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  正文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7-31 18:51:18

本公开涉及发光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1、发光二极管是一种用于发光的半导体器件,常用于照明、显示等领域。

2、相关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包括衬底,依次层叠在衬底的aln层、第一半导体层、有源层和第二半导体层。其中,aln层用于为制作第一半导体层提供较多的成核中心。

3、然而,相关技术中的aln层与衬底之间存在较大的晶格失配与热失配,从而会导致aln层中具有较多的位错和缺陷,该位错和缺陷会使aln层形成的生长界面较差,从而会导致后续制作的第一半导体层、有源层、第二半导体层中会产生较多的位错与缺陷,不利于发光二极管的质量,从而不利于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和静电释放(electro staticdischarge,esd)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可以提升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2、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在衬底上制作第一aln层;

4、在所述第一aln层表面制作第二aln层,所述第二aln层的生长温度高于所述第一aln层的生长温度,制作所述第二aln层时采用的v/iii比高于制作所述第一aln层时采用的v/iii比;

5、在所述第二aln层上制作交替层叠的m+1层第三aln层和m层第四aln层,所述第四aln层的生长温度低于所述第三aln层时的生长温度,制作所述第四aln层时采用的v/iii比低于制作所述第三aln层时采用的v/iii比;

6、在所述第三aln层上依次制作第一半导体层、有源层和第二半导体层。

7、可选地,制作所述第一aln层时采用的v/iii比为1500~2500;制作所述第二aln层时采用的v/iii比为6000~6500;制作所述第三aln层时采用的v/iii比为6000~6500;制作所述第四aln层时采用的v/iii比为2000~3000。

8、可选地,所述在衬底上制作第一aln层,包括:

9、在生长温度为900~1050℃,生长压力为50~100torr的环境下,采用流量为150~350sccm的tmal源,流量为15~25l/min的nh3,制作所述第一aln层。

10、可选地,在所述第一aln层表面制作第二aln层,包括:

11、采用脉冲原子层外延技术,在生长温度为1150~1250℃,生长压力为50~100torr的环境下,通入流量为250~500sccm的tmal源,采用1:1~1:3占空比通入流量为80~100l/min的nh3,制作所述第二aln层。

12、可选地,在所述第二aln层上制作交替层叠的m+1层第三aln层和m层第四aln层,包括:

13、在生长温度为1250~1350℃,生长压力为50~100torr的环境下,采用流量为250~500sccm的tmal源,流量为80~100l/min的nh3,制作所述第三aln层;

14、在生长温度为950~1100℃,生长压力为50~100torr,采用流量为200~400sccm的tmal源,流量为20~30l/min的nh3,制作所述第四aln层;

15、重复所述第三aln层和所述第四aln层的制作步骤,直到形成交替层叠的m+1层所述第三aln层和m层所述第四aln层。

16、可选地,所述m的取值范围为4~10。

17、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采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形成,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

18、衬底、第一aln层、第二aln层、交替层叠的m+1层第三aln层和m层第四aln层、第一半导体层、有源层和第二半导体层;

19、所述第一aln层、所述第二aln层、所述交替层叠的m+1层第三aln层和m层第四aln层、所述第一半导体层、所述有源层和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依次层叠在所述衬底。

20、可选地,所述第一aln层的厚度为50~100nm,所述第二aln层的厚度为300~500nm。

21、可选地,所述第三aln层的厚度为200~300nm,所述第四aln层的厚度为15~30nm。

22、可选地,所述m的取值范围为4~10。

2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24、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制作第一aln层时,采用较低的生长温度,以便于形成密度较高的成核中心,有利于后续膜层的制作,同时较低的生长温度有利于第一aln层进入三维生长模式。

25、制作第一aln层时采用的v/iii比较低,可以确保第一aln层在三维生长模式下形成的三维小岛的尺寸较大,有利于减少第一aln层形成的三维小岛的密度,减少第一aln层的三维小岛合并后形成的线缺陷的数量,以提升第一aln层及后续膜层的质量。

26、第二aln层的生长温度高于第一aln层,第二aln层为二维生长模式,会填平第一aln层形成的小岛,使小岛合并,在小岛合并的过程中湮灭位错,减少位错的数量。第三aln层的生长温度高于第四aln层,较高的生长温度可以使第三aln层进入二维生长模式。

27、第二aln层和第三aln层采用较高的v/iii比,可以确保制作第二aln层和第三aln层时al的迁移率,从而有利于al并入到晶格的最佳位置,提升第二aln层和第三aln层的质量,减少缺陷。

28、在第三aln层后制作第四aln层,第四aln层采用较低的低v/iii比,较低的v/iii比有利于第四aln层进行三维生长,且有利于三维生长形成的三维小岛的尺寸,第四aln层形成的三维小岛可以改变位错和缺陷的晶向,且在第三aln层和第四aln层交替制作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湮灭从底层延伸上来的位错,以减少位错的数量。

29、综上,在采用上述制作条件形成的第一aln层、第二aln层、第三aln层和第四aln层的共同作用下,为第一半导体层的制作提供高密度的成核中心,同时,可以减少缺陷和位错往上延伸,避免缺陷和位错延伸至第一半导体层、有源层和第二半导体层中,提升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和静电释放能力。另外,提升了最上方的第三aln层的质量,也即确保最上方的第三aln层为第一半导体层提供的生长界面较好,较好的生长界面有利于提升第一半导体层、有源层和第二半导体层的膜层质量,有利于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与静电释放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作所述第一aln层(101)时采用的v/iii比为1500~2500;制作所述第二aln层(102)时采用的v/iii比为6000~6500;制作所述第三aln层(103)时采用的v/iii比为6000~6500;制作所述第四aln层(104)时采用的v/iii比为2000~3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衬底(100)上制作第一aln层(101),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aln层(101)表面制作第二aln层(102),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aln层(102)上制作交替层叠的m+1层第三aln层(103)和m层第四aln层(104),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的取值范围为4~10。

7.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形成,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aln层(101)的厚度为50~100nm,所述第二aln层(102)的厚度为300~500n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aln层(103)的厚度为200~300nm,所述第四aln层(104)的厚度为15~30nm。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m的取值范围为4~10。

技术总结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属于发光器件领域。该方法包括:在衬底上制作第一AlN层;在所述第一AlN层表面制作第二AlN层,所述第二AlN层的生长温度高于所述第一AlN层的生长温度,制作所述第二AlN层时采用的V/III比高于制作所述第一AlN层时采用的V/III比;在所述第二AlN层上制作交替层叠的m+1层第三AlN层和m层第四AlN层,所述第四AlN层的生长温度低于所述第三AlN层时的生长温度,制作所述第四AlN层时采用的V/III比低于制作所述第三AlN层时采用的V/III比;在所述第三AlN层上依次制作第一半导体层、有源层和第二半导体层。技术研发人员:秦双娇,史炎,何治健,杨永辉,王周,高艳龙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京东方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2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1/18080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