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层结构、极片、电芯及生产模具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1 18:49:17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的,具体地,主要涉及一种涂层结构、极片、电芯及生产模具。
背景技术:
1、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二次电池,在手机、移动电源、智能穿戴等3c数码产品中有着广泛应用,同时在太阳能路灯储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方面的应用也在快速发展。
2、锂电池的电芯是由极片构成的,极片具有集流体和涂布在集流体上的活性涂层,集流体一般采用金属箔片,活性涂层涂布在集流体上后,需要通过辊压的方式使活性涂层牢固地附着在金属箔片上,并具备一定的压实密度。随着消费者对锂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不断提高,集流体的厚度在不断减薄、活性物质的压实密度在不断增大,导致极片的制作难度不断增加。
3、在极片的生产工艺中,由于集流体厚度越来越薄,若在辊压时一味地增加活性涂层的压实密度,则容易导致活性物质嵌入集流体内部,使得辊压后的极片出现发脆、断带等问题,并且随着压实密度的提升,电解液难以浸润到活性涂层内部,导致离子传输效率降低,大倍率充放电时电芯容易出现析锂的问题。
4、有鉴于此,需要对现有的锂电池极片及相关生产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涂层结构、极片、电芯及生产模具,以解决现有的锂电池极片在辊压后容易出现发脆、断带的问题,并改善极片的电解液浸润效果。
2、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涂层结构,所述涂层结构为片状,具有上底面、下底面以及过渡面,所述过渡面连接在所述上底面和下底面之间,所述上底面的面积小于下底面的面积,所述过渡面与所述下底面的连接处形成棱边。
3、优选地,所述上底面和所述下底面均为平面,所述过渡面为平面,所述过渡面与所述上底面之间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90°<α<180°,所述过渡面与所述下底面之间的夹角β1的取值范围为0°<β1<90°。
4、优选地,所述上底面和所述下底面均为平面,所述过渡面为弧形面,所述过渡面与所述上底面之间以平滑曲面过渡,所述过渡面与所述下底面之间夹角β2的取值范围为0°<β2<90°。
5、优选地,所述上底面和所述下底面相互平行,所述涂层结构在所述过渡面处形成削薄部,所述削薄部的厚度小于所述上底面和所述下底面之间的距离。
6、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面和所述下底面均为矩形结构,所述上底面的四边平行于所述下底面的四边。
7、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面设置有多个保液孔。
8、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极片,包括集流体和上述任一所述的涂层结构,所述涂层结构的所述下底面贴附于所述集流体表面。
9、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芯,包括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采用上述的极片,所述负极极片采用硅基负极制作。
10、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生产模具,用于生产上述任一所述的涂层结构,包括底模具和挤压模具,所述底模具具有承压面,所述承压面上开设有承压槽,所述承压槽具有底模面和侧模面,所述底模面与所述上底面的形状相同,所述侧模面与所述过渡面的形状相同;所述挤压模具具有挤压面,所述挤压面用于和所述承压面相贴合。
11、优选地,所述底模面上设置有多个凸起部。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生产模具对涂层结构进行预压实、生产,所制得的涂层结构能够达到预设的压实密度,并可直接贴附于集流体表面制得极片,减轻了后续对极片的辊压力度,或可直接略去辊压工序,从而能够避免活性物质嵌入集流体内部、降低极片受压发生断裂的概率;另外,在预压生产涂层结构时,通过凸起部压出涂层结构上的保液孔,能够改善电解液的浸润效果;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锂电池极片在辊压后容易出现发脆、断带的问题,并改善了极片的电解液浸润效果。
技术特征:1.一种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结构(1)为片状,具有上底面(11)、下底面(12)以及过渡面(13),所述过渡面(13)连接在所述上底面(11)和下底面(12)之间,所述上底面(11)的面积小于下底面(12)的面积,所述过渡面(13)与所述下底面(12)的连接处形成棱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面(11)和所述下底面(12)均为平面,所述过渡面(13)为平面,所述过渡面(13)与所述上底面(11)之间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90°<α<180°,所述过渡面(13)与所述下底面(12)之间的夹角β1的取值范围为0°<β1<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面(11)和所述下底面(12)均为平面,所述过渡面(13)为弧形面,所述过渡面(13)与所述上底面(11)之间以平滑曲面过渡,所述过渡面(13)与所述下底面(12)之间夹角β2的取值范围为0°<β2<9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面(11)和所述下底面(12)相互平行,所述涂层结构(1)在所述过渡面(13)处形成削薄部(10),所述削薄部(10)的厚度小于所述上底面(11)和所述下底面(12)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面(11)和所述下底面(12)均为矩形结构,所述上底面(11)的四边平行于所述下底面(12)的四边。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面(11)设置有多个保液孔(111)。
7.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和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涂层结构(1),所述涂层结构(1)的所述下底面(12)贴附于所述集流体表面。
8.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采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片,所述负极极片采用硅基负极制作。
9.一种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用于生产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涂层结构(1),包括底模具(2)和挤压模具(3),所述底模具(2)具有承压面(201),所述承压面(201)上开设有承压槽(202),所述承压槽(202)具有底模面(21)和侧模面(22),所述底模面(21)与所述上底面(11)的形状相同,所述侧模面(22)与所述过渡面(13)的形状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面(21)上设置有多个凸起部(211)。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涂层结构、极片、电芯及生产模具,属于锂电池的技术领域,其中的涂层结构为片状,具有上底面、下底面以及过渡面,所述过渡面连接在所述上底面和下底面之间,所述上底面的面积小于下底面的面积,所述过渡面与所述下底面的连接处形成棱边。本技术公开的极片,包括上述的涂层结构。本技术公开的电芯,包括上述的极片。本技术公开的生产模具,包括底模具和挤压模具,用于生产上述的涂层结构。本技术通过生产模具对涂层结构进行预压实、生产,所制得的涂层结构能够达到预设的压实密度,解决了现有的锂电池极片在辊压后容易出现发脆、断带的问题,并改善了极片的电解液浸润效果。技术研发人员:高玉集,纪荣进,李聪,王诗龙,郑明清,项海标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17技术公布日:2024/7/29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1/18062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