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工程元件,部件,绝热,紧固件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用于移动装置的外壳及安装座的制作方法  >  正文

用于移动装置的外壳及安装座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3:08:34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移动装置附接至其他物体的外壳和安装座。

背景技术:

1、随着移动装置诸如移动电话(也称为“蜂窝电话”)变得越来越强大且越来越复杂,其潜在用途的数量也随之增加。现在,用户经常使用移动装置来进行自拍或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实时追踪并监测其表现和进展。携带移动装置的常规方式(即在手中或在口袋中)可能并不适合于此类活动,特别是当移动装置被用于运动敏感活动诸如拍摄时或者当装置有可能从用户的手或口袋中掉落或滑出时。

2、因此,将移动装置安装到另一物体以提供稳定性并防止移动装置在此类活动期间掉落是很有用的。在诸如汽车或家庭内的环境中使用的用于移动装置的常规安装座一般不够牢固,无法防止移动装置在使用期间与安装座断开。因此,已经开发了提供与装置的更稳固附接的一些“活动安装座”。

3、活动安装座一般与移动装置被接纳在其内的保护外壳连接。然而,在大多数示例中,保护外壳厚于常规外壳,并且在未与活动安装座连接时可能握持不舒服,活动安装座很大且很显眼,并且通过其来连接活动安装座和保护外壳的工具很复杂并且需要来自用户的很大的力气来操作。在实现薄型外壳和小型安装座的示例中,稳定性和振动成为问题,因为外壳与安装座之间的连接不够稳固或者不足以限制外壳与安装座之间的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1、需要一种将移动装置与另一物体附接的工具,其解决上述考虑。具体地,需要一种外壳,该外壳不太厚、且在与安装座断开时易于使用、并且还握持舒适。还需要一种安装座,该安装座与外壳牢固且稳定连接、并且在使用期间不会振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可单独地或共同地解决这些问题和其他问题。

2、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移动装置的外壳附接到物体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其用于将安装座附接到外壳;主体,其具有正面。正面布置在第一联接构件与第二联接构件之间并且被布置为当安装座与外壳附接时面对外壳。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各自包括从正面突出的支撑部和从支撑部延伸的外伸部。支撑部和外伸部一起限定用于接纳外壳的一部分的底切部(undercut)。

3、这一布置的安装座有利地形成外壳与安装座之间的牢固连接,同时使得能够使用纤薄的外壳。牢固连接是通过由两个联接构件限定的底切部实现的,所述两个联接构件一起接纳外壳的部分。底切部减少外壳背离安装座以及跨越安装座的移动。联接构件从正面突出实现了纤薄的外壳以及不显眼的安装座。这有效地聚焦外壳与安装座之间的连接方式。

4、正面布置在第一联接构件与第二联接构件之间。这可意味着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布置在正面的相对侧上。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可对称地布置在正面的相对侧上。这有利于为外壳提供与安装座附接时的稳定性,帮助减少外壳的振动。

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的外伸部可在不同的方向上从相应的支撑部延伸。例如,外伸部可朝向彼此延伸,使得联接构件可被视为彼此面对。在其他示例中,外伸部可彼此背离地延伸,使得联接构件可被看作彼此背对。这些布置中的任一布置均会进一步提高外壳在其与安装座连接时的稳定性,并改善外壳与安装座之间的连接。

6、第一联接构件可以是相对于正面可移动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安装座包括用于使第一联接构件相对于正面移动的第一机构。可移动的第一联接构件可使得安装座能够更容易地与外壳连接和断开。机构使得联接构件的移动能够受到控制,一般由用户控制。

7、第一联接构件可以是在用于将安装座锁定到外壳的一部分的第一位置与用于将安装座从外壳的一部分解锁的第二位置之间围绕轴线相对于正面可旋转的。第一联接构件可以是在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时朝向正面可旋转的。这可导致第一联接构件的位置(以及因此底切部的位置)在第二位置相比于在第一位置更靠近正面。与使第一联接构件平移相比,使第一联接构件相对于正面旋转以提供安装座到外壳的锁定实现了更直接的附接方法。旋转是有用的,因为外壳和安装座一般是通过使外壳朝向垂直于正面的安装座来附接的。通过允许第一联接构件相对于正面并朝向正面旋转以采取第二位置,外壳可通过在第一联接构件上产生力矩来实现此移动。使第一联接构件旋转也会改变底切部的位置,允许外壳更容易地接纳在底切部内。此外,外伸部的有效宽度减小,使其能够适合穿过外壳中的较小开口,并允许外壳具有减小的开口大小。这种减小的开口大小减小了第一联接构件因外壳和安装座相对于彼此移动而与外壳断开的可能性,并且可减少污垢通过开口的进入。

