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流体压力执行机构,一般液压技术和气动零部件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  正文

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4:42:30

本技术涉及制冷系统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压缩机。

背景技术:

1、由于电动涡旋式压缩机的结构特点,在电动商用车和乘用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电动涡旋压缩机而言,其组成部分主要有:外壳、电机、动静盘、控制器等。而很多压缩机失效的原因都是由于控制器散热不良导致元器件损坏影响压缩机的正常运行。

2、现有对压缩机的冷却手段大多是通过在后壳表面设置流道,但由于副轴承座的设置,在设计流道的时候往往需要对这部分结构进行避让,这就限制了对安装位置在副轴承座附近的发热器件的散热,这样的发热器件包括功率模块和电容等。

3、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困难,通过在压缩机后壳主体上设置导流罩,并在副轴承座内部和外侧均设置冷媒流道,增大冷媒与副轴承座的接触面积,提升对副轴承座附近功率模块和电容等发热器件的散热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

3、后壳主体,所述后壳主体的第一侧设置功率模块,第二侧形成冷媒流道;

4、副轴承座,罩盖于所述后壳主体的第二侧的中央区域;

5、导流罩,固定于所述后壳主体的第二侧,所述导流罩部分环绕设置于所述副轴承座的侧面;

6、其中,所述后壳主体、所述副轴承座和所述导流罩共同合围形成所述冷媒流道,所述冷媒流道至少包括贯穿所述副轴承座的第一子流道以及环绕所述副轴承座一侧的第二子流道。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还具有:

8、副轴承,被可转动地限位于所述副轴承座;

9、所述副轴承座具有流入通道以及流出通道,所述流入通道和所述流出通道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子流道;

10、在所述副轴承的轴线方向上,所述流入通道和所述流出通道的交汇处位于所述流入通道的入口与所述功率模块之间。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率模块和所述副轴承座在垂直于所述副轴承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部分重合;

12、所述后壳主体的第一侧还设置有电容,所述电容和所述导流罩在垂直于所述副轴承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部分重合。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罩具有第一导流出口,与所述流入通道的入口配合,以使所述冷媒流道中的冷媒流入所述第一子流道;

14、所述导流罩还具有第二导流出口,以使所述冷媒流道中的冷媒流入所述第二子流道;

15、其中,所述第一导流出口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导流出口的截面积。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还具有吸气口,位于所述后壳主体的边缘,以吸入冷媒;

17、所述导流罩还具有导流入口,与所述吸气口相匹配,以使冷媒流入所述冷媒流道;

18、其中,所述第一导流出口的截面积大于等于所述吸气口截面积和所述导流入口截面积中较小值的四分之一。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入通道的轴线与所述副轴承的轴线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范围为15°~75°;

20、所述流出通道的轴线与所述副轴承的轴线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范围为15°~75°。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流道在所述功率模块所在平面的投影完全包含于所述功率模块;

22、所述流入通道和所述流出通道的截面为扁平椭圆形。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副轴承座在所述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的交汇处具有一交汇平面,所述流入通道的轴线与所述交汇平面形成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为锐角;

24、所述交汇平面平行于所述功率模块靠近所述交汇平面的表面。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罩环绕所述副轴承座的弧线上任一点的切线与所述副轴承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副轴承座外径的1倍,小于等于所述副轴承座外径的1.5倍。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罩与所述后壳主体线接触或者间隙配合,其中间隙配合时的间隙宽度小于等于0.5mm。

2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技术特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具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2)和所述副轴承座(4)在垂直于所述副轴承(6)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部分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5)具有第一导流出口(51),与所述流入通道(41)的入口配合,以使所述冷媒流道(3)中的冷媒流入所述第一子流道(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具有吸气口(8),位于所述后壳主体(1)的边缘,以吸入冷媒;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通道(41)的轴线与所述副轴承(6)的轴线形成第一夹角(α),所述第一夹角(α)的范围为15°~7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流道(31)在所述功率模块(2)所在平面的投影完全包含于所述功率模块(2);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轴承座(4)在所述流入通道(41)和流出通道(42)的交汇处具有一交汇平面(43),所述流入通道(41)的轴线与所述交汇平面(43)形成第三夹角(γ),所述第三夹角(γ)为锐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5)环绕所述副轴承座(4)的弧线上任一点的切线与所述副轴承(6)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副轴承座(4)外径的1倍,小于等于所述副轴承座(4)外径的1.5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5)与所述后壳主体(1)线接触或者间隙配合,其中间隙配合时的间隙宽度小于等于0.5mm。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后壳主体,第一侧设置功率模块,第二侧形成冷媒流道;副轴承座,罩盖于后壳主体的第二侧的中央区域;导流罩,固定于后壳主体的第二侧,导流罩部分环绕设置于副轴承座的侧面;其中,后壳主体、副轴承座和导流罩共同合围形成冷媒流道,冷媒流道至少包括贯穿副轴承座的第一子流道以及环绕副轴承座一侧的第二子流道。本技术的压缩机,通过在压缩机后壳主体上设置导流罩,并在副轴承座内部和外侧均设置冷媒流道,增大冷媒与副轴承座的接触面积,提升对副轴承座附近功率模块和电容等发热器件的散热效果。技术研发人员:王玉强,吴经纬,宋雪峰,沈艺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海立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25技术公布日:2024/7/15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9/16793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