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分离筛选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用于分离核桃壳与核桃仁的装置  >  正文

一种用于分离核桃壳与核桃仁的装置

  • 国知局
  • 2024-07-29 11:28:49

本技术涉及核桃仁加工,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分离核桃壳与核桃仁的装置。

背景技术:

1、核桃营养丰富,口味独特,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核桃是食用植物油工业的重要原料,利用核桃油可制造人造奶油、起酥油、色拉油、调和油等,也可用作工业原料。核桃除了经过简单加工就可以食用外,经过加工还可以制成各种食品和保健品。

2、核桃仁从核桃壳脱离后,需要将核桃仁与核桃壳分离,cn116371733b公开了一种核桃破壳及仁壳分离设备及加工生产线,核桃壳和核桃仁分离后采用吸风式仁壳分离装置将核桃仁与核桃壳分离,主要是针对采用挤压式使得壳仁分离的装置,因此挤压式破壳即使将核桃壳破碎了,但是核桃壳有可能会与核桃仁嵌在一起,这样的结构需要配备振动筛、需要的振动电机也比较多。

3、如果针对核桃壳和核桃仁单独切割,然后采用工具将核桃仁和核桃壳分离后的壳仁,几乎只有采用手动的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采用手动的装置将核桃壳和核桃仁分离导致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分离核桃壳与核桃仁的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分离核桃壳与核桃仁的装置,包括第一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包括第一机架、第一传送带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传送带通过转轴安装在所述第一机架上,所述第一电机用于控制所述转轴的转动,所述第一传送带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传送带的方向从下往上,所述第一传送带不是光滑的。

4、本申请将待分离的核桃仁和核桃壳从第一传送带的顶部进入,由于第一传动带不是光滑的,而是类似于毛毡类有摩擦力的,由于核桃壳被破碎后破碎口几乎都是呈锯齿状的,因此可以基本可以被第一传送带沾住,而第一传送带是从下往上运动的,进而带当第一传动带转动到底部时,核桃壳与第一传送带分离,而核桃仁由于表面相对核桃壳而言比较光滑,核桃仁的重量也大于核桃壳,核桃仁不会随着第一传送带向上运动而是在重力的作用下核桃仁向下运动,进而将核桃仁和核桃壳分离。

5、优选的,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底部设有刮板机构,所述刮板机构的两侧安装在第一机架上。当核桃壳随着第一传送带运动到下面时,如果沾得比较牢固,则通过刮板机构将核桃壳与第一传送带剥离。

6、优选的,所述刮板机构包括刮板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机架连接,刮板和第一连接板形成u型。刮板与第一传送带之间的间隙比较小,可以将核桃壳刮掉,两块第一连接板与刮板连接形成u型,使得核桃壳可以顺利沿着刮板机构排出。

7、优选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底部安装有第二传送机构和第一吹风机构,所述第一吹风机构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底部,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包括第二机架第二电机和第二传送带,第二传送带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机架上,第二电机用于控制第二传送带的传动。

8、第二传送机构是将核桃仁输送到下一个工序。部分核桃壳有可能会随着核桃仁沿着第一传送带向下运动,进入到第二传送机构,因此采用吹风机构对其进行吹,价格核桃壳吹出。

9、优选的,所述第一吹风机构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一风管,所述第一风管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交接处,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第一风管的吹风方向相反,第一风机安装在第二机架上。第一风管位于第一传送带的底部,且与第二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相反,这样有利于核桃壳被吹走。正常来说将第一传送带的底部与第二传送带的右侧齐平,这样即使核桃仁被风力沿着第二传送带传送的相反反向吹了一段距离后,由于重力的作用核桃仁也会掉落到第二传送带上,而核桃壳比较轻,第一风机会将核桃壳吹出第二传送带。

10、优选的,所述第一风管外设有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两侧与第二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与第一导风板连接。为了使得第一风机吹出的风力比较大,集中不会分散,可以将核桃壳与核桃仁进行有效的分离。

11、优选的,所述第二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与第一导风板倾斜连接,并且第二导风板与第三导风板呈“八”字形状。这样风力集中从第二导风板与第三导风板之间的缝隙流出,风力更集中。

