明源用于从检测台上方向下出射光线,六自由度机械臂设于机台一侧,六自由度机械臂用于抓取待测铜元器件和调整铜元器件的姿态,下料运输装置设于上料运输装置与光学影像测量装置相对的一侧,下料运输装置用于按合格和不合格分类存放六自由度机械臂从检测台上夹取的铜元器件并进行转移。

3、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的铜元器件尺寸自动检测分类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4、进一步地,上料运输装置包括第一传送组件、第一运输箱、第一检测组件,第一运输箱固接于第一传送组件上,第一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第一运输箱的位置和移动速度。

5、进一步地,第一检测组件至少包括两组间隔设置的对射传感器,对射传感器设于第一传送组件移动路径相对的两侧,其中一组对射传感器位于第一传送组件的输出端。

6、进一步地,下料运输装置包括第二传送组件、第二运输箱,第二运输箱设于第二传送组件上,在第二运输箱位于第二传送组件的输入端时,六自由度机械臂从检测台上夹取铜元器件并按合格和不合格分类放置于第二运输箱内。

7、进一步地,铜元器件尺寸自动检测分类系统还包括储存箱,储存箱设于第二传送组件的输出端侧,下料运输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组件,第二运输箱转动设置于第二传送组件上,第二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第二运输箱的位置和移动速度,在判断第二运输箱位于第二传送组件的输出端时,第二运输箱进行倾侧以按序将铜元器件转移至不同的储存箱内。

8、进一步地,第二检测组件至少包括两组间隔设置的对射传感器,对射传感器设于第二传送组件移动路径相对的两侧,其中一组对射传感器位于第二传送组件的输出端。

9、进一步地,第二运输箱包括底座、箱体、第一旋转驱动机构、第二旋转驱动机构,底座固接于第二传送组件上,箱体转动设置于底座上,第一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箱体相对底座旋转,箱体内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被第一挡板分隔,第二旋转驱动机构设于底座上,第二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挡板相对箱体旋转,箱体的侧壁具有一开口,箱体上转动设置有第二挡板,以在箱体平放时封闭其开口,以及在箱体倾侧时打开其开口。

10、进一步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包括伸缩电机、四连杆结构,伸缩电机固接于底座上,四连杆结构两侧的摆臂的一端转动设置于伸缩电机的伸缩端,摆臂的另一端固接于箱体上;或者四连杆结构两侧的摆臂的一端固接于伸缩电机的伸缩端,摆臂的另一端转动设置于箱体上。

11、进一步地,第二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旋转电机,第一旋转电机固接于箱体上,第一旋转电机的旋转轴与第一挡板固接。

12、进一步地,光学影像测量装置还包括移动旋转驱动机构,移动旋转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座、第二旋转电机、丝杆、滑块、支座、第三旋转电机,安装座固接于机台上,第二旋转电机固接于安装座上,丝杆转动设于安装座上,丝杆的一端与第二旋转电机传动连接,安装座上设有滑槽,滑块与丝杆螺纹连接且滑动设于滑槽内和安装座上,支座固接于滑块上,第三旋转电机固接于支座上,第三旋转电机的旋转轴与照明源固接。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设置上料运输装置、光学影像测量装置、下料运输装置,三者相互协作,实现铜元器件上料、尺寸检测、下料分类全流程自动化运行,相比传统技术,无需人工介入,极大地提升了检测效率;同时,将检测台设置为透明状态和设置两个图像采集器,照明源出射的光线和铜元器件反射的光线均可以穿透过检测台,这样两个图像采集器可以在一次检测过程中分别采集铜元器件上下表面的图像特征,之后通过六自由度机械臂对铜元器件进行多次姿态调整,完成其他面的检测,进一步提升了检测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铜元器件尺寸自动检测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元器件尺寸自动检测分类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元器件尺寸自动检测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运输装置包括第一传送组件、第一运输箱、第一检测组件,所述第一运输箱固接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上,所述第一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运输箱的位置和移动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元器件尺寸自动检测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组件至少包括两组间隔设置的对射传感器,所述对射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移动路径相对的两侧,其中一组所述对射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元器件尺寸自动检测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运输装置包括第二传送组件、第二运输箱,所述第二运输箱设于所述第二传送组件上,在所述第二运输箱位于所述第二传送组件的输入端时,所述六自由度机械臂从所述检测台上夹取铜元器件并按合格和不合格分类放置于所述第二运输箱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铜元器件尺寸自动检测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元器件尺寸自动检测分类系统还包括储存箱,所述储存箱设于所述第二传送组件的输出端侧,所述下料运输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组件,所述第二运输箱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组件上,所述第二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运输箱的位置和移动速度,在判断所述第二运输箱位于所述第二传送组件的输出端时,所述第二运输箱进行倾侧以按序将铜元器件转移至不同的所述储存箱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铜元器件尺寸自动检测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组件至少包括两组间隔设置的对射传感器,所述对射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传送组件移动路径相对的两侧,其中一组所述对射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传送组件的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铜元器件尺寸自动检测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运输箱包括底座、箱体、第一旋转驱动机构、第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底座固接于所述第二传送组件上,所述箱体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箱体相对所述底座旋转,所述箱体内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被第一挡板分隔,所述第二旋转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挡板相对所述箱体旋转,所述箱体的侧壁具有一开口,所述箱体上转动设置有第二挡板,以在所述箱体平放时封闭其开口,以及在所述箱体倾侧时打开其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铜元器件尺寸自动检测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包括伸缩电机、四连杆结构,所述伸缩电机固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四连杆结构两侧的摆臂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伸缩电机的伸缩端,所述摆臂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箱体上;或者所述四连杆结构两侧的摆臂的一端固接于所述伸缩电机的伸缩端,所述摆臂的另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铜元器件尺寸自动检测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固接于所述箱体上,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旋转轴与所述第一挡板固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铜元器件尺寸自动检测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影像测量装置还包括移动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移动旋转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座、第二旋转电机、丝杆、滑块、支座、第三旋转电机,所述安装座固接于所述机台上,所述第二旋转电机固接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丝杆转动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且滑动设于所述滑槽内和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支座固接于所述滑块上,所述第三旋转电机固接于所述支座上,所述第三旋转电机的旋转轴与所述照明源固接。

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元器件尺寸自动检测分类系统,包括上料运输装置、光学影像测量装置、下料运输装置,光学影像测量装置设于上料运输装置的输出端侧,光学影像测量装置包括机台、透明的检测台、照明源、六自由度机械臂,机台顶部设有第一图像采集器,机台底部设有第二图像采集器,检测台设于第一图像采集器与第二图像采集器之间,照明源用于从检测台上方向下出射光线,六自由度机械臂设于机台一侧,下料运输装置设于上料运输装置与光学影像测量装置相对的一侧,下料运输装置用于按合格和不合格分类存放六自由度机械臂从检测台上夹取的铜元器件并进行转移。本发明能够实现铜元器件上料、尺寸检测、下料分类全流程自动化运行的目的。技术研发人员:杨大勇,聂路珍,朱小刚,刘伯成,明经强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昌大学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26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5/13408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