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工程元件,部件,绝热,紧固件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变速器双油泵润滑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变速器双油泵润滑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3:48:51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速器双油泵润滑冷却系统,属于变速器润滑。

背景技术:

1、变速箱中有着复杂的轮、轴转动部件,其轴承及齿轮啮合部必须在运转时得到不间断的足量的润滑油进行润滑。上述转动部件获得润滑油的主要方式,是依靠主减齿轮等较大齿轮转动时搅起变速箱底部油池中润滑油并在齿轮转动时离心力作用下在变速箱内形成的飞溅润滑油向各部件的溅落。而在商用车及矿卡变速箱中,一般都有多个档位。运行过程中,档位齿轮套在轴上与轴有相对运动,需要大量且持续的润滑油对其进行润滑,而商用车及矿卡变速箱较大,布置在靠近顶部位置的轴承获得飞溅润滑油的量有限,仅靠飞溅润滑方式无法满足。因此,一般采用一个机械油泵对飞溅润滑困难的位置与零部件进行主动润滑。

2、传统变速箱输入端接的是发动机,输入转速最大在6000r/min,故变速箱的运行转速较低。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产生气流流过变速箱壳体带走热量,变速箱运行温度一般稳定在100至120℃左右,无需考虑其冷却。然而,在往新能源转型中,是用转速远大于发动机转速的电机带动变速箱运行。在新能源行业追求高续航,高集成,轻量化的趋势下,电机仍在往高转速方向发展,以便在同功率情况下,通过增加转速,来降低输入扭矩。这样,新能源商用车及矿卡变速箱转速大幅提高,其搅油损失及摩擦损失加大,转化成热量,导致变速箱运行温度急剧升高,会导致油封及控制器电路板等热敏零部件损坏,让变速箱不能正常运行。

3、针对在转新能源过程遇到的变速箱运行温度急剧升高的问题,现有的技术方案是,把乘用车油冷电驱动电子油泵加换热器的冷却方案,应用于商用车及矿卡,即采用一个电子油泵泵油进过换热器冷却,在把冷却后的润滑油引流至需主动润滑的零部件。但是,商用车及矿卡的使用环境较为恶劣,产品体积相对较大,长期使用变速箱内部积存的杂质较多。同时,由于其使用的润滑油,相对于新能源乘用车减速器粘度较大,如采用高精度滤网,电子油泵吸油阻力大,同时,电子油泵运行扭矩小,会由于油阻大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完全依赖电子油泵实施主动润滑可靠性较差,仍然存在断供、少供润滑油,导致需润滑零部件高温烧伤而损坏的风险。

4、为解决上述问题,考虑采用与变速箱内转动轴连接的机械油泵对需主动润滑零部件进行润滑,机械油泵转动扭矩大,正常运转时泵压力强,箱内转动轴运转其必然运转,可靠性高,但在箱内转动轴转速低时,泵出的油量骤然降低,主动润滑管道内油压太低,流量太少,远端需要润滑的部件很难甚至无法分到足量的润滑油。

5、综上,单纯依靠电子油泵或机械油泵都无法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电子油泵不影响变速器润滑油冷却的情形下,能够随时为主动润滑油输出流道补充润滑油,以弥补变速箱内转动轴转速低时,机械油泵泵出的润滑油油量太少的缺陷。

2、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变速器双油泵润滑冷却系统,包括变速器壳体和智能控制分系统,以及设在变速器壳体上的电子油泵、机械油泵、冷却器、冷却输油管路、主动润滑油输出流道,主动润滑油输出流道一端连接机械油泵输出口,另一端通向变速器内需要润滑的部件,冷却输油管路包括连通电子油泵与冷却器输入口的冷却输油管路一和连接冷却器输出口的冷却输油管路二,所述冷却输油管路二上设有受智能控制分系统控制的阀门机构,所述阀门机构具有阀输出口一和阀输出口二,以及能与阀输出口一或阀输出口二择一相通的连通冷却输油管路二的阀输入口,在阀输出口一与主动润滑油输出流道之间设有向主动润滑油输出流道补充润滑油的补油管。

4、进一步地,所述阀门机构包括开设在变速器壳体上的圆柱形的阀孔,所述阀输入口在下,阀输出口一在上,二者同设在阀孔的孔壁上,所述阀输出口一设在阀孔的下部,在阀孔内设有活塞,当活塞位于阀输入口下方时,阀输入口与阀输出口一相通,当活塞位于阀输入口上方时,阀输入口与阀输出口二相通。

5、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上端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下端设有始终处于压缩状态的复位簧,所述活塞杆上端设有能够将活塞杆下推的受智能控制分系统控制的电磁铁。

