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老年人跌倒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1 21:18:39
本技术涉及老年人监护,具体为一种老年人跌倒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的老年人跌倒报警器在使用的时候,因为跌倒报警器本身不具备手腕防损伤功能,所以一旦钢质构件的跌倒报警器长时间与老人手腕发生接触,就会导致手腕的损伤,进而使装置存在安全隐患;而且由于跌倒报警器本身不具备便拆功能,所以一旦跌倒报警器损坏,需要对其进行维护,此时就会增加维护时间,降低装置的工作效率;
2、申请号为202123256745.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老年人跌倒报警器,包括第一安装壳体和第二安装壳体,第一安装壳体顶端的两侧均可拆卸安装有连接螺栓,第二安装壳体顶端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连接通孔,连接螺栓的底端通过第一连接通孔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母,第一安装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防损伤设备,第一安装壳体的顶端焊接有安装设备,安装设备的内部卡接有跌倒报警器本体。上述方案中,跌倒报警器利用防损伤设备保证安装壳体不会与使用者的手腕发生接触,从而保证装置不会存在安全隐患,避免了因为跌倒报警器本身不具备手腕防损伤功能,所以一旦钢质构件的跌倒报警器长时间与老人手腕发生接触,就会导致手腕的损伤,进而使装置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3、但此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人体日常行为活动比较复杂,根据先验阈值的跌倒判别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判,单纯依据加速度传感器的信息难以进行跌倒行为的准确判断。
4、因此迫切地需要重新设计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的问题,提供一种老年人跌倒报警装置。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老年人跌倒报警装置,包括基体、绑带、加速度传感器、震动传感器、通信模块和处理器;基体固定连接于绑带,基体通过绑带穿戴于手臂,加速度传感器固定连接于基体并与处理器电连接,震动传感器固定连接于基体并与处理器电连接,通信模块固定连接于基体并与处理器电连接。
3、可选地,报警装置还包括呼救按钮,呼救按钮固定连接于基体并与处理器电连接。
4、可选地,报警装置还包括摄像头,摄像头固定连接于基体并与处理器电连接。
5、可选地,报警装置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固定连接于基体并朝向手臂侧。
6、可选地,报警装置还包括健康监测模块,健康监测模块固定连接于基体并与处理器电连接。
7、可选地,健康监测模块包括血氧仪、心率监控器和显示屏;血氧仪、心率监控器和显示屏均固定连接于基体并与处理器电连接。
8、可选地,处理器具体为树莓派。
9、可选地,报警装置还包括麦克风和语音识别系统,麦克风固定连接于基体并与处理器电连接。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当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加速度时,老人可能跌到,也可能只是作了甩手等日常动作,此时,若震动传感器也检测到震动,处理器才判定老人出现跌倒情况,通信模块将报警信号发送至紧急联系人或护理人员处,本实用新型大大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解决了现有技术容易误报的问题。
技术特征:1.一种老年人跌倒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绑带、加速度传感器、震动传感器、通信模块和处理器;基体固定连接于绑带,基体通过绑带穿戴于手臂,加速度传感器固定连接于基体并与处理器电连接,震动传感器固定连接于基体并与处理器电连接,通信模块固定连接于基体并与处理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年人跌倒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呼救按钮,呼救按钮固定连接于基体并与处理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年人跌倒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摄像头,摄像头固定连接于基体并与处理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年人跌倒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固定连接于基体并朝向手臂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年人跌倒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健康监测模块,健康监测模块固定连接于基体并与处理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老年人跌倒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健康监测模块包括血氧仪、心率监控器和显示屏;血氧仪、心率监控器和显示屏均固定连接于基体并与处理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年人跌倒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处理器具体为树莓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老年人跌倒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麦克风和语音识别系统,麦克风固定连接于基体并与处理器电连接。
技术总结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的问题,提供一种老年人跌倒报警装置,包括基体、绑带、加速度传感器、震动传感器、通信模块和处理器;基体固定连接于绑带,基体通过绑带穿戴于手臂,加速度传感器固定连接于基体并与处理器电连接,震动传感器固定连接于基体并与处理器电连接,通信模块固定连接于基体并与处理器电连接。当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加速度时,老人可能跌到,也可能只是作了甩手等日常动作,此时,若震动传感器也检测到震动,处理器才判定老人出现跌倒情况,通信模块将报警信号发送至紧急联系人或护理人员处,本技术大大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解决了现有技术容易误报的问题。技术研发人员:吉星羽,李旻泽,蔡喆,郭瀚文,杨书箫,张沁烨,王玉梓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玉梓技术研发日:20231129技术公布日:2024/7/18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1/18920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