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石油煤气及炼焦工业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吸收煤气中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吸收煤气中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29 09:51:45

本技术涉及焦化煤气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吸收煤气中氨的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炼焦过程中,炼焦煤中的氮20~25%转化为氨。粗煤气中氨含量为8~11g/m3,由于氨对设备有很强的腐蚀性,并且煤气中的氨在燃烧时会生成有毒有腐蚀性的氮氧化物,大量的氨进入洗油中还会使油和水形成稳定的乳化液妨碍油水分离,为此煤气中的氨必须进行脱除。一般出厂煤气中的氨含量规定在0.03g/m 3以下。

2、饱和器是用于焦化厂产生的煤气和煤制煤气生产中净化煤气过程中的脱氨设备,通常采用饱和器用硫铵母液吸收煤气中的氨,除去氨的煤气经过除雾,送至下一工序。但是,现有的饱和器至少存在如下缺陷与不足:结构复杂,塔直径大,雾化效果不理想,易堵塞,安装维修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收煤气中氨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吸收煤气中氨的装置,本体竖向设置,本体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上封头、筒体与下封头。包括煤气入口、煤气出口、硫铵母液入口、喷头、母液收集盘、母液出口与除雾装置。煤气入口横向设置于筒体侧面,煤气出口设置在上封头顶部。硫铵母液入口与煤气入口连通,喷头与硫铵母液入口相连,喷头位于煤气入口内。喷头设有旋流结构与中间喷射结构。母液收集盘安装于筒体内,位于煤气入口下方。母液出口设置于筒体侧面,与母液收集盘相连。除雾装置安装在筒体内,位于煤气入口上方。

4、所述煤气入口对称布置在筒体两侧,外部由煤气管道总管分多个支管接入。

5、所述硫铵母液入口包括依次相连的法兰、管、法兰盖与连接法兰;安装口与煤气入口连通,法兰盖与安装口螺栓连接,连接法兰与喷头螺栓连接。

6、所述喷头包括喷体,喷体底部为球形封头,上部法兰形式,球形封头中部开喷射孔,出口处为扩大式开孔,上部法兰对称开多个切向条形孔。

7、还包括盖板,盖板与喷体上部法兰螺栓连接。

8、还包括满流口,设置于筒体侧面,位于煤气入口下方,用于排出硫铵母液中的杂质。

9、还包括防涡流装置,防涡流装置安装在筒体内,位于煤气入口下方;

10、防涡流装置采用十字形挡板,用于除去母液中的煤气。

11、还包括母液收集盘与降液管,母液收集盘固接于降液管外部,满流到母液收集盘的硫铵母液,通过母液出口用泵送到硫铵母液入口,用于吸收煤气中的氨。

12、还包括结晶抽出口,结晶抽出口与筒体下部连通,抽取底部形成的结晶。

13、所述除雾装置包括自下而上安装在筒体内的折流板捕雾器、丝网捕雾器、喷洒装置;经过两级除雾除去煤气经过硫铵母液吸收夹带硫铵母液液滴;喷洒装置采用喷嘴喷洒清洗液清洗捕雾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采用空喷塔结构,自上而下设置煤气出口、除雾装置、煤气入口、母液收集盘与母液出口,结构紧凑,塔直径小;喷头设有旋流结构与中间喷射结构,雾化效果好,不易堵塞,安装维修简单。

16、2、本实用新型喷头设置在煤气入口内,在煤气管道内,喷头喷射的硫铵母液与煤气进行一次吸收反应。煤气入口采用两支管对喷结构,在中间撞击面实现二次吸收反应,加快氨吸收过程。

技术特征:

1.一种吸收煤气中氨的装置,本体竖向设置,本体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上封头、筒体与下封头,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收煤气中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收煤气中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收煤气中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收煤气中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收煤气中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收煤气中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收煤气中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收煤气中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收煤气中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焦化煤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收煤气中氨的装置。包括煤气入口、煤气出口、硫铵母液入口、喷头、母液收集盘、母液出口与除雾装置;煤气入口横向设置于筒体侧面,煤气出口设置在上封头顶部;硫铵母液入口与煤气入口连通,喷头与硫铵母液入口相连,喷头位于煤气入口内;喷头设有旋流结构与中间喷射结构;母液收集盘安装于筒体内,位于煤气入口下方,母液出口设置于筒体侧面,与母液收集盘相连;除雾装置安装在筒体内,位于煤气入口上方。结构紧凑,塔直径小,雾化效果好,不易堵塞,安装维修简单。煤气入口采用两支管对喷结构,在中间撞击面实现二次吸收反应,加快氨吸收过程。技术研发人员:段有龙,谭瑞春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705技术公布日:2024/2/1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6/1297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