6、进一步地,所述阀门机构包括衬套在阀孔内壁的套筒,所述套筒上设有与阀输入口对应相通的输入孔,所述活塞和复位簧均设置在套筒内。

7、进一步地,在阀孔内壁位于阀输入口高度处,设有与阀输入口相通的环形的输入油槽,所述套筒上设有多个与输入油槽对应相通的输入孔。

8、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控制分系统包括设在主动润滑油输出流道上的压力传感器。

9、进一步地,所述电子油泵设置在变速器箱内油池液面线以下的位置,其运转受智能控制分系统控制;所述机械油泵与中间轴一或中间轴二对接,随中间轴一或中间轴二运转。

10、进一步地,所述主动润滑油输出流道的输出端具有分别向中间轴一和中间轴二输送润滑油的分流管道一和分流管道二。

11、有益效果

12、1、电子油泵在不影响变速器润滑油冷却的同时,能够随时为主动润滑油输出流道补充润滑油,以弥补变速箱内转动轴转速低时,机械油泵泵出的润滑油油量太少,不能对目标部件实施有效润滑的缺陷。

13、2、阀门机构的主体部分设置在变速器壳体内,减少了阀门机构在变速器壳体外外露部分,从而减小了变速器的外占空间,有利于变速器在车上的装配。

技术特征:

1.一种变速器双油泵润滑冷却系统,包括变速器壳体(1)和智能控制分系统,以及设在变速器壳体(1)上的电子油泵(2)、机械油泵(3)、冷却器(4)、冷却输油管路、主动润滑油输出流道(7),主动润滑油输出流道(7)一端连接机械油泵(3)输出口,另一端通向变速器内需要润滑的部件,其特征在于:冷却输油管路包括连通电子油泵(2)与冷却器(4)输入口的冷却输油管路一(5)和连接冷却器(4)输出口的冷却输油管路二(6),所述冷却输油管路二(6)上设有受智能控制分系统控制的阀门机构(8),所述阀门机构(8)具有阀输出口一(812)和阀输出口二(813),以及能与阀输出口一(812)或阀输出口二(813)择一相通的连通冷却输油管路二(6)的阀输入口(811),在阀输出口一(812)与主动润滑油输出流道(7)之间设有向主动润滑油输出流道(7)补充润滑油的补油管(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双油泵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机构(8)包括开设在变速器壳体(1)上的圆柱形的阀孔(81),所述阀输入口(811)在下,阀输出口一(812)在上,二者同设在阀孔(81)的孔壁上,所述阀输出口一(812)设在阀孔(81)的下部,在阀孔(81)内设有活塞(82),当活塞(82)位于阀输入口(811)下方时,阀输入口(811)与阀输出口一(812)相通,当活塞(82)位于阀输入口(811)上方时,阀输入口(811)与阀输出口二(813)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双油泵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82)上端设有活塞杆(821),所述活塞(82)下端设有始终处于压缩状态的复位簧(83),所述活塞杆(821)上端设有能够将活塞杆(821)下推的受智能控制分系统控制的电磁铁(8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双油泵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机构(8)包括衬套在阀孔(81)内壁的套筒(85),所述套筒(85)上设有与阀输入口(811)对应相通的输入孔(851),所述活塞(82)和复位簧(83)均设置在套筒(85)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器双油泵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阀孔(81)内壁位于阀输入口(811)高度处,设有与阀输入口(811)相通的环形的输入油槽(814),所述套筒(85)上设有多个与输入油槽(814)对应相通的输入孔(851)。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变速器双油泵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分系统包括设在主动润滑油输出流道(7)上的压力传感器(12)。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变速器双油泵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油泵(2)设置在变速器箱内油池液面线(13)以下的位置,其运转受智能控制分系统控制;所述机械油泵(3)与中间轴一(9)或中间轴二(10)对接,随中间轴一(9)或中间轴二(10)运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双油泵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润滑油输出流道(7)的输出端具有分别向中间轴一(9)和中间轴二(10)输送润滑油的分流管道一(71)和分流管道二(72)。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速器双油泵润滑冷却系统,包括变速器壳体和智能控制分系统,以及设在变速器壳体上的电子油泵、机械油泵、冷却器、冷却输油管路、主动润滑油输出流道,主动润滑油输出流道一端连接机械油泵输出口,另一端通向变速器内需要润滑的部件,冷却输油管路包括连通电子油泵与冷却器输入口的冷却输油管路一和连接冷却器输出口的冷却输油管路二,所述冷却输油管路二上设有受智能控制分系统控制的阀门机构,所述阀门机构具有阀输出口一和阀输出口二,以及能与阀输出口一或阀输出口二择一相通的连通冷却输油管路二的阀输入口,在阀输出口一与主动润滑油输出流道之间设有向主动润滑油输出流道补充润滑油的补油管。技术研发人员:何胜平,刘祥环,沈洪军,宾彬,何赋斌,闫海宽,于爱军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23技术公布日:2024/7/25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9/16472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