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横梁、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19 14:35:48
本技术总地涉及车辆的车身结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横梁和车辆。
背景技术:
1、在现有的汽车中,前地板总成是车身下部非常重要的部件,承载前排座椅以及其他重要组成部分,前地板总成中通常设置有两根座椅横梁,用于安装固定座椅。座椅横梁是汽车在受到侧面碰撞时重要的传力路径(可参考图2),往往由于管线布置等原因需在前地板的中部形成凸出部(突变区域)避让高压线束及冷却管路,座椅横梁由于横跨前地板,所以对应也设置有凸出部(突变区域),造成座椅横梁存在形状突变区域,在受到侧面碰撞过程中座椅横梁凸出部失稳翻折,造成侵入量过大,从而影响驾驶室内人员安全。
2、目前常见的前地板总成100结构如图1、图3所示,包括前地板本体101、左门槛102、右门槛103、第一横梁104、第二横梁105;中央通道区域由于管线布置原因,前地板本体101、第一横梁104、第二横梁105的形状突变避让周边件,为保证侧面碰撞性能及座椅安装点区域的强度,如图3所示,第一横梁104内侧增加一块上加强板106,下面增加第一下加强板107、第二横梁105下面增加第二下加强板108,来提高薄弱区域的抵抗力。此种加强方式只能通过增加补丁板料厚度及提升板材牌号来实现截面刚度及强度,加强效果较差,且钣金的重量较重不利于轻量化设计,同时需要通过十几个焊点与座椅横梁相连,影响生产效率。
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前地板总成和车辆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在技术实现要素: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2、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座椅横梁,包括:
3、横梁本体,所述横梁本体设有容纳腔;
4、复材加强件,所述复材加强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5、可选地,还包括金属件,所述金属件设置在所述复材加强件与所述横梁本体内壁之间,所述金属件与所述横梁本体固定连接。
6、可选地,所述车辆座椅横梁为座椅前横梁,所述金属件设置在所述横梁本体对应车辆中央通道的区域。
7、可选地,所述复材加强件与所述横梁本体之间设有灌胶槽,所述灌胶槽用于灌注发泡胶。
8、可选地,所述金属件为l型金属件,所述l型金属件的一端与横梁本体焊接连接,所述l型金属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复材加强件连接。
9、可选地,所述复材加强件的表面设置有多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用于伸入所述发泡胶的内部。
10、可选地,所述复材加强件对应所述金属件设置有工艺孔,所述工艺孔用于焊枪伸入从而对所述金属件与所述横梁本体实施焊接。
11、可选地,所述复材加强件的两端和/或中部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所述复材加强件放入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时进行定位。
12、可选地,所述复材加强件的外形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形状相适配。
1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横梁。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座椅横梁和车辆,应对车辆座椅横梁突变区域设置有复材加强件,该复材加强件适用于变截面及小截面腔体的加强,不仅拥有吸收侧面碰撞的能力,而且具有抵抗柱碰的能力,对整车结构安全性贡献高,对舱内乘客的安全保障更高,并且可以有效减小舱内侵入量及提高电池的电芯安全。
技术特征:1.一种车辆座椅横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横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金属件,所述金属件设置在所述复材加强件与所述横梁本体内壁之间,所述金属件与所述横梁本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横梁为座椅前横梁,所述金属件设置在所述横梁本体对应车辆中央通道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件为l型金属件,所述l型金属件的一端与横梁本体焊接连接,所述l型金属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复材加强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材加强件对应所述金属件设置有工艺孔,所述工艺孔用于焊枪伸入从而对所述金属件与所述横梁本体实施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材加强件的两端和/或中部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所述复材加强件放入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时进行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材加强件的外形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形状相适配。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横梁。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座椅横梁和车辆。车辆座椅横梁包括横梁本体和复材加强件,所述横梁本体设有容纳腔,所述复材加强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本技术应对车辆座椅横梁突变区域设置有加强的新型结构,该结构适用于变截面及小截面腔体的加强,不仅拥有吸收侧面碰撞的能力,而且具有抵抗柱碰的能力。技术研发人员:刘飞,王天杰,余林龙,郭强,柳永斌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822技术公布日:2024/8/16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19/27575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