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1 18:22:04

本发明涉及磁保持继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该固定架的磁保持继电器。

背景技术:

1、磁保持继电器是一种自动开关,对电路起着接通和切断的作用。磁保持继电器一般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磁路部分和接触部分,磁路部分包括线圈、轭铁和衔铁组件等,衔铁组件可转动设置,并通过一推动卡连接接触部分的动簧;线圈通电后产生磁场,衔铁组件在磁场的作用下转动,进而通过推动卡驱动动簧动作,实现接触部分的闭合或断开。现有技术中,衔铁组件一般是可转动的装配在壳体的底座和一固定架之间,固定架通过插设在底座和夹持在轭铁上实现固定,随着固定架的固定,固定架相对轭铁的位置以及固定架用于供衔铁组件的转动安装的转动轴线也就确定,以此使得衔铁组件在安装后能够稳定转动以及在转动至两个位置时均能同时与两个轭铁闭合。其中,固定架通过两个夹持柱共同夹持住轭铁,夹持时,夹持柱与轭铁过盈配合,其根部受力大,容易出现裂痕或断裂等影响强度的问题,而由于继电器内部空间有限,因此对夹持柱通过增大体积来提升强度的限制较大,此外,由于夹持柱与轭铁过盈配合时,需要夹持柱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而刚性强度和变形能力是一对矛盾的关系,如果单纯通过增大夹持柱体积来提升结构强度,会使得夹持柱的变形能力减弱,并且难以与轭铁进行装配,因此如何使夹持柱同时满足高强度和具有变形能力的要求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磁保持继电器,以有效增强夹持柱的强度以及夹持柱用于轭铁的夹持强度,增强夹持组夹持轭铁的性能的稳定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磁路部分、接触部分和固定架,所述磁路部分具有衔铁组件和位于衔铁组件两侧的轭铁,所述固定架包括主体以及凸出于主体的第一表面的两组夹持组,每组夹持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夹持柱,两组夹持组分别对应两侧的轭铁并通过两个夹持柱夹持对应的所述轭铁且形成过盈配合;所述衔铁组件可转动装配在壳体和固定架的主体之间;所述夹持柱至少在其朝向同组另一个所述夹持柱的一侧设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设于所述夹持柱与主体的第一表面彼此衔接的位置。

4、进一步的,所述轭铁在对应的两个夹持柱间插置到位时与加强部保持间距。

5、进一步的,所述轭铁通过限位结构而与加强部保持间距,所述限位结构为凸起于主体的第一表面的抵接凸台,所述抵接凸台相对第一表面凸出的高度高于或平齐于所述加强部相对第一表面凸出的最大高度;所述轭铁顶抵在所述抵接凸台上而与加强部保持间距。

6、进一步的,所述抵接凸台设置有两个,分别对应两组夹持组,两个抵接凸台等高设置,以分别供两侧的轭铁抵接。

7、进一步的,所述抵接凸台设置在夹持组的靠主体中心的一侧,抵接凸台两端连接对应的两个夹持柱。

8、进一步的,所述抵接凸台为沿对应的两个夹持柱的排布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结构,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上,所述抵接凸台与轭铁的接触方式为面与面的贴合接触。

9、进一步的,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上,所述主体的第一表面与所述壳体形成面与面的贴合接触。

10、进一步的,所述加强部为r角加强部。

11、进一步的,所述轭铁通过让位结构而与加强部保持间距;所述让位结构为设置在轭铁上的让位倒角,所述让位倒角、夹持柱与主体的第一表面构成一个让位空间,所述加强部位于该让位空间内并与轭铁保持间距。

12、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柱与主体的第一表面彼此衔接的所有位置都设置有所述加强部。

13、进一步的,同一夹持组的两个夹持柱的彼此相对的侧壁均凸起有夹持筋条,两个夹持柱通过夹持筋条与轭铁形成过盈配合。

14、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筋条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延伸

15、进一步的,所述加强部也连接在夹持筋条和主体的第一表面之间。

16、进一步的,同一夹持组的两个夹持柱的末端均设有一个倾斜导向面,两个夹持柱的倾斜导向面共同形成一个导向开口。

17、进一步的,所述衔铁组件的一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共轴且直径不相同的轴柱,所述衔铁组件通过两侧的轴柱分别与固定架的主体和壳体内壁可转动地装配。

18、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对应轭铁的磁性驱动端开设有可视窗口。

1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插孔,所述固定架还包括垂直连接于第一表面的插柱,所述插柱插设于壳体的插孔内,固定架通过夹持组与轭铁的夹持配合以及插柱与插孔的插设配合的共同作用下而固定在壳体内。

