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停缸补偿坐标系的可变排量发动机各缸温度波动控制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27 13:12:23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控制,具体为一种基于停缸补偿坐标系的可变排量发动机各缸缸内温度波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发动机工作是主要通过各个气缸进行往复的活塞运动来提供驱动力,在发动机处于小负荷可变排量过程中,一部分气缸就会经常处于停滞状态,缸内温度下降,当这部分气缸再次作功时缸内温度急剧升高,会在缸盖、缸体、活塞、连杆等主要部件产生热应力,对其强度和寿命均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停缸补偿坐标系的可变排量发动机各缸缸内温度波动控制方法,避免了部分气缸因频繁的停用和重启,导致缸内温度频繁的下降和升高,进而在缸盖、缸体、活塞、连杆等主要部件产生热应力,对其强度和寿命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基于停缸补偿坐标系的可变排量发动机各缸缸内温度波动控制方法,其包括,具体步骤如下:
5、s1、对各个气缸在停缸周期内的缸内温度进行采集;
6、s2、通过数据采集系统采集一个周期四个循环中各缸缸内温度信息;
7、s3、将缸内温度平均值与各缸缸内温度比较,得到各个停缸补偿坐标对应的温度补偿系数,每个单元格的补偿系数都是根据各缸温度平均值与各缸实际温度比较计算得到,如果坐标中没有停缸补偿坐标组合,即没有补偿系数,则该单元格为空白;
8、s4、各缸套节流阀根据温度补偿系数调整阀门开度,通过控制阀门开度调节各缸缸套水流量,削峰填谷,平衡各缸内温度,减小热应力对缸盖、缸体、活塞、连杆等主要部件强度和寿命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
9、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停缸补偿坐标系的可变排量发动机各缸缸内温度波动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在所述s2中,取相邻四个做功缸缸内温度平均值,建立(x,y)停缸补偿坐标系,各循环中不同气缸均对应有停缸补偿坐标,x代表该气缸做功工之前最近发生连续停缸的气缸数量,y代表该气缸在最近停缸后的做功位次。
10、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停缸补偿坐标系的可变排量发动机各缸缸内温度波动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对温度补偿前后各缸温度不均匀性进行表征的s5。
11、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停缸补偿坐标系的可变排量发动机各缸缸内温度波动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s5具体步骤如下:
12、采用ηij来评价补偿前后的温度不均匀性,如式1.1。
13、
14、式中,ηij,第i循环j号缸的温度不均匀性;mij,第i循环j号工作气缸缸套水流量,j=1,2,3,4;mk,每循环停一缸后,其余各工作气缸缸温;25%停缸率循环周期为4个工作循环,所以i最小为4。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基于停缸补偿坐标系的可变排量发动机各缸缸内温度波动控制方法,通过引入温度补偿系数,通过各缸温度与平均缸内温度的对比,获得各缸停缸补偿坐标下对应的温度补偿系数,将此参数写入发动机电控系统,即可调节各缸缸套节流阀开度,以此调节各缸缸套的水流量,从而平衡各缸缸内温度,避免了部分气缸因频繁停用和重启导致缸内温度频繁的下降和升高,进而在缸盖、缸体、活塞、连杆等主要部件产生热应力,对其强度和寿命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
技术特征:1.一种基于停缸补偿坐标系的可变排量发动机各缸缸内温度波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具体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停缸补偿坐标系的可变排量发动机各缸缸内温度波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中,取相邻四个做功缸缸内温度平均值,建立(x,y)停缸补偿坐标系,各循环中不同气缸均对应有停缸补偿坐标,x代表该气缸做功工之前最近发生连续停缸的气缸数量,y代表该气缸在最近停缸后的做功位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停缸补偿坐标系的可变排量发动机各缸缸内温度波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温度补偿前后各缸温度不均匀性进行表征的s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停缸补偿坐标系的可变排量发动机各缸缸内温度波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具体步骤如下: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停缸补偿坐标系的可变排量发动机各缸缸内温度波动控制方法,其通过引入各缸缸套冷却水流量系数,通过各缸缸内温度与平均缸内温度的对比,获得各缸停缸补偿坐标下对应的缸套冷却水流量系数,将此参数写入发动机电控系统,即可调节各缸缸套节流阀开度,以此调节各缸缸套的水流量,从而平衡各缸缸内温度,避免了部分气缸因频繁停用和重启导致缸内温度频繁的下降和升高,进而在缸盖、缸体、活塞、连杆等主要部件产生热应力,对其强度和寿命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技术研发人员:金兆辉,芦大佑,解方喜,苏岩,李小平,咸霁芸,张汾滨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大学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1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6/12534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