8、在第一位置中,支撑部可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正面。在第二位置中,支撑部可相对于正面成角度。在第二位置中,支撑部可朝向第二联接构件成角度,或者相比于在第一位置中时更靠近第二联接构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支撑部可延伸穿过主体中的孔口。联接构件围绕其可旋转的轴线可在正面与外伸部的相反侧上定位在主体内。轴线可相对于外伸部和支撑部偏移,使得当在正面的方向上向外伸部施加力时产生力矩。旋转移动对于这些特征也很有用,使得相比于可平移的联接构件,在主体中实现更小的孔口。

9、可对第一联接构件进行倒角。可对第一联接构件的外伸部和支撑部交汇的区域的外边缘进行倒角。对第一联接构件的此区域进行倒角可在将第一联接构件旋转到第二位置时减小所述第一联接构件的轮廓,允许其适合穿过外壳中的更小的孔洞。此外,当第一联接构件延伸穿过正面中的孔口时,倒角使得此孔口也能够更小。可以以类似的方式对第二联接构件进行倒角。第一联接构件和/或第二联接构件的支撑部的表面和边缘可以是直的,以避免支撑部在接纳在底切部中时干扰外壳。

10、第一机构可包括第一用户可致动按钮,所述第一用户可致动按钮是在垂直于轴线的方向上可致动的,以使第一联接构件围绕轴线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按钮的提供可使用户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第一联接构件的移动。这可允许安装座与外壳更快地断开。将按钮配置为在垂直于轴线的方向上致动会产生其中可向第一联接构件施加向按钮施加的能量而不会改变方向的简单机制。换句话说,向用户可致动按钮施加力的方向就是第一联接构件移动的方向,意味着首先所述机制不依赖于复杂的内部工作方式来实现力的方向的改变,并且其次不存在因力的方向的改变而损失的能量。避免对此类复杂的内部工作方式的需求也使安装座可更薄。

11、第一用户可致动按钮可被配置为直接向第一联接构件施加力。第一联接构件可具有第一用户可致动按钮被配置为在被致动时向其施加力的至少一个力接纳器。用户可致动按钮的施加力的部分可称为外部力施加器。力接纳器可平行于第一联接构件的轴线延伸。因此,当朝向力接纳器致动第一用户可致动按钮时,外部力施加器可向力接纳器施加使第一联接构件围绕轴线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的力。力接纳器以及力通过致动用户可致动按钮的直接施加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机制的直接性。这不仅对于方便断开非常重要,而且对于减少机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也非常重要。极限运动可能涉及水和污垢溅到移动装置、外壳或安装座上,而部分水和污垢可能进入安装座。

12、用户可致动按钮的用户向其施加力以致动所述按钮的部分所具有的尺寸可大于用户可致动按钮的另一部分(诸如外部力施加器)的相同尺寸。这为用户进行按压提供更大的表面积。

13、任选地,第一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偏置元件,用于将第一用户可致动按钮推至相对于主体的自然位置。在自然位置中,第一用户可致动按钮和第一联接构件可由间隙分开。通过在处于自然位置的用户可致动按钮与第一联接构件之间加入间隙允许用户可致动按钮偶然移动而不会致动第一联接构件。为了使第一联接构件旋转,必须首先使用户可致动按钮移动穿过间隙,然后才与第一联接构件接触。这产生必须由用户主动致动的按钮,并且确保安装座在使用期间不会意外断开。

14、第一偏置元件可包括至少一个在其一个端部处与第一用户可致动按钮连接的弹簧。至少一个弹簧的另一端部可与主体连接。替代地,至少一个弹簧的另一端部可与安装座的第二用户可致动按钮连接,第二用户可致动按钮用于使第二联接构件移动。

15、第一机构可包括向第一联接构件直接施加力的内部力施加器。内部力施加器可向第一联接构件的至少一个力接纳器施加力。内部力施加器可向第一联接构件施加力以使其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内部力施加器可由第一偏置元件或另一偏置元件偏置,以向第一联接构件施加力。第一用户可致动按钮可包括被配置为在安装座的主体内移动的匣状件,匣状件包括外部力施加器和内部力施加器以及与第一偏置元件连接的部分。

16、内部力施加器使得第一联接构件能够朝向其第一位置偏置,以将外壳锁定到安装座并限制第一联接构件的移动,除非向用户可致动按钮主动施加力。因此,在用户不向按钮专门施加力来将外壳和安装座解锁的情况下,外壳和安装座不会断开。