20、进一步的,所述插柱与插孔的插设配合使得固定架与底座在垂直于夹持组的两个夹持柱的排布方向的方向上进行限位。

2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

22、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1.夹持柱至少在其用于朝向同组另一个夹持柱的一侧设有加强部,加强部连接夹持柱和主体的第一表面,加强部可以在夹持柱受到轭铁的顶抵时有效地分散应力,避免应力集中在夹持柱用于面向另一个夹持柱的一侧的根部,从而有效增强了夹持柱的强度以及夹持柱用于轭铁的夹持强度,此外,当夹持柱受到轭铁顶抵时,加强部还能够使夹持柱吸收和缓冲外力,吸收更多的能量,从而允许夹持柱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产生变形,使得夹持柱免受破坏,同时还能够提升夹持柱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减震性能,使得每组夹持组夹持轭铁的性能更为稳定。

24、2.轭铁在对应的两个夹持柱间插置到位时与加强部保持间距在,具体而言,轭铁可通过限位结构而与加强部保持间距,或者轭铁通过让位结构而与加强部保持间距;因此,在同一组夹持柱所对应的两个加强部存在结构差异时,能够避免轭铁在两个加强部上的抵接位置不对称而导致固定架发生偏转以及导致衔铁组件无法与固定架装配。

25、3.所述限位结构为凸起于主体的第一表面的抵接凸台,所述抵接凸台相对第一表面凸出的高度高于或平齐于所述加强部相对第一表面凸出的最大高度;所述轭铁顶抵在所述抵接凸台上而与加强部保持间距。采用抵接凸台来实现限位,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26、4.所述抵接凸台为沿对应的两个夹持柱的排布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结构,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上,所述抵接凸台与轭铁的接触方式为面与面的贴合接触。以此增大轭铁与抵接凸台的抵接面积,使得轭铁在对应的两个夹持柱内插置到位之后,固定架与轭铁形成止转配合,保证固定架不会出现偏摆,进而确保固定架装配的准确性。

27、5.所述轭铁通过让位结构而与加强部保持间距;所述让位结构为设置在轭铁上的让位倒角,所述让位倒角、夹持柱与主体的第一表面构成一个让位空间,所述加强部位于该让位空间内并与轭铁保持间距。通过设置让位倒角的方式来实现轭铁与加强部保持间距,无需额外增加结构,使得结构更为简单。

28、6.加强部为r角加强部,即夹持柱与第一表面之间通过圆角曲面相切连接,r角加强部相较于其他形状的加强部,有助于将应力分布在更大的表面上,从而更有利于防止夹持柱出现裂纹或断裂,此外,圆形倒角还能够提高夹持柱的弹性变形能力,这是因为圆形结构在受力时更容易恢复原状,减少塑性变形的可能性。

29、7.同一夹持组的两个夹持柱的彼此相对的侧壁均凸起有夹持筋条,两个夹持柱通过夹持筋条与轭铁形成过盈配合。可使轭铁能够与对应的夹持组方便地进行插接配合,具体而言,夹持筋条的体积较小,其相对于大体积的夹持柱来说韧性和变形能力更佳,如此,当轭铁挤入同一组的两个夹持柱之间时,借助夹持筋条的韧性以及变形能力,使得轭铁能够容易挤入两个夹持柱之间,方便固定架安装,同时还能够尽量避免夹持柱本身发生变形,保证夹持柱的强度,提升固定架的安装稳定性。

30、8.同一夹持组的两个夹持柱的末端均设有一个倾斜导向面,两个夹持柱的倾斜导向面共同形成一个导向开口。如此设置,两个夹持柱插入时,还能够对轭铁进行导向,进一步使得轭铁更容易插入夹持腔以实现夹持。

31、9.所述衔铁组件的一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共轴且直径不相同的轴柱,所述衔铁组件通过两侧的轴柱分别与固定架的主体和壳体内壁可转动地装配。防止衔铁组件顶面和底面装反而影响衔铁组件正常工作,同时也能够提升安装效率。

32、10.所述主体对应轭铁的磁性驱动端开设有可视窗口。能够对底部的衔铁组件进行观察,直观的确认底部衔铁组件的状态。

33、11.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插孔,所述固定架还包括垂直连接于第一表面的插柱,所述插柱插设于壳体的插孔内,固定架通过夹持组与轭铁的夹持配合以及插柱与插孔的插设配合的共同作用下而固定在壳体内。实现固定架的稳定装配。

34、12.夹持组夹持轭铁之后在夹持方向(即同一夹持组的两个夹持柱的排布方向)上限制固定架自由度,但未对固定架在垂直夹持方向的方向上的自由度进行限制;插柱与插孔的插设配合使得固定架与底座在垂直于夹持组的两个夹持柱的连线的方向上进行限位,但释放固定架在夹持方向上的自由度,也即,本方案中,夹持组与轭铁的夹持配合以及插柱与插孔的插设配合分别在两个方向上对固定架进行限位,该限位方式相对于由同一结构来同时对固定架两个方向的自由度进行限位的方式来说,能够允许降低制造精度,但同时保证对固定架的精确定位和安装。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1/17891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