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29 14:11:26
本发明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在热管理系统中,主要通过水泵对电机组件进行散热。但是,在利用水泵对电机组件进行散热时,需要设置传统的板式换热器进行传热,这样会影响传热效率,进而影响电机组件的冷却效果,而且压缩机工作介质为氟利昂,而水泵冷却的介质一般为水或防冻液,两者只能进行物理集成,由于二者热管理方式原理上的不同,给进一步集成设计带来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热管理系统,该热管理系统可以提升传热效率,提升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度,而且可以降低成本,此外,氟泵工作时,就无需压缩机工作,可以降低能耗和噪音,提高热管理系统的cop值。
2、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3、根据本发明的热管理系统,包括:氟泵,所述氟泵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出液口连接;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有散热进口和散热出口,所述散热进口与所述电机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散热出口与所述进液口连接。
4、根据本发明的热管理系统,通过将氟泵替代水泵对电机组件进行散热,中间无传统的板式换热器等其它传热过程,可以提升传热效率,另外氟泵在对电机组件进行冷却时采用的冷媒介质为氟利昂,而热管理系统中通过压缩机制冷和制热时冷媒介质也是氟利昂,这样可以将氟泵集成于热管理系统中,提升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度,而且可以降低成本,此外,氟泵工作时,就无需压缩机工作,可以降低能耗和噪音,提高热管理系统的cop值。
5、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多通阀、电池包和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一多通阀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电机组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电池包的一端,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电池包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位于所述电池包的入口端。
6、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多通阀和车外冷凝器,所述第二多通阀选择性地连通所述出液口和所述车外冷凝器的一端,所述电池包的一端与所述车外冷凝器的另一端连接。
7、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热管理系统还包括:车内冷凝器,所述车内冷凝器连接于所述电机组件的另一端和所述进液口之间。
8、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热管理系统还包括:车内蒸发器、车外冷凝器和第二膨胀阀,所述车外冷凝器连接于所述出液口和所述车内蒸发器的一端之间,所述进液口与所述车内蒸发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膨胀阀位于所述车内蒸发器的入口端。
9、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压缩机、车内蒸发器、车外冷凝器、电池包、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所述压缩机的一端与所述车外冷凝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另一端选择性地与所述电池包的另一端和所述车内蒸发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和所述第二膨胀阀并联连接,且所述第一膨胀阀位于所述电池包的入口端,所述第二膨胀阀位于所述车内蒸发器的入口端。
10、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第一换热模式,在所述第一换热模式下,所述氟泵泵出的冷媒对所述电机组件进行冷却,且吸收所述电机组件热量后的冷媒在所述散热器处进行冷却。
11、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第二换热模式,在所述第二换热模式下,所述氟泵泵出的冷媒对所述电机组件进行冷却,且吸收所述电机组件热量后的冷媒对所述电池包进行加热。
12、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第三换热模式,在所述第三换热模式下,所述氟泵泵出的冷媒对所述电池包进行冷却。
13、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第四换热模式,在所述第四换热模式下,所述氟泵泵出的冷媒对所述电机组件进行冷却,且吸收所述电机组件热量后的冷媒在所述车内冷凝器处散热,对驾驶舱进行加热。
14、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第五换热模式,在所述第五换热模式下,所述氟泵泵出的冷媒在所述车内蒸发器处吸收热量,对驾驶舱进行冷却。
15、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热管理系统。
16、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多通阀(31)、电池包(50)和第一膨胀阀(80),所述第一多通阀(31)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电机组件(10)的另一端和所述电池包(50)的一端,所述进液口(21)与所述电池包(5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80)位于所述电池包(50)的入口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多通阀(33)和车外冷凝器(90),所述第二多通阀(33)选择性地连通所述出液口(22)和所述车外冷凝器(90)的一端,所述电池包(50)的一端与所述车外冷凝器(90)的另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内冷凝器(70),所述车内冷凝器(70)连接于所述电机组件(10)的另一端和所述进液口(2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内蒸发器(83)、车外冷凝器(90)和第二膨胀阀(84),所述车外冷凝器(90)连接于所述出液口(22)和所述车内蒸发器(83)的一端之间,所述进液口(21)与所述车内蒸发器(8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膨胀阀(84)位于所述车内蒸发器(83)的入口端。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缩机(100)、车内蒸发器(83)、车外冷凝器(90)、电池包(50)、第一膨胀阀(80)和第二膨胀阀(84),所述压缩机(100)的一端与所述车外冷凝器(90)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100)的另一端选择性地与所述电池包(50)的另一端和所述车内蒸发器(8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80)和所述第二膨胀阀(84)并联连接,且所述第一膨胀阀(80)位于所述电池包(50)的入口端,所述第二膨胀阀(84)位于所述车内蒸发器(83)的入口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1)具有第一换热模式,在所述第一换热模式下,所述氟泵(20)泵出的冷媒对所述电机组件(10)进行冷却,且吸收所述电机组件(10)热量后的冷媒在所述散热器(40)处进行冷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1)具有第二换热模式,在所述第二换热模式下,所述氟泵(20)泵出的冷媒对所述电机组件(10)进行冷却,且吸收所述电机组件(10)热量后的冷媒对所述电池包(50)进行加热。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1)具有第三换热模式,在所述第三换热模式下,所述氟泵(20)泵出的冷媒对所述电池包(50)进行冷却。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1)具有第四换热模式,在所述第四换热模式下,所述氟泵(20)泵出的冷媒对所述电机组件(10)进行冷却,且吸收所述电机组件(10)热量后的冷媒在所述车内冷凝器(70)处散热,对驾驶舱进行加热。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1)具有第五换热模式,在所述第五换热模式下,所述氟泵(20)泵出的冷媒在所述车内蒸发器(83)处吸收热量,对驾驶舱进行冷却。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1)。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氟泵,所述氟泵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出液口连接;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有散热进口和散热出口,所述散热进口与所述电机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散热出口与所述进液口连接。氟泵替代水泵对电机组件进行散热,中间无传统的板式换热器等其它传热过程,可以提升传热效率,另外氟泵在对电机组件进行冷却时采用的冷媒介质为氟利昂,而热管理系统中通过压缩机制冷和制热时冷媒介质也是氟利昂,这样可以将氟泵集成于热管理系统中,提升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度,而且可以降低成本,此外,氟泵工作时,就无需压缩机工作,可以降低能耗和噪音,提高热管理系统的COP值。技术研发人员:王宁,侯大勇,刘佳辉,安彦东,景卓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4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5/14792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