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气体液体的贮存或分配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气田集输站场模块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气田集输站场模块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2:17:38

本技术涉及气田集输站场模块化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气田集输站场模块化结构。

背景技术:

1、气田集输站场模块化结构就是每个功能模块做成独立的、标准的小型模块,各模块之间由管网连接在一起,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2、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112228772a”的一种气田增压站增压的模块结构,包括进气口、进气管线、进气阀、天然气压缩机、出气阀、出气口和出气管线,进气口和进气阀依次通过进气管线连接天然气压缩机的入口,天然气压缩机的出口通过出气管线依次连接出气阀和出气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榆林气田南区地面集输工艺单采用常规建设方式周期长问题,具有建设周期短,结构紧凑,功能完善的特点,具有增压、放空、分离、排污等功能,但是在气田集输站场模块化结构使用中,模块结构之间需要配合输送管道进行连通,输送管道是需要支撑的,而模块支撑的地面是多元化的,这样需要后期延长支撑件,无法进行配套支撑使用,增加了气田集输站场模块化结构的安装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气田集输站场模块化结构,降低了了气田集输站场模块化结构的安装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气田集输站场模块化结构,包括底板和套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与套板的底部相固接,所述套板的内壁连接有升降结构,所述底板的顶部四角分别固接有曲板,所述升降结构的顶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部固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壁贴合有输送管。

3、为了进一步完善,所述升降结构包括立板和第一方板,所述立板的外壁与套板的内壁滑动卡接,所述立板的正面顶部与第一方板的后端面相固接,所述第一方板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第二方板,所述第一螺杆的底部固接有握把。

4、进一步完善,所述第二方板的后端面与套板的正面顶部相固接。

5、进一步完善,位于中间的所述立板的顶部固接有第一连接板。

6、进一步完善,位于后方的所述立板的顶部固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部固接有气田集输站场模块。

7、进一步完善,所述气田集输站场模块的正面与输送管的后端面相连通。

8、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结构中配合握把带动第一螺杆通过第二方板向上转动,转动的第一螺杆带动第一方板向上移动,移动的第一方板使立板在套板的内壁向上移动,实现高度调整,改变了原有支撑形式,可以根据高度需求进行自由调节,然后将第一连接板配合螺栓固定在立板的顶部,第二连接板配合螺栓与后方的立板的顶部固定,降低了了气田集输站场模块化结构的安装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气田集输站场模块化结构,包括底板(1)和套板(3),其特征是:所述底板(1)的顶部与套板(3)的底部相固接,所述套板(3)的内壁连接有升降结构(2),所述底板(1)的顶部四角分别固接有曲板(9),所述升降结构(2)的顶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4)的顶部固接有支架(5),所述支架(5)的内壁贴合有输送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田集输站场模块化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升降结构(2)包括立板(201)和第一方板(202),所述立板(201)的外壁与套板(3)的内壁滑动卡接,所述立板(201)的正面顶部与第一方板(202)的后端面相固接,所述第一方板(202)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203),所述第一螺杆(203)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第二方板(204),所述第一螺杆(203)的底部固接有握把(2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田集输站场模块化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方板(204)的后端面与套板(3)的正面顶部相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田集输站场模块化结构,其特征是:位于中间的所述立板(201)的顶部固接有第一连接板(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田集输站场模块化结构,其特征是:位于后方的所述立板(201)的顶部固接有第二连接板(8),所述第二连接板(8)的顶部固接有气田集输站场模块(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田集输站场模块化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气田集输站场模块(7)的正面与输送管(6)的后端面相连通。

技术总结一种气田集输站场模块化结构,包括底板和套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与套板的底部相固接,所述套板的内壁连接有升降结构,所述底板的顶部四角分别固接有曲板,所述升降结构的顶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部固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壁贴合有输送管,通过升降结构中配合握把带动第一螺杆通过第二方板向上转动,转动的第一螺杆带动第一方板向上移动,移动的第一方板使立板在套板的内壁向上移动,实现高度调整,改变了原有支撑形式,可以根据高度需求进行自由调节,然后将第一连接板配合螺栓固定在立板的顶部,第二连接板配合螺栓与后方的立板的顶部固定,降低了了气田集输站场模块化结构的安装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技术研发人员:杨涛涛,方舟,王改丽,郝关军,马涛,丁驰,刘瑞,郑永胜,王爱珍,程智,张勇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博天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16技术公布日:2024/6/20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9/15976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