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载逆变器功率器件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5:52:19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载逆变器功率器件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1、车载逆变器是将汽车电池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供给车内各种电气设备使用的装置,在逆变器中,功率器件是电能转换的核心部件,负责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由于功率器件工作时需要产生较多的热量,因此,逆变器的散热结构设计对于确保逆变器正常工作和延长使用寿命非常重要。
2、车载逆变器功率器件工作的时候,发热量较大,如果功率器件散热效果不好,就会造成且其温度过高,就可能会导致功率器件烧坏,进而导致整个电路板的损毁。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功率器件若是散热不够完善,可能会导致功率器件烧坏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2、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载逆变器功率器件的散热结构,其目的在于:解决功率器件若是散热不够完善,可能会导致功率器件烧坏的问题。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车载逆变器功率器件的散热结构,其包括下壳体与上壳体、安装在下壳体内部的电路板、安装在电路板表面的功率器件,所述下壳体的内部设有导热件,所述下壳体的内侧安装有散热件,所述上壳体的一侧设有快拆件,所述导热件包括卡接在下壳体内部的导热绝缘垫片,所述导热绝缘垫片的表面设有pi膜,所述导热绝缘垫片的底部设有传热板,所述传热板的底部安装有等距排列的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杆,pi膜含有石墨填料,可提高pi膜的导热性能。
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车载逆变器功率器件的散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热绝缘垫片位于电路板的底部,所述传热板卡接在下壳体的内部。
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车载逆变器功率器件的散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热件还包括开设在电路板表面的覆铜过孔,覆铜过孔为等距排列,覆铜过孔可以帮助散热,并提高功率器件的散热性能。
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车载逆变器功率器件的散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热杆的底部与下壳体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散热鳍片通过导热杆与下壳体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传热板位于导热杆的顶部,导热杆与散热鳍片可快速接触并吸收热量,并通过增加散热表面积,可以有效提高功率器件的散热效率。
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车载逆变器功率器件的散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散热件包括安装在下壳体两侧的散热扇与排风扇,所述散热扇与排风扇相互远离,所述下壳体的一侧且靠近排风扇的一侧开设有等距排列的散热孔,所述散热扇与排风扇均位于散热鳍片的两侧,通过散热件可在下壳体的内部形成空气对流,加快热量的排除。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车载逆变器功率器件的散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快拆件包括固定在下壳体顶部一侧的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与上壳体进行活动套接,所述上壳体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车载逆变器功率器件的散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快拆件还包括固定在下壳体表面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栓位于螺母的内部,且与其进行螺纹连接,快拆件可快速将上壳体与下壳体分离,使得工作人员可将对功率器件进行维修或更换。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导热件,可将功率器件的热量分散布局,可以将热能均匀分散到散热鳍片的表面,并降低温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且可以使散热面积更加均匀,散热更加充分,这有助于提高散热效率,保证电路板的正常工作,配合散热件使用便可解决功率器件会因为热量过高而受到损坏的问题。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散热件,在使用时,散热扇和排风扇可以增强空气对功率器件周围的热交换,提高散热效率,且可使空气流动起来,将热空气迅速带走,从而降低了功率器件的温度,加速热量传输和热量扩散,有效降低器件温度,配合导热件使用便可解决功率器件会因为热量过高而受到损坏的问题。
13、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快拆件,在使用时,可方便工作人员对功率器件维修或更换的操作,从而便可解决传统需要使用多组螺栓对上壳体与下壳体进行安装拆卸较为麻烦的问题。
技术特征:1.一种用于车载逆变器功率器件的散热结构,包括下壳体(1)与上壳体(2)、安装在下壳体(1)内部的电路板(3)、安装在电路板(3)表面的功率器件(3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的内部设有导热件(32),所述下壳体(1)的内侧安装有散热件(33),所述上壳体(2)的一侧设有快拆件(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载逆变器功率器件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绝缘垫片(323)位于电路板(3)的底部,所述传热板(324)卡接在下壳体(1)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载逆变器功率器件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32)还包括开设在电路板(3)表面的覆铜过孔(3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载逆变器功率器件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杆(326)的底部与下壳体(1)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散热鳍片(325)通过导热杆(326)与下壳体(1)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传热板(324)位于导热杆(326)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载逆变器功率器件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33)包括安装在下壳体(1)两侧的散热扇(331)与排风扇(332),所述散热扇(331)与排风扇(332)相互远离,所述下壳体(1)的一侧且靠近排风扇(332)的一侧开设有等距排列的散热孔(333),所述散热扇(331)与排风扇(332)均位于散热鳍片(325)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载逆变器功率器件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件(21)包括固定在下壳体(1)顶部一侧的转轴(211),所述转轴(211)的表面与上壳体(2)进行活动套接,所述上壳体(2)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12),所述固定板(21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2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载逆变器功率器件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件(21)还包括固定在下壳体(1)表面的连接板(214),所述连接板(2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母(215),所述螺栓(213)位于螺母(215)的内部,且与其进行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载逆变器功率器件的散热结构,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包括下壳体与上壳体、安装在下壳体内部的电路板、安装在电路板表面的功率器件,所述下壳体的内部设有导热件,所述下壳体的内侧安装有散热件,所述上壳体的一侧设有快拆件,所述导热件包括卡接在下壳体内部的导热绝缘垫片,所述导热绝缘垫片的表面设有P I膜,所述导热绝缘垫片的底部设有传热板,所述传热板的底部安装有等距排列的散热鳍片。本技术提供的用于车载逆变器功率器件的散热结构,通过设有导热件与散热件,可解决功率器件会因为热量过高而受到损坏的问题,且散热效果更好,效率更强。技术研发人员:赵晓峰,金学辉,周仁军,李森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艾斯派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18技术公布日:2024/7/29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01/24829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