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钻堵漏智能旁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27 10:50:44
本技术涉及钻井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随钻堵漏智能旁通系统。
背景技术:
1、近年来,在油气开发过程中,随着深井、超深井钻井的日益增多,井漏事故频繁多发且愈加复杂。目前行业内行之有效的堵漏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随钻堵漏,随钻堵漏是随钻泵入小颗粒堵漏浆,可以在发生漏失后第一时间堵漏,具有堵漏速度快、井漏时间短、井下附加事故少等优点,但由于钻头水眼较小,随钻堵漏只能选用小直径的堵漏颗粒进行堵漏,因此,堵漏效果有限,故随钻堵漏只能封堵小型漏失和小尺寸漏失通道;
2、二是起钻堵漏,起钻堵漏是发生漏失后将井中原钻具取出,更换简易钻具下钻后再把大颗粒堵漏浆泵入漏失地层进行堵漏,可对漏失严重地层进行有效地封堵,但要经历起钻—更换简易钻具—下钻—泵堵漏浆四个过程,因此,存在堵漏周期长、漏失体积大、堵漏成本高、堵漏效率低、井下附加事故风险高等缺点。此外,起钻过程中耗费时间较长,会造成井漏进一步恶化,进一步增加堵漏难度,且易发生其他井下复杂情况。
3、基于这种情形,钻井现场在用的堵漏工艺缺少一套不用起钻即可快速有效的堵漏的配套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随钻堵漏智能旁通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钻井现场在用的堵漏工艺缺少一套不用起钻即可快速有效的堵漏的配套工具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随钻堵漏智能旁通系统,包括筒体、滑套、弹性组件和开阀球,其中,所述滑套位于所述筒体内且所述滑套能在所述筒体内滑动,所述弹性组件安装在所述筒体内且所述滑套的下端与所述弹性组件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开阀球在外力的推动下能按压所述滑套;
4、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
5、可选地,所述通孔的个数为多个。
6、可选地,所述筒体的内壁设置有定位板,相邻的两个所述定位板之间设置有限位滑道,所述滑套的外壁上设置有定位滑块,所述定位滑块能穿过所述限位滑道且所述定位滑块能与所述定位板相抵接。
7、可选地,所述定位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倾斜切面和限位槽,所述定位滑块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倾斜切面,所述定位滑块的上端能伸入到所述限位槽内。
8、可选地,所述开阀球采用的材料为弹性材质。
9、可选地,所述筒体内壁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能与所述滑套的上端相接触。
10、可选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底座和弹簧,所述底座的外壁与所述筒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底座的上端与所述弹簧的下端相连接。
11、可选地,还包括球篮结构,所述球篮结构位于所述筒体内且位于所述弹性组件的下方。
12、可选地,所述球篮结构包括承接网和储存网,所述承接网和所述储存网相连接,所述承接网的端口与所述弹性组件的端口相对应。
13、可选地,所述筒体和所述滑套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
14、所述筒体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结构。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随钻堵漏智能旁通系统,相当于一根钻进杆,筒体的上下两端可以连接在钻进杆上,当井下没有发生漏失时,此时滑套会堵住筒体侧壁上的通孔,钻井液可以流通筒体,不影响钻井作业;当井下发生漏失时,不需要起钻,只需要向井中投下开阀球,开阀球在重力的作用下,会顺着钻进杆的方向进入到筒体内,并落在滑套的上端,同时在外界泵压的作用下,开阀球向下推动滑套,同时开阀球会堵住滑套内的通口,并且弹性组件被压缩,从而露出通孔,从而大颗粒堵漏浆可以从通孔进入到底层漏失通道,从而可以快速完成封堵;当封堵完成后,再次加压,使得开阀球受压变形从而可以通过滑套和弹性组件,而且滑套会在弹性组件的压缩力的作用下回复到原位置,再次堵住通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钻井现场在用的堵漏工艺缺少一套不用起钻即可快速有效的堵漏的配套工具的技术问题。
技术特征:1.一种随钻堵漏智能旁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滑套(2)、弹性组件(3)和开阀球(4),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钻堵漏智能旁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的个数为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钻堵漏智能旁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内壁设置有定位板(12),相邻的两个所述定位板(12)之间设置有限位滑道(13),所述滑套(2)的外壁上设置有定位滑块(21),所述定位滑块(21)能穿过所述限位滑道(13)且所述定位滑块(21)能与所述定位板(12)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钻堵漏智能旁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12)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倾斜切面(121)和限位槽(122),所述定位滑块(21)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倾斜切面(211),所述定位滑块(21)的上端能伸入到所述限位槽(12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钻堵漏智能旁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阀球(4)采用的材料为弹性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钻堵漏智能旁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内壁上设置有限位部(14),所述限位部(14)能与所述滑套(2)的上端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钻堵漏智能旁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3)包括底座(31)和弹簧(32),所述底座(31)的外壁与所述筒体(1)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底座(31)的上端与所述弹簧(32)的下端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钻堵漏智能旁通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球篮结构(5),所述球篮结构(5)位于所述筒体(1)内且位于所述弹性组件(3)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随钻堵漏智能旁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篮结构(5)包括承接网(51)和储存网(52),所述承接网(51)和所述储存网(52)相连接,所述承接网(51)的端口与所述弹性组件(3)的端口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钻堵漏智能旁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和所述滑套(2)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6);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随钻堵漏智能旁通系统,涉及钻井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钻井现场在用的堵漏工艺缺少一套不用起钻即可快速有效的堵漏的配套工具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筒体、滑套、弹性组件和开阀球,其中,所述滑套位于所述筒体内且所述滑套能在所述筒体内滑动,所述弹性组件安装在所述筒体内且所述滑套的下端与所述弹性组件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开阀球在外力的推动下能按压所述滑套;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技术研发人员:周芳芳,王清河,郭成伟,王福魁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技术研发日:20231108技术公布日:2024/7/15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6/11599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