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装二氧化碳回收用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29 14:07:24
本技术涉及余气回收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罐装二氧化碳回收用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1、二氧化碳在自然空气中含量很低,制备二氧化碳的成本较高,因此罐装的二氧化碳残留的气体需要尽可能的回收。目前罐装二氧化碳余气一般通过液体空间置换的方式进行集中,但是罐装余下的二氧化碳一般含有较多其他的气体,二氧化碳的纯度不高。目前主要的二氧化碳回收技术包括物理吸收技术、化学吸收技术、膜分离技术等。
2、物理吸收技术需要以低温高压条件为基础,选择水、聚酯类等作为吸收剂,二氧化碳在溶剂中溶解能力受压力条件影响较大,这样便可以通过改变反应压力条件,来达到二氧化碳分离脱除目的。此种方法应用控制要点是选择优良的吸收剂,应具有溶解度大、沸点高、无毒且稳定等特点。常见物理吸收处理技术有聚乙二醇二甲醚法、碳酸丙烯脂法等,其中碳酸丙烯脂法所用吸收剂为碳酸丙烯脂,反应条件压力应控制在1.3mpa以上,再此过程中需要将吸收剂碳酸丙烯脂重复加压降压,完成二氧化碳的吸附和释放,在重复加压和降压的过程中吸收剂罐体将会反复经历升温、降温的过程,降温不及时将会有严重的生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罐装二氧化碳回收用冷却系统,将吸收剂罐体加压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转移,同时利用吸收剂罐体降压过程中吸冷的特性,将其产生的的制冷量给蓄积,利用到其加压过程中,减少了整体能耗,加速了降温速度。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3、罐装二氧化碳回收用冷却系统,包括:
4、吸收剂罐体;
5、导热组件,外包裹在吸收剂罐体的外表面,与吸收剂罐体表面进行热交换;
6、出液自力式三通温度控制阀,进液端与导热组件的底部连通;
7、换热组件,与出液自力式三通温度控制阀的热出液端连通;
8、蓄冷组件,与出液自力式三通温度控制阀的冷出液端连通;
9、泵送系统,分别与换热组件以及蓄冷组件连通后再与导热组件的顶部连通;
10、所述导热组件、换热组件、蓄冷组件以及泵送系统内部的冷却剂为不可以压缩的冷却液体。
11、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组件包括:
12、若干导热翅片,沿吸收剂罐体的轴向均匀的设置在吸收剂罐体的外表面;
13、隔热层,外包裹在吸收剂罐体外表面,将导热翅片薄覆,其顶部设有与泵送系统连通的进液口,底部设有与出液自力式三通温度控制阀连通的出液口。
14、进一步地,若干所述导热翅片沿吸收剂罐体的轴线分为若干组,每组中的导热翅片沿相同间距设置;相邻两组中导热翅片错位设置,相邻两组翅片之间留有间隙。
15、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翅片的上下端面为锐角端面;所述导热翅片的两个侧端面分别与吸收剂罐体以及隔热层无缝连接;所述隔热层上部和下部距离吸收剂罐体的顶端和下端留有容置空间。
16、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组件包括:
17、板式换热器,第一进液接口与出液自力式三通温度控制阀的热出液端连通;
18、制冷系统,两端分别与板式换热器的第二进液接口以及与进液接口连通的第二出液接口连通;
19、蓄液箱,与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液接口以及泵送系统连通。
20、进一步地,所述泵送系统包括:
21、第一输送泵,进液口与蓄液箱连通,出液口与导热组件内部连通;
22、第二输送泵,进液口与蓄冷组件连通,出液口与导热组件内部连通。
23、进一步地,第一输送泵、第二输送泵均为增压泵;所述泵送系统还包括:
24、泵送自力式三通温度控制阀,进液端与导热组件的底部连通;
25、第一压力控制阀,设置在第一输送泵与导热组件之间,控制端与泵送自力式三通温度控制阀的冷出液端连通,其控制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单向阀;
26、第二压力控制阀,设置在第二输送泵与导热组件之间,控制端与泵送自力式三通温度控制阀的热出液端连通,其控制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单向阀;
27、第二单向阀,两端分别与蓄液箱和蓄冷组件连通,控制冷却剂从蓄液箱向蓄冷组件流动。
28、进一步地,所述泵送自力式三通温度控制阀、出液自力式三通温度控制阀均通过第一阀门与导热组件的底部连通;
29、所述第一压力控制阀、第二压力控制阀均通过第二阀门与导热组件的顶部连通。
30、进一步地,还包括补液系统;所述补液系统包括:
31、冷却剂容器;
32、加压泵,进液口与冷却剂容器连通;
33、第三压力控制阀,两端分别与加压泵的出液口以及导热组件的顶部连通,其控制端与导热组件的底部连通;
34、所述导热组件的底部还通过第三阀门与外部连通。
35、进一步地,所述蓄冷组件为带有保温包裹的密闭容器。
3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37、1、导热组件与吸收剂罐体接触,将吸收剂罐体内部产生的热量导出吸收剂罐体,实现快速增压的目的;吸收剂罐体降压过程中可以将制冷剂温度降低,为后续吸收剂罐体增压降温,降低能耗。
38、2、系统采用出液自力式三通温度控制阀,吸收剂罐体在增压和降压的过程中系统无需外部控制设备自动切换制冷剂的流动,实现热量通过换热组件散出以及蓄冷组件对吸收剂罐体降温的目的,减少能量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39、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技术特征:1.罐装二氧化碳回收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装二氧化碳回收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罐装二氧化碳回收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导热翅片沿吸收剂罐体的轴线分为若干组,每组中的导热翅片沿相同间距设置;相邻两组中导热翅片错位设置,相邻两组翅片之间留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罐装二氧化碳回收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翅片的上下端面为锐角端面;所述导热翅片的两个侧端面分别与吸收剂罐体以及隔热层无缝连接;所述隔热层上部和下部距离吸收剂罐体的顶端和下端留有容置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装二氧化碳回收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罐装二氧化碳回收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系统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罐装二氧化碳回收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输送泵、第二输送泵均为增压泵;所述泵送系统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罐装二氧化碳回收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自力式三通温度控制阀、出液自力式三通温度控制阀均通过第一阀门与导热组件的底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罐装二氧化碳回收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液系统;所述补液系统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装二氧化碳回收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组件为带有保温包裹的密闭容器。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罐装二氧化碳回收用冷却系统,包括:吸收剂罐体;导热组件,外包裹在吸收剂罐体的外表面,与吸收剂罐体表面进行热交换;出液自力式三通温度控制阀,进液端与导热组件的底部连通;换热组件,与出液自力式三通温度控制阀的热出液端连通;蓄冷组件,与出液自力式三通温度控制阀的冷出液端连通;泵送系统,分别与换热组件以及蓄冷组件连通后再与导热组件的顶部连通;所述导热组件、换热组件、蓄冷组件以及泵送系统内部的冷却剂为不可以压缩的冷却液体。本技术将吸收剂罐体加压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转移,同时利用吸收剂罐体降压过程中吸冷的特性,将其产生的的制冷量给蓄积,利用到其加压过程中,减少了整体能耗,加速了降温速度。技术研发人员:金星屹,雷雨,王亚军,李业,刘兹壮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瑞信气体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11技术公布日:2024/6/26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5/14754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