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电子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09:31:31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电子钟。背景技术:2.目前,车辆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最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家庭会采用汽车作为代步工具。3.但是,在驾驶时驾驶员难免需要使用手机进行导航,并由相当一部分的驾驶员没有佩戴手表的习惯,因此需要使用手机观看时间,此时会造成注意力的分散,导致危险的发生。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电子钟,旨在解决驾驶车辆时使用手机具有风险的问题。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载电子钟包括:6.本体,所述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显示时间的显示屏,所述本体背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开设有电源孔;7.第一充电接头,所述第一充电接头设置于所述本体顶部;所述第一充电接头、所述本体和所述电源孔相互电连接;8.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设置于所述本体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充电接头远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第一充电接头与所述第一支座自下而上向远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倾斜。9.优选地,所述本体顶部还设置有第二充电接头,所述第二充电接头设置于所述第一充电接头靠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第一充电接头与所述电源孔和所述本体相互电连接。10.优选地,所述第二充电接头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头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板。11.优选地,所述第一充电接头、所述第一支座、所述第二充电接头和所述支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本体顶面的夹角为70°~85°。12.优选地,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本体顶面的夹角为85°。13.优选地,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贯通有安装孔。14.优选地,所述本体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背离所述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胶贴。15.优选地,所述本体的底面设置有插杆,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供所述插杆插接的套管。16.优选地,所述插杆周壁的底端围绕所述插杆间隔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定位块,所述套管的内壁开设有数量与所述定位块数量相同的定位槽,所述定位块一一对应并卡接于所述定位槽内。17.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翼板,所述翼板上贯通有穿孔。1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使用时,车载电子钟可以放置于中控平台上方或仪表台上方,显示屏用于显示时间。驾驶员驾驶时可以将手机与第一充电接头连接,利用电源孔为本体和手机进行充电。手机贴合于第一支座上,第一支座支撑手机。驾驶员可以同时观察时间和手机,避免驾驶员手持手机造成风险。并且通过第一充电接头可以为手机进行充电,方便人工操作。附图说明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载电子钟的结构示意图;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载电子钟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22.附图标号说明:[0023][0024][0025]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00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7]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0028]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0029]在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0030]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003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载电子钟。[0032]请参照图1至图2,在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车载电子钟包括:本体100、第一充电接头200和第一支座300,本体10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显示时间的显示屏101;本体100背离显示屏101的一侧开设有电源孔102;第一充电接头200设置于本体100顶部;第一充电接头200、本体100和电源孔102相互电连接;第一支座300设置于本体100顶部且位于第一充电接头200远离显示屏101的一侧;第一充电接头200与第一支座300自下而上向远离显示屏101的一侧倾斜。