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套管的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27 10:50:46
本技术涉及套管修复,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套管的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油气田油气井处理套管变形的常规方法是采用井下铣锥工具管柱,通过上提下放管柱,从而对套管变形位置进行旋转切削和磨铣,以进行修复套管变形的工作。
2、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铣锥工具管柱存在以下问题:其一、铣锥工具通常是单级磨铣,因此在套管内进行磨铣工作时稳定性较差,因此极易使套管“开窗”,从而导致发生井漏现象;其二、铣锥工具极易将套管扩大直径,从而导致滞留井下杂物、封隔器坐封失败或封隔无效,进而对后期下入管柱造成挂卡等问题;其三、管柱在上提或下放时,极易出现挂卡或卡钻现象等,从而造成井下事故。
3、因此,在本领域希望提供一种用于套管的修复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套管的修复装置,其通过第一修复件与第二修复件实现了逐级对套管的变形段进行修复的目的,从而达到对套管的变形段进行分阶段保守的磨铣工作,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套管的内壁,以进一步地避免了卡钻的风险。
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套管的修复装置,包括用于设置在套管内的管柱,以及
3、套接在所述管柱外的修复机构,其包括第一修复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修复件的下游的第二修复件,
4、其中,在所述套管的内壁上设有变形段,在所述第一修复件与所述第二修复件上均设有用于磨铣所述变形段的多个凸起。
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修复件与所述第二修复件均构造成锥状形式。
6、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修复件与所述第二修复件上均设有用于引导所述套管内异物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构造为螺旋型通道。
7、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凸起螺旋式布置在所述第一修复件与所述第二修复件的外壁上并处于相邻的所述导流槽之间,所述凸起的延长方向与所述管柱的中心线方向形成有30°~45°的夹角。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修复件的最大直径比所述第二修复件的最大直径大,所述第一修复件的最大直径与所述套管的内径相等。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修复机构还包括螺旋式布置在所述第一修复件与所述第二修复件上并用于接收所述变形段的形变信号的压力传感器。
10、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修复件的两端设有构造为圆弧形的第一倒角;在所述第二修复件的两端设有构造为圆弧形的第二倒角。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修复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修复件的两端并用于与所述第一倒角适配的第一限位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修复件的两端并用于与所述第二倒角适配的第二限位座。
12、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管柱的上端面处设有用于允许所述修复机构单向旋转的驱动件。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4、其一、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修复件与第二修复件实现了逐级对套管的变形段进行修复的目的,从而达到对套管的变形段进行分阶段保守的磨铣工作,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套管的内壁,以进一步地避免了卡钻的风险。
15、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修复件与第二修复件均设置成倒锥结构,从而有利于提高修复效率和修复质量,进而使得修复后的套管能够具有干净和通畅的作业环境,并且确保后续封隔器能够顺利地进行坐封作业。
16、其二、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旋式布置在第一修复件与第二修复件上的压力传感器,从而能够感知套管的形变信号,并且传输至地面以供作业人员及时了解套管的变形段的形变情况和修复情况,进而能够更容易地控制钻压、扭矩等参数的变化,以进一步地提高对套管的修复能力。
技术特征:1.一种用于套管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套管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修复件(101)与所述第二修复件(102)均构造成锥状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套管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修复件(101)与所述第二修复件(102)上均设有用于引导所述套管(200)内异物的导流槽(22),所述导流槽(22)构造为螺旋型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套管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凸起(21)螺旋式布置在所述第一修复件(101)与所述第二修复件(102)的外壁上并处于相邻的所述导流槽(22)之间,所述凸起(21)的延长方向与所述管柱(10)的中心线方向形成有30°~45°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套管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修复件(101)的最大直径比所述第二修复件(102)的最大直径大,所述第一修复件(101)的最大直径与所述套管(200)的内径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套管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机构还包括螺旋式布置在所述第一修复件(101)与所述第二修复件(102)上并用于接收所述变形段(201)的形变信号的压力传感器(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套管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修复件(101)的两端设有构造为圆弧形的第一倒角(31);在所述第二修复件(102)的两端设有构造为圆弧形的第二倒角(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套管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修复件(101)的两端并用于与所述第一倒角(31)适配的第一限位座(4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修复件(102)的两端并用于与所述第二倒角(32)适配的第二限位座(4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套管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柱(10)的上端面处设有用于允许所述修复机构单向旋转的驱动件。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套管的修复装置,包括用于设置在套管内的管柱,以及套接在所述管柱外的修复机构,其包括第一修复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修复件的下游的第二修复件,其中,在所述套管的内壁上设有变形段,在所述第一修复件与所述第二修复件上均设有用于磨铣所述变形段的多个凸起。本技术能够逐级对套管的变形段进行修复,从而达到对套管的变形段进行分阶段保守的磨铣工作,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套管的内壁。技术研发人员:田疆,任向海,刘磊,刘牟伟,王珂,尹立明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30技术公布日:2024/7/15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6/11600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