17、第二联接构件可以是相对于正面可移动的。这有助于实现外壳与安装座之间的甚至更快的连接和断开。

1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安装座包括用于使第二联接构件相对于正面移动的第二机构。第二机构可独立于第一机构。采用分开的第一机构和第二机构分别移动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而不是单个机构使两个联接构件一起移动,减少了安装座与外壳意外断开的可能性。

19、第二联接构件可以是在用于将安装座锁定到外壳的一部分的第三位置与用于将安装座从外壳的一部分解锁的第四位置之间围绕轴线相对于正面可旋转的。

20、第二机构可包括第二用户可致动按钮,所述第二用户可致动按钮是在垂直于轴线的方向上可致动的,以使第二联接构件围绕轴线从第三位置旋转到第四位置。第二按钮和第二机构一起,而非两个按钮控制单个机构,需要致动两个按钮来从安装座释放外壳。这不仅对用户来说更加容易,使得能够使用手的抓握或钳子动作来致动两个按钮,同时也降低了意外按压一个按钮的情况下断开的可能性。

21、任选地,第二机构包括第二偏置元件,用于将第二用户可致动按钮推至自然位置。在自然位置中,第二用户可致动按钮和第二联接构件可由间隙分开。

22、第二机构可具有与第一机构的特征相同的特征的部分或全部。

2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安装座包括至少一个定位构件,用于将安装座相对于外壳定位。定位构件可被配置为与外壳中的开口配合,并且因此可在安装座和外壳向彼此导入时执行相对于外壳引导安装座的功能。当用户尝试将外壳与安装座联接时,定位构件可有效地朝向正确位置引导外壳以接合联接构件。此外,当将安装座与外壳连接时,定位构件还可将外壳相对于安装座定位,以减少外壳与安装座之间的相对移动,因为相对移动可能对安装座和外壳的相互作用的其他部分造成磨损。

24、至少一个定位构件可从正面突出。至少一个定位构件可相对于正面是固定的。至少一个定位构件可由正面的相应区域与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中的每一者间隔开。将定位构件与正面上的联接构件间隔开允许联接构件和定位构件各自执行其功能而不会彼此相互作用并且不会影响彼此的操作。此外,还也允许使用更薄的外壳,因为构件是分开的并且可由外壳分开地容纳。换句话说,因为联接构件和定位构件中的每一者的功能均是在分开的位置处执行的,所以由于这些构件的间距,外壳不需要在特定区域进行加厚来解决这一点。

25、至少一个定位构件任选地包括两个定位构件。相比提供仅一个定位构件的情况,两个定位构件可向安装座提供更好的定位和更大的稳定性。

26、当存在两个定位构件时,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可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开,并且定位构件可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间隔开。两个定位构件可沿着安装座的中心线设置。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可关于安装座的中心线对称布置。以此方式布置定位构件为安装座提供了稳定性。替代地,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可沿着中心线的第一对角线布置,而两个定位构件可沿着中心线的垂直于第一对角线的第二对角线布置。

27、至少一个定位构件可比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从正面突出得更远。通过比联接构件从正面突出得更远,至少一个定位构件可执行三个功能中的任意或全部功能。首先,当使外壳朝向安装座时,定位构件可形成安装座的最上部分,使得定位构件首先与外壳相互作用,从而在外壳与联接构件相互作用之前提供定位功能。这确保在外壳和联接构件彼此接触之前,外壳中的开口以及联接构件通过定位构件的作用大致对齐。这可减少由联接构件与外壳之间的过度相对移动造成的磨损。其次,至少一个定位构件可将联接构件与移动装置的背部和/或外壳的内部面间隔开,这有助于减少磨损。特别是当外壳中的开口是通孔时,这对于减少联接构件对装置的划痕非常重要,所述联接构件相比于定位构件可由更硬的材料形成。再者,定位构件可起到促进外壳与联接构件之间的接合以减少相对移动的作用。换句话说,由于定位构件可通过与装置的背部相互作用而有效地减少安装座朝向外壳过远的移动,因此联接构件和外壳保持处于紧密接近。

28、至少一个定位构件可与正面一体形成。至少一个定位构件相比于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可由更柔性的材料形成。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可由金属形成。金属可包括铝或铝化合物。替代地,金属可包括钢。

