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工程元件,部件,绝热,紧固件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非金属管道的红外热成像缺陷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非金属管道的红外热成像缺陷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3:09:45

本技术属于非金属管道检测,尤其涉及一种非金属管道的红外热成像缺陷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非金属管道在环保项目、给水项目、城镇燃气等项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长输管线不同,非金属管道常应用于人口密集区,一旦发生失效事故,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因此,非金属管道的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2、再者,非金属管道普遍具有耐腐蚀性、使用寿命长、水力特性优异等特点,已在油田集输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随着非金属管道的逐步应用,油田管道腐蚀穿孔等事故大幅下降。由于非金属管道材料种类多,影响管道质量和性能因素复杂,其原材料、生产工艺、结构特性等与钢制管道有很大差异,非金属管道抗冲击力差、材料易发生降解、连接部位易脱落,非金属管道的事故仍常有发生。

3、因此,亟需一种非金属管道内检测装置,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非金属管道的缺陷,为管道维修维护提供依据,减少非金属管道失效泄漏事故。

4、现有的检测设备主要是采用行走单元携带检测设备对非金属管道的内壁进行缺陷检测,这种检测装置大多只能够沿着管底进行移动,检测过程中存在检测盲区,为了尽量避免检测盲区,检测过时就需要反复的来回检测,这样一来整个检测的时间就会陈呈几何倍增,也就到管道维修维护的时间较长。另外,检测盲区会导致检测数据不完整,管道不能及时得到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实现要素: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非金属管道的红外热成像缺陷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设备检测时存在盲区导致维修维护时间较长意见检测数据不够全面的问题。

2、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内容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非金属管道的红外热成像缺陷检测装置,包括行走机构、圆弧支撑架、导向支撑板、红外线检测装置、前进驱动装置和转向驱动装置,所述圆弧支撑架固定在行走机构上部,导向支撑板对称设置在行走机构的两侧,导向支撑板通过升降装置与圆弧支撑架固定;红外线检测装置固定在行走机构上;前进驱动装置和转向驱动装置均设在行走机构的底部,其中前进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行走机构前进,转向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行走机构沿管道转动。

4、进一步地,为了减轻整个装置的重量,减小行走机构移动时的负荷,所述圆弧支撑架与行走机构之间通过支撑杆连接,支撑杆优选合金空心管。

5、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实时对升降装置进行升降操作,使得检测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管道,所述升降装置采用电动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的底端与圆弧支撑架,升降装置的自由端与导向支撑板铰接。

6、进一步地,为了避免行走机构移动时导向支撑板与管道内壁直接刚性接触,造成管道内壁的损坏,所述导向支撑板上远离升降装置的一侧设有万向轮,万向轮对称分布在导向支撑板的两侧,万向轮采用耐磨树脂材料制得。

7、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管道内的一些残渣或者淤泥阻挡导向支撑板,造成行走机构无法移动,所述导向支撑板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恢复力弹簧。

8、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收纳前进驱动装置,行走机构的底部设有第一收纳仓,第一收纳仓用于收纳前进驱动装置。

9、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前进驱动装置与转向驱动装置在运动时相互干扰,以及为了方便对前进驱动装置进行收纳,所述前进驱动装置的顶部设有第一液压伸缩缸,第一液压伸缩缸的一端与行走机构的顶端固定,第一液压伸缩缸的另一端与前进驱动装置的顶端固定,前进驱动装置的底部设有第一驱动支撑杆,第一驱动支撑杆杆贯穿行走机构的底部,第一驱动支撑杆的底部设有前进滚轮,前进滚轮通过齿轮,皮带,链条中的任意一种与前进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机构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转向驱动装置位于第一收纳仓的两侧,且当前进驱动装置工作时转向驱动装置如果处于工作状态,这样前进驱动装置与转向驱动装置就会相互干扰,为了避免进驱动装置与转向驱动装置相互干扰,所述第一收纳仓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二收纳仓。

11、进一步地,为了方便随时对转向驱动装置进行收纳,所述转向驱动装置所述前进驱动装置的顶部设有第二液压伸缩缸,第二液压伸缩缸的一端与行走机构的顶端固定,第二液压伸缩缸的另一端与转向驱动装置的顶端固定,转向驱动装置的底部设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贯穿行走机构的底部,第二支撑杆的底部设有转向滚轮,转向滚轮通过齿轮,皮带,链条中的任意一种与前进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机构连接。

