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变压器骨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1 18:13:56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变压器骨架结构。
背景技术:
1、变压器是变换交流电压、交变电流和阻抗的器件,当初级线圈中通有交流电流时,铁芯(或磁芯)中便产生交流磁通,使次级线圈中感应出电压(或电流)。变压器由铁芯(或磁芯)和线圈组成,线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绕组,其中接电源的绕组叫初级线圈,其余的绕组为次级线圈。
2、目前市场上的变压器对电流的要求越来越大,通常使用多股线或者扁平线圈作为绕组,但是用多股线绕制加扁平线圈一起组合后容易因安距不足导致初次级耐压不良;目前常规变压器中都是初次级组合在一起,不仅容易耐压不良而且变压器的寄生参数不一致,漏感、dcr、尺寸的一致性也较差,不能很好的满足客户大电流变压器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变压器骨架结构,旨在改善传统绕组铜线与铜排因组合位置导致的耐压不良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变压器骨架结构,包括上盖与下盖,所述上盖内部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下盖内部开设有凹槽一,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设置有套环,所述套环上表面开设有凹槽二,所述套环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凸台,所述凸块侧壁滑动连接在所述凹槽二内部,所述凸台侧壁滑动连接在所述凹槽一内部,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相连接,所述上盖内部设置有连接组件。
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上表面固定连接在所述上盖下表面。
4、进一步地,所述下盖内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形状与所述延伸板形状相吻合。
5、进一步地,所述延伸板侧壁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槽内部。
6、进一步地,所述延伸板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块。
7、进一步地,所述卡块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侧壁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卡块侧壁。
8、进一步地,所述下盖内部开设有凹孔,所述凹孔形状与所述卡块形状相吻合。
9、进一步地,所述卡块侧壁滑动连接在所述凹孔内部。
10、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盖、凸块、下盖、凹槽一、套环、凹槽二和凸台之间的配合,可以满足较大的电流需求,以及安全距离、漏感调整的需求,同时可以使各绕组承受较大的电流。既可以使用传统的二轴机绕线工艺,又解决了传统绕组铜线与铜排因组合位置导致的耐压不良的问题。
12、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延伸板、固定柱、卡块、限位柱、弹簧、限位槽和凹孔之间的配合,达到了便于组装上盖与下盖的效果,解决了部分变压器骨架结构,在对外壳机型组装时较为麻烦的问题,提高了设备在组装时的效率。
技术特征:1.一种新型变压器骨架结构,包括上盖(1)与下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内部固定连接有凸块(2),所述下盖(3)内部开设有凹槽一(4),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盖(3)之间设置有套环(5),所述套环(5)上表面开设有凹槽二(6),所述套环(5)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凸台(7),所述凸块(2)侧壁滑动连接在所述凹槽二(6)内部,所述凸台(7)侧壁滑动连接在所述凹槽一(4)内部,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盖(3)相连接,所述上盖(1)内部设置有连接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变压器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延伸板(8),所述延伸板(8)上表面固定连接在所述上盖(1)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变压器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3)内部开设有限位槽(13),所述限位槽(13)形状与所述延伸板(8)形状相吻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变压器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8)侧壁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槽(13)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变压器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8)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9),所述固定柱(9)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块(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变压器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0)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柱(11),所述限位柱(11)侧壁套设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两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卡块(10)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变压器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3)内部开设有凹孔(14),所述凹孔(14)形状与所述卡块(10)形状相吻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变压器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0)侧壁滑动连接在所述凹孔(14)内部。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变压器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变压器骨架结构,包括上盖与下盖,所述上盖内部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下盖内部开设有凹槽一,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设置有套环,所述套环上表面开设有凹槽二,所述套环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凸台,所述凸块侧壁滑动连接在所述凹槽二内部,所述凸台侧壁滑动连接在所述凹槽一内部,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相连接,所述上盖内部设置有连接组件。本技术中,通过上盖、凸块、下盖、凹槽一、套环、凹槽二和凸台之间的配合,可以满足较大的电流需求,以及安全距离、漏感调整的需求,同时可以使各绕组承受较大的电流。既可以使用传统的二轴机绕线工艺,又解决了传统绕组铜线与铜排因组合位置导致的耐压不良的问题。技术研发人员:余贤文,赵恒涛,淡睿喆,林新传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宜春超越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22技术公布日:2024/7/25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1/17840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