29、至少一个定位构件的尺寸可被设计为使得至少一个定位构件的最长尺寸大于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的最长尺寸。至少一个定位构件的最长尺寸可垂直于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的最长尺寸。至少一个定位构件和/或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的最长尺寸可垂直于至少一个定位构件和/或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突出的方向。可将至少一个定位构件的尺寸确定为相比于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具有更小的与外壳的通孔的余隙。

30、另外,或者作为至少一个定位构件的另选方案,安装座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另外的联接构件。一个或多个另外的联接构件可具有与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的特征相同的特征。安装座可包括用于控制一个或多个另外的联接构件的一个或多个另外的机构。一个或多个另外的联接构件可由第一机构和/或第二机构控制。

3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一个或多个另外的联接构件可包括第三联接构件和第四联接构件。在这些实施方案中,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可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开,并且第三联接构件和第四联接构件可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间隔开。第三联接构件和第四联接构件可沿着安装座的中心线设置,而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可关于安装座的中心线对称布置。在一些此类实施方案中,还可提供至少一个定位构件。在其他此类实施方案中,可不提供至少一个定位构件。

3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安装座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被配置为当外壳的相应部分被接纳在相应底切部中时将外壳推向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中的一者或两者的外伸部。通过将外壳推向外伸部,弹性元件加强了安装座与外壳之间的连接。这是因为,通过将外壳和外伸部一起推动,可减小外壳与外伸部之间的距离,这使得外壳与外伸部更难发生相对移动。

33、减少相对移动会减少使用中外壳和安装座的振动。由于外壳会折曲或相对于安装座移动并对联接构件造成磨损,振动可能导致外壳在安装座上发出不必要的“嘎嘎声”。通过使用弹性元件将安装座和外壳一起推动,会减轻这一情况。

34、在其中第一联接构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以锁定外壳和与外壳解锁的特定实施方案中,弹性元件允许外壳在第一联接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被推向所述第一联接构件,从而改善外壳和第一联接构件两者锁定在一起的方式。由于第一联接构件朝向正面旋转到第二位置以进行解锁,因此外壳更靠近外伸部会约束第一联接构件的移动方式。然而,由于弹性元件能够压缩或移动以允许外壳被解锁,因此不会阻止第一联接构件旋转。

35、弹性元件可包括环绕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的弹性环。弹性元件可被配置为与外壳形成密封。弹性元件可由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形成。当安装座包括一个或多个定位构件时,弹性环可环绕一个或多个定位构件。

36、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中的每一者的外伸部的表面可相对于正面倾斜。外伸部的表面可相对于正面以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45度的角度倾斜。外伸部的表面可倾斜,使得其与其围绕轴线的旋转的圆弧相切或基本相切。倾斜的外伸部以及特别是倾斜至所描述范围内的角度的外伸部提供了第一联接构件相对于外壳的经优化锁定。外伸部的表面的角度对于将外壳和安装座牢固地锁定在一起很重要。如果外伸部与正面基本平行,则安装座的底切部需要很大,以便允许外伸部从第二位置旋转到第一位置并将外壳锁定在适当位置,而不会在旋转期间刮擦或以其他方式干扰外壳。如果外伸部的表面的倾斜角度太大,则需要增加外壳的深度以容纳联接构件,并且安装座与外壳之间形成的连接将缺乏在体育活动中使用安装座所需的强度。

37、倾斜的外伸部与弹性元件的组合也是有用的,因为弹性元件允许外壳朝向安装座充分移动以允许第一联接构件无干扰地旋转到第一位置中,并且随后将外壳和安装座一起推动以有效地将两者锁定在一起。弹性元件、倾斜的外伸部的组合,第一联接构件至少围绕轴线的旋转,以及第一机构包括用户可致动按钮共同产生安装座与外壳之间的特别稳固的连接,所述连接不太可能意外断开。

3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安装座包括与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分开的磁性耦合元件。磁性耦合元件可包括被布置为多极阵列诸如halbach阵列的多个磁体。磁性耦合元件可被布置为与外壳中的对应的磁性耦合元件耦合。

3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安装座包括用于将安装座连接到物体的至少一个结构。所述结构可通过连接器与安装座的主体连接。连接器可包括螺钉。所述结构可包括自行车安装座。所述结构可包括夹具。所述结构可包括被配置为与物体连接的臂。所述结构可被配置为将安装座连接到设备(诸如冲浪板、滑板或滑雪板或自行车或摩托车手把)、穿戴物(诸如头盔或安全带)中的至少一者,或连接到用户身体的一部分。

