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和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19 15:01:21
本技术涉及车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和电动车。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电驱动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水冷方式无法直接冷却电机的定子,且冷却效果相对较差,导致水冷电机的效率较低;由此,提出了油冷电机,油冷方式可通过润滑油直接对电机的定子和转子进行冷却,且冷却效果相比于水冷电机的冷却效果有大幅度提升。
2、为了将减速器的油池内的润滑油泵送至电机处以对电机的定子和转子进行冷却,在壳体上通常需要设置电子油泵、换热器以及相应的油路,但是,增设这些零部件之后,往往会导致驱动装置的整体外型结构尺寸较大,导致驱动装置占用车辆上的较大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和电动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驱动装置的整体结构布局不合理,导致驱动装置占用车辆上的较大安装空间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装置,包括壳体、导油通道和换热器,其中,壳体具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置减速组件和电机组件,且电机组件与减速组件驱动连接;导油通道的第一端与减速组件的油池连通,导油通道的第二端与电机组件的冷却通道连通;换热器设置在导油通道上,并位于壳体的外表面处,以使油池内的润滑油经过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并流入冷却通道内;其中,在竖直方向上,换热器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不超过壳体的外轮廓线的最高位置。
3、进一步地,至少换热器设置在壳体的外表面的最低位置处。
4、进一步地,换热器与壳体可拆卸地连接。
5、进一步地,容纳腔包括第一子容纳腔和第二子容纳腔,壳体包括第一子壳体和第二子壳体,第一子壳体具有第一子容纳腔,第一子容纳腔用于容置减速组件;第二子壳体与第一子壳体连接,且第二子壳体具有第二子容纳腔,第二子容纳腔用于容置电机组件;其中,换热器设置在第一子壳体的外表面处;或,换热器设置在第二子壳体的外表面处。
6、进一步地,第一子壳体包括第一壳本体和第一法兰盘,第一壳本体具有第一子容纳腔;第一法兰盘与第一壳本体连接,并位于第一子容纳腔的腔口处;
7、第二子壳体包括第二壳本体和第二法兰盘,第二壳本体具有第二子容纳腔;第二法兰盘与第二壳本体连接,并位于第二子容纳腔的腔口处;第一子壳体和第二子壳体通过第一法兰盘与第二法兰盘连接,换热器设置在第一壳本体上。
8、进一步地,换热器位于第一壳本体上并与第一法兰盘相邻地设置。
9、进一步地,至少位于油池和换热器之间的导油通道开设在壳体上。
10、进一步地,至少开设有导油通道处的壳体的厚度大于壳体的其他位置处的厚度。
11、进一步地,至少容置有减速组件的容纳腔的腔壁面处开设有通油孔,且通油孔与位于油池和换热器之间的导油通道连通,以使油池内的润滑油流入减速组件中的差速器处进行润滑作业。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为上述的驱动装置。
13、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换热器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设置成不超过壳体的外轮廓线的最高位置的结构形式,确保换热器的增设不会导致整个驱动装置的外形轮廓变大,导致需要额外占用电动车的安装空间,充分利用了壳体的外表面安装空间,确保驱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紧凑性。
技术特征:1.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换热器(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外表面的最低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30)与所述壳体(10)可拆卸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包括第一子容纳腔和第二子容纳腔,所述壳体(10)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30)位于所述第一壳本体(111)上并与所述第一法兰盘(112)相邻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位于所述油池和所述换热器(30)之间的所述导油通道(20)开设在所述壳体(1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开设有所述导油通道(20)处的所述壳体(10)的厚度大于所述壳体(10)的其他位置处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容置有所述减速组件的容纳腔的腔壁面处开设有通油孔(13),且所述通油孔(13)与位于所述油池和所述换热器(30)之间的所述导油通道(20)连通,以使所述油池内的润滑油流入所述减速组件中的差速器(40)处进行润滑作业。
10.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驱动装置和电动车,驱动装置包括壳体、导油通道和换热器,其中,壳体具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置减速组件和电机组件,且电机组件与减速组件驱动连接;导油通道的第一端与减速组件的油池连通,导油通道的第二端与电机组件的冷却通道连通;换热器设置在导油通道上,并位于壳体的外表面处,以使油池内的润滑油经过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并流入冷却通道内;其中,在竖直方向上,换热器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不超过壳体的外轮廓线的最高位置。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驱动装置的整体结构布局不合理,导致驱动装置占用车辆上的较大安装空间的问题。技术研发人员:胡瑜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22技术公布日:2024/8/16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19/27716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