12、优选的,还包括罩壳,所述罩壳将第二传送带上部包裹,防止核桃壳被吹得到处都是。

13、优选的,所述第二传送带的尾部连接有分级机构,所述分级机构包括分级支架、分级桶和分级电机,分级桶和分级电机安装在分级支架上,所述分级电机带动所述分级桶旋转,所述分级桶由螺旋状的材料制作而成,分级桶形成有若干出料口,靠近第二传送带一侧出料口的小于远离第二传送带一侧的出料口。核桃仁与核桃壳分离后,通过分级机构可以对其进行大小分级。分级桶采用的螺旋的,这样可以节省材料也可以调节螺旋的距离,分级桶在分级电机的作用下转动,可以使得核桃仁沿着螺旋线向前移动,移动到对应大小的分级桶处则从分级桶内脱离。分级机构位于第一传送机构的底部,还节约了空间。

14、优选的,所述分级支架上安装有若干导料板,所述导料板位于所述分级桶的底部且倾斜设置,这样可以根据分类需要将不同大小内的核桃仁进行分类归纳。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首先通过核桃仁和核桃壳的重力以及光滑度使得核桃壳沿着第一传送带由下往上运动后脱离,核桃仁在重力的作用下从上往下运动,进而将核桃壳仁分离,核桃壳在刮板机构的作用下与第一传送带分离,顺着刮板机构流出。且采用第二传送机构和第一吹风机构使得壳仁进一步分离,最后通过分级机构对核桃仁的大小进行分级。相比于手工分离效率更高,相比于吸风式仁壳分离装置本申请的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分离核桃壳与核桃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送机构(1),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包括第一机架(11)、第一传送带(12)和第一电机(13);所述第一传送带(12)通过转轴安装在所述第一机架(11)上,所述第一电机(13)安装在第一机架(11)上,所述第一电机(13)与轴承连接,所述第一传送带(12)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传送带(12)的方向从下往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分离核桃壳与核桃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12)的底部设有刮板机构(2),所述刮板机构(2)的两侧安装在第一机架(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分离核桃壳与核桃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机构(2)包括刮板(21)和第一连接板(22),所述第一连接板(22)与所述第一机架(11)连接,刮板(21)和第一连接板(22)形成u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分离核桃壳与核桃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的底部安装有第二传送机构(3)和第一吹风机构(4),所述第一吹风机构(4)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的底部,所述第二传送机构(3)包括第二机架(31)、第二电机(33)和第二传送带(32),第二传送带(32)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机架(31)上,第二电机(33)与转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分离核桃壳与核桃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风机构(4)包括第一风机(41)和第一风管(42),所述第一风管(42)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12)与第二传送带(32)交接处,所述第二传送带(32)的传送方向与第一风管(42)的吹风方向相反,第一风机(41)安装在第二机架(3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分离核桃壳与核桃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管(42)外设有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43)、第二导风板(44)和第三导风板(45),所述第一导风板(43)的两侧与第二机架(31)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44)和第二导风板(44)与第一导风板(4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分离核桃壳与核桃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44)和第三导风板(45)与第一导风板(43)倾斜连接,并且第二导风板(44)与第三导风板(45)呈“八”字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用于分离核桃壳与核桃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罩壳(46),所述罩壳(46)将第二传送带(32)上部包裹。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分离核桃壳与核桃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送带(32)的尾部连接有分级机构(5),所述分级机构(5)包括分级支架(51)、分级桶(52)和分级电机(53),分级桶(52)和分级电机(53)安装在分级支架(51)上,所述分级电机(53)带动所述分级桶(52)旋转,所述分级桶(52)由螺旋状的材料制作而成,分级桶(52)形成有若干出料口,靠近第二传送带(32)一侧出料口的小于远离第二传送带(32)一侧的出料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分离核桃壳与核桃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级支架(51)上安装有若干导料板(54),所述导料板(54)位于所述分级桶(52)的底部且倾斜设置。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核桃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分离核桃壳与核桃仁的装置,包括第一传送机构,第一传送机构包括第一机架、第一传送带和第一电机;第一传送带通过转轴安装在第一机架上,第一电机用于控制转轴的转动,第一传送带倾斜设置,第一传送带的方向从下往上,第一传送带不是光滑的。本申请通过核桃仁和核桃壳的重力以及光滑度使得核桃壳沿着第一传送带由下往上运动后脱离,核桃仁在重力的作用下从上往下运动。采用第二传送机构和第一吹风机构使得壳仁进一步分离,最后通过分级机构对核桃仁的大小进行分级。相比于手工分离效率更高,相比于吸风式仁壳分离装置本申请的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技术研发人员:马婷,宁德鲁,李文玕,伍联平,张瀚月,石林峰,刘莉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技术研发日:20240529技术公布日:2024/7/18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5/13637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