4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移动装置的外壳附接到物体的安装座。安装座包括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用于将安装座附接到外壳。安装座还包括具有正面的主体。正面布置在第一联接构件与第二联接构件之间并且被布置为当安装座与外壳附接时面对外壳。此方面的安装座可具有上述安装座的部分或全部特征。

41、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移动装置附接到如上所述的安装座的外壳。

42、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移动装置附接到安装座的外壳。外壳包括用于将外壳附接到移动装置的附接件。外壳包括覆盖件。覆盖件具有:内表面,所述内表面被布置为当外壳附接到移动装置时面对移动装置;和外表面,所述外表面被布置为当安装座附接到外壳时面对安装座的正面。外壳包括覆盖件中的第一开口和覆盖件中的第二开口。外壳包括第一外伸部和第二外伸部。第一外伸部和第二外伸部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相应侧壁中限定第一底切部和第二底切部,用于与安装座的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的对应的相应外伸部配合。

43、有利的是,外壳具有至少两个开口和限定用于与安装座配合的底切部的至少两个外伸部会提供稳定且牢固的附接,同时使得外壳能够避免在其与安装座连接的位置的过大厚度。特别地,由于提供多个开口和外伸部,因此外壳实现附接的方式集中于外壳的特定区域,避免将外壳的大部分专用于安装。这避免外壳的背部上使得难以进行握持且需要过大厚度的配置。此外,在开口内使用底切部而非从外壳突出或延伸超过外壳的特征实现了减小的厚度。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的一者或每一者可以是通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的一者或每一者可以是盲孔。

44、第一外伸部和第二外伸部可一体形成在覆盖件中。一体的外伸部降低了制造覆盖件的复杂度,同时也提高了其强度。由于制造一体的外伸部的容易性,所述一体的外伸部还使外伸部和底切部可较小,并且因此避免向外壳添加不必要的厚度。

45、外伸部的在外壳附接到移动装置时面对移动装置的背部的表面可相对于外壳的外表面倾斜。倾斜度可基本上类似于安装座的对应外伸部的倾斜度。倾斜度可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45度。外伸部的在外壳附接到移动装置时背离移动装置的背部的表面可与外壳的背表面齐平。这会产生外壳的减小的厚度。

46、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可关于覆盖件的中心线对称定位。

4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外壳包括覆盖件中的第三开口和覆盖件中的第四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可用于接纳安装座的用于将安装座相对于外壳定位的相应定位构件。当外壳包括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时,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可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开,并且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可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间隔开。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中的一者或每一者可以是通孔。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中的一者或每一者可以是盲孔。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可沿着覆盖件的中心线设置。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可沿着中心线的第一对角线布置,并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可沿着中心线的垂直于第一对角线的第二对角线布置。

48、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可被配置为接纳一个或多个定位构件。替代地或另外地,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可被配置为接纳安装座的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和/或安装座的一个或多个另外的联接构件。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可被配置为接纳联接构件或定位构件。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中的每一者可具有基本上相似的一组尺寸。

49、外壳的覆盖件可包括限定覆盖件的外表面的板和限定覆盖件的内表面的硅层。硅层可对移动装置的背部提供缓冲。硅层可在外壳附接到移动装置时形成与移动装置的背部的密封,以便限制水或污垢跨移动装置的背部行进并对其造成损坏。所述板可由热塑性塑料诸如聚碳酸酯形成。

50、可将一个或多个磁性元件在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并入覆盖件中。一个或多个磁性元件可接纳在板中的对应凹槽中。一个或多个磁性元件可由加劲件覆盖。

51、可在开口与外表面交汇的位置对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进行倒角。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可被倒角以匹配安装座的联接构件上设置的倒角。

52、外壳的附接件和外壳的覆盖件可一体形成。

53、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移动装置附接到安装座的外壳。外壳包括用于将外壳附接到移动装置的附接件。外壳包括覆盖件。覆盖件具有:内表面,所述内表面被布置为当外壳附接到移动装置时面对移动装置;和外表面,所述外表面被布置为当安装座附接到外壳时面对安装座的正面。外壳包括覆盖件中的第一开口、覆盖件中的第二开口、覆盖件中的第三开口和覆盖件中的第四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开,并且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间隔开。

54、外壳可包括第一外伸部和第二外伸部。第一外伸部和第二外伸部可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相应侧壁中限定第一底切部和第二底切部,用于与安装座的对应的相应外伸部配合。

55、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与如上所述的外壳连接的安装座。

56、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零件套件(kit of parts),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安装座和如上所述的外壳。

57、根据下面参考附图仅以举例的方式给出的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描述,本发明的另外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9/16273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