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建筑材料工具的制造及其制品处理技术 > 一种用于双钢管模架的钢管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用于双钢管模架的钢管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30 14:35:16

本技术涉及建筑脚手架施工,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双钢管模架的钢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在建设工程模架使用脚手架的过程中,尤其是使用盘扣式支撑体系的过程中,梁底需要采用双钢管作为主龙骨,当主龙骨采用顶托支撑时,梁底支撑立杆与梁侧立杆处于同一直线上,施工现场因为空间尺寸较小的问题,从而选择短钢管,不仅增加了施工现场工作量,并且短钢管两端无固定,容易滑动,进而导致形成的稳固支撑体系不够牢固,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撑托盘撑托时间一旦较长,容易引起撑托盘变形,进而导致梁底受力不均匀,容易形成质量缺陷,影响施工质量。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应用于采用双钢管作为主龙骨的钢管扣件,现有的扣件一般为单独的扣件或者直角扣件,能够实现一根或两根钢管的连接,但是双钢管的模架需要使用三扣件进行连接,而现有的扣件结构均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在施工现场多采用三个扣件焊接在一起的连接方式,焊接后扣件的打开角度受限,使用不便,而且无法重复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双钢管模架的钢管连接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双钢管模架的钢管连接结构,利用连接座实现扣件的相互连接,不影响扣件的开合,且能实现稳定连接。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用于双钢管模架的钢管连接结构,包括扣件和连接座,所述扣件设置在钢管上,所述连接座位于扣件的交汇点处,并与扣件可拆卸连接;

4、所述扣件包括卡环和连接杆,所述卡环包括锁固端和连接端,所述卡环的连接端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杆设在卡环的连接端上,所述连接杆的外端可拆卸连接在连接座上。

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杆可拆卸连接在连接孔中。

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为矩形块,所述连接孔间隔设置在连接座上,分别设在连接座的表面上。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垂直于扣件的卡扣轴线设置,并位于扣件连接端的后侧。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与连接孔通过螺纹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焊接连接在卡环上。

10、进一步地,所述卡环的连接端通过销轴相互连接,所述卡环的锁固端通过螺栓相互连接。

11、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2、利用连接座进行三扣件的连接,在保证了扣件的连接稳定可靠的情况下,实现了扣件的可拆卸连接,不影响扣件的正常开合,且将扣件卸下后仍然能够正常使用,不影响扣件的重复使用;

13、利用连接座进行扣件的连接,实现了单钢管和双钢管主龙骨的固定连接,避免了平行双钢管连接时两个钢管不在同一标高,并且不需要使用短钢管,不仅能够减少施工现场工作量,形成稳固的支撑体系,而且能够增加模架体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不需要使用撑托盘,进而避免了撑托盘时间使用较长,容易引起撑托盘变形的问题,保证了梁底受力均匀,不会形成质量缺陷,提高施工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双钢管模架的钢管连接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扣件(1)和连接座(2),所述扣件(1)设置在钢管上,所述连接座(2)位于扣件(1)的交汇点处,并与扣件(1)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钢管模架的钢管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座(2)上设有连接孔(21),所述连接杆(12)可拆卸连接在连接孔(2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双钢管模架的钢管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座(2)为矩形块,所述连接孔(21)间隔设置在连接座(2)上,分别设在连接座(2)的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钢管模架的钢管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杆(12)垂直于扣件(1)的卡扣轴线设置,并位于扣件(1)连接端的后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双钢管模架的钢管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杆(12)与连接孔(21)通过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钢管模架的钢管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杆(12)焊接连接在卡环(1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钢管模架的钢管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卡环(11)的连接端通过销轴相互连接,所述卡环(11)的锁固端通过螺栓相互连接。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双钢管模架的钢管连接结构,包括扣件和连接座,所述扣件设置在钢管上,所述连接座位于扣件的交汇点处,并与扣件可拆卸连接。本技术利用连接座进行扣件的连接,实现了单钢管和双钢管主龙骨的固定连接,避免了平行双钢管连接时两个钢管不在同一标高,并且不需要使用短钢管,不仅能够减少施工现场工作量,形成稳固的支撑体系,而且能够增加模架体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不需要使用撑托盘,进而避免了撑托盘时间使用较长,容易引起撑托盘变形的问题,保证了梁底受力均匀,不会形成质量缺陷,提高施工质量。技术研发人员:孙保寿,赵帅普,孙治民,许广胜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117技术公布日:2024/8/27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30/28285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