[0033]使用时,车载电子钟可以放置于中控平台上方或仪表台上方,显示屏101用于显示时间。驾驶员驾驶时可以将手机与第一充电接头200连接,利用电源孔102为本体100和手机进行充电。手机贴合于第一支座300上,第一支座300支撑手机。驾驶员可以同时观察时间和手机,避免驾驶员手持手机造成风险。并且通过第一充电接头200可以为手机进行充电,方便人工操作。[0034]具体地,本体100为矩形,显示屏101设置于本体100的一侧。显示屏101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角度以朝向主驾驶或副驾驶。第一支座300为矩形板,第一支座300的底端固定于本体100的面。[0035]因为不同手机机型厚度的不同,因此第一支座300与手机之间可能会产生一定距离,或者出现手机无法插入第一充电接头200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地,第一支座300与第一充电接头200留有较大距离,第一支座300朝向第一充电机头的一侧贴合有海绵垫。当手机插入第一充电接头200时,通过海绵垫支撑手机,因为海绵垫可以压缩,因此最大可能的保证不同厚度的手机均能被海绵垫支撑。[0036]进一步地,本体100内部设置有mcu,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本体100通过显示屏101可以显示充电电流、温度和湿度,还有自动校准功能。驾驶员可以更加了解车内的湿度和温度,方便人工调节。[0037]进一步地,本体100顶部还设置有第二充电接头400,第二充电接头400设置于第一充电接头200靠近显示屏101的一侧;第一充电接头200与电源孔102和本体100相互电连接。当需要对多个手机充电时,还可以将两个手机同时通过第一充电接头200和第二充电接头400进行充电。[0038]具体地,第一充电接头200和第二充电接头400分别为usb、tpye-c、lighting中的任意一种。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使用不同的手机,提高适用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充电接头400为苹果lighting充电接口,第一充电接口为安卓tpye-c充电接口。[0039]进一步地,第二充电接头400与第一充电接头200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支座,第二支座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板500。通过两个支板500支撑于第二充电接头400连接的手机,避免车辆晃动,导致手机摇晃致使第二充电接头400损坏。[0040]具体地,两个支板500为矩形板,两个支板500分别距第一充电接头200的距离相等,且两个支板500分别距第二充电接头400的距离相等。支板500的高度低于第一支座300的高度。当手机与第一充电接头200连接时,通过两个支板500之间的空隙可以观察该手机,避免第二支座阻挡,方便人工使用。[0041]进一步地,第一充电接头200、第一支座300、第二充电接头400和支板500相互平行;第一支座300与本体100顶面的夹角为70°~85°。通过该倾斜角度,使手机能够向后倾斜,保证手机能够与第一支座300或第二支座抵接,避免车辆晃动时手机跌落。并且该角度方便人工观察。[0042]进一步地,第一支座300与本体100顶面的夹角为85°。通过测试,85°为最佳的角度,在该角度下方便人工观察,且手机不易脱离。[0043]进一步地,本体100上设置有安装板600,安装板600上贯通有安装孔601。车载电子钟通过安装板600可以安装至车内方便操作。[0044]具体地,安装板600设置有三个,其二两个安装板600设置于本体100上表面的两侧,一安装板600设置于本体100下表面的一侧。利用螺栓贯穿安装板600的安装孔601,螺栓螺纹连接于车内,方便人工安装车载电子钟,避免车载电子钟跌落造成危险。[0045]进一步地,本体100下方设置有底座700,底座700包括底板701,底板701背离本体100的一侧设置有胶贴。安装车载电子钟时,可以利用胶贴将底板701粘合于中控台上表面或仪表盘上表面,避免汽车晃动时本体100跌落。[0046]具体地,底板701为圆盘形,胶贴为3m胶,胶贴粘合与底板701的下表面。[0047]进一步地,本体100的底面设置有插杆703,底板701上设置有供插杆703插接的套管702。通过插杆703插接于套管702内,完成本体100与底板701的连接,方便人工取下或安装本体100。[0048]具体地,套管702为圆管,套管702同轴固定于底板701的上表面,套管702与底板701一体成型设置。插杆703固定于本体100地面的中间部位,以最大的平衡本体100的重量。[0049]进一步地,插杆703周壁的底端围绕插杆703间隔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定位块704,套管702的内壁开设有数量与定位块704数量相同的多个定位槽7021,定位块704一一对应并卡接于定位槽7021内。当需要调整显示器的朝向时,向上提起本体100,本体100带动插杆703与定位块704移动,定位块704脱离定位槽7021,转动本体100至合适的角度后将插杆703重新插入套管702内,定位块704插入对应位置的插槽内。调节角度方便。[0050]在一实施例中,套管702可以为内齿轮,插杆703的底端同轴固定有外齿轮,通过外齿轮和内齿轮的配合完成插接。[0051]进一步地,底板701上设置有翼板800,翼板800上贯通有穿孔801。将底板701设置于车内对应的位置后,通过螺栓贯穿穿孔801并与车体螺纹连接,完成底板701与车体的固定,提高结构的稳定性。[0052]具体地,翼板800固定于底板701的周壁,翼板800的长度方向延底板701的径向延伸。翼板800围绕底板701的轴线圆周设置有四个。多个翼板800固定底板701,提高底板701与车体连接的稳定性。[005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0/14977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