12、进一步地,由于转向驱动装置要带动转向滚轮在管道内沿管壁360°旋转,因此对转向滚轮的抓地力要求较高,因此转向滚轮采用抓地能力较强的防滑胎。

13、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实用新型内容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4、一种非金属管道的红外热成像缺陷检测装置,设有的前进驱动装置和转向驱动装置均设在行走机构的底部,其中前进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行走机构前进,转向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行走机构沿管道转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前进驱动装置和转向驱动装置交替工作,也就是说前进驱动装置工作时转向驱动装置停止工作,转向驱动装置工作时前进驱动装置停止工作。

15、在前进驱动装置和转向驱动装置交替工作时红外线检测装置实时对非金属管道的内壁进行缺陷检测,由于前进驱动装置和转向驱动装置的存在使得移动机构不仅能够沿着管底进行移动,而且可以使得移动小车沿管道的内壁转动,因此有效的避免检测盲区,检测时也不需要反复的来回检测。

技术特征:

1.一种非金属管道的红外热成像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机构(1)、圆弧支撑架(2)、导向支撑板(3)、红外线检测装置(4)、前进驱动装置(6)和转向驱动装置(12),所述圆弧支撑架(2)固定在行走机构(1)上部,导向支撑板(3)对称设置在行走机构(1)的两侧,导向支撑板(3)通过升降装置(10)与圆弧支撑架(2)固定;红外线检测装置(4)固定在行走机构(1)上;前进驱动装置(6)和转向驱动装置(12)均设在行走机构(1)的底部,其中前进驱动装置(6)用于驱动行走机构(1)前进,转向驱动装置(12)用于驱动行走机构(1)沿管壁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金属管道的红外热成像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支撑架(2)与行走机构(1)之间通过支撑杆(9)连接,支撑杆(9)优选合金空心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金属管道的红外热成像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10)采用电动升降装置,升降装置(10)的底端与圆弧支撑架(2),升降装置(10)的自由端与导向支撑板(3)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金属管道的红外热成像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支撑板(3)上远离升降装置(10)的一侧设有万向轮(5),万向轮(5)对称分布在导向支撑板(3)的两侧,万向轮(5)采用耐磨树脂材料制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金属管道的红外热成像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支撑板(3)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恢复力弹簧(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金属管道的红外热成像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行走机构(1)的底部设有第一收纳仓(15),第一收纳仓(15)用于收纳前进驱动装置(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金属管道的红外热成像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进驱动装置(6)的顶部设有第一液压伸缩缸(8),第一液压伸缩缸(8)的一端与行走机构(1)的顶端固定,第一液压伸缩缸(8)的另一端与前进驱动装置(6)的顶端固定,前进驱动装置(6)的底部设有第一驱动支撑杆(16),第一驱动支撑杆(16)贯穿行走机构(1)的底部,第一驱动支撑杆(16)的底部设有前进滚轮(7),前进滚轮(7)通过齿轮,皮带,链条中的任意一种与前进驱动装置(6)的动力输出机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金属管道的红外热成像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驱动装置(12)位于第一收纳仓(15)的两侧,且当前进驱动装置(6)工作时转向驱动装置(12)如果处于工作状态,这样前进驱动装置(6)与转向驱动装置(12)就会相互干扰,为了避免前进驱动装置(6)与转向驱动装置(12)相互干扰,所述第一收纳仓(15)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二收纳仓(1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金属管道的红外热成像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驱动装置(12)所述前进驱动装置(6)的顶部设有第二液压伸缩缸(14),第二液压伸缩缸(14)的一端与行走机构(1)的顶端固定,第二液压伸缩缸(14)的另一端与转向驱动装置(12)的顶端固定,转向驱动装置(12)的底部设有第二驱动支撑杆(18),第二驱动支撑杆(18)贯穿行走机构(1)的底部,第二驱动支撑杆(18)的底部设有转向滚轮(13),转向滚轮(13)通过齿轮、皮带、链条中的任意一种与前进驱动装置(6)的动力输出机构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非金属管道的红外热成像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向滚轮(13)采用抓地能力较强的防滑胎。

技术总结本技术属于非金属管道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金属管道的红外热成像缺陷检测装置。包括行走机构、圆弧支撑架、导向支撑板、红外线检测装置、前进驱动装置和转向驱动装置,所述圆弧支撑架固定在行走机构上部,导向支撑板对称设置在行走机构的两侧,导向支撑板通过升降装置与圆弧支撑架固定;红外线检测装置固定在行走机构上;前进驱动装置和转向驱动装置均设在行走机构的底部,其中前进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行走机构前进,转向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行走机构沿管道转动。本技术是一种能够有效避免现有检测设备检测盲区的非金属管道的红外热成像缺陷检测装置。技术研发人员:杜渭翔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集团)技术研发日:20230926技术公布日:2024/7/23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9/16284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