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电池的极柱总成、电池壳体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  正文

电池的极柱总成、电池壳体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30 15:03:11

本技术涉及电池,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的极柱总成、电池壳体及电池。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通常将电池的外壳减薄以扩大电池内部容积,进而提高能量密度,同时为了保证薄壁外壳的密封性,通常将注液孔设置在电池极柱上。然而,电池极柱需要与电池内部的极耳相连接,极耳作为电池内部的关键部件,其结构较为精细,在实际的注液工序中,将注液孔设置在电池极柱上,极耳容易受到电解液的冲击,一旦发生较大冲击,极耳可能会出现变形、断裂甚至脱落的严重问题。

2、尽管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精确控制注液量及注液速度来避免电解液对极耳的冲击,然而,这种方法的效果有限,并不能完全防止极耳受到电解液的冲击。因此,还需要寻求其他更为有效的措施来进一步保护极耳。

3、鉴于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的电池的极柱总成、电池壳体及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仅通过控制注液量和注射速度无法充分防止电池极耳受电解液冲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电池的极柱总成、电池壳体及电池,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仅通过控制注液量和注射速度无法充分防止电池极耳受电解液冲击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极电池的柱总成,用于与极耳连接,以形成正极或负极,包括内极柱和内绝缘件:所述内极柱设置有柱体,所述柱体设置有焊接区以及注液孔,所述焊接区的端面一端内折形成焊接面,所述注液孔的注液端位于电池壳体外部的所述柱体的端面上,所述注液孔的出液端位于所述电池壳体内部的所述焊接区的端面上,以使得所述注液孔能够将所述电池壳体的内外部相连通;所述内绝缘件包括第一内绝缘件和第二内绝缘件,所述第一内绝缘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内绝缘件的上方,以使得所述第二内绝缘件能够支撑并固定所述第一内绝缘件,所述第一内绝缘件设置有挡流块,所述挡流块与所述注液孔的出液端相对设置。

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绝缘件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内侧壁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内绝缘件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电池壳体相适配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支撑所述电池壳体。

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绝缘件设置有与所述内侧壁贴合的第一贴合部,所述第一贴合部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一贴合部朝向所述电池壳体的内侧面至少设置一个卡槽以及设置至少一个极柱封装接口,所述极柱封装接口设置于所述卡槽内。

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绝缘件靠近所述电池壳体的底面一侧设置有第二贴合部,所述第二贴合部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部一体连接,一侧与所述第一贴合部一体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所述第一内绝缘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相适配的第二卡接结构,所述第一内绝缘件与第二内绝缘件通过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卡接。

7、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设置有流通孔,所述流通孔用于电解液的流通。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绝缘件还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内绝缘件的主体的中部一体连接,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内绝缘件的主体。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绝缘件的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电池顶盖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内绝缘件与所述电池顶盖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卡接。

10、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电池壳体,包括如上述任一所述的电池的极柱总成。

11、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出一种电池,包括电芯,所述电芯设置有极耳,所述极耳位于所述电芯的两端;以及如上所述的电池的极柱总成,所述电池的极柱总成的内极柱中的所述焊接区与所述极耳连接。

12、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的极柱总成,用于与极耳连接,以形成正极或负极,包括内极柱和内绝缘件,所述内极柱设置有柱体,所述柱体设置有焊接区以及注液孔,所述焊接区的端面一端内折形成焊接面,所述注液孔的注液端位于所述电池壳体外部的所述柱体的端面上,所述注液孔的出液端位于所述电池壳体内部的所述焊接区的端面上,以使得所述注液孔能够将所述电池壳体的内外部相连通;所述内绝缘件包括第一内绝缘件和第二内绝缘件,所述第一内绝缘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内绝缘件的上方,以使得所述第二内绝缘件能够支撑并固定所述第一内绝缘件,所述第一内绝缘件设置有挡流块,所述挡流块与所述注液孔的出液端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的极柱总成在实际注液工序中,电解液通过注液孔的注液端注入并从出液端高速流出时,与注液孔的出液端相对设置的挡流块,将极耳隔离在挡流块的一面,挡流块与极耳相背离的另一面能够从正面阻挡电解液对极耳的冲击,从而使得电解液由挡流块的两侧向外流动,进而避免电池极耳在注液工序中直接受到电解液的冲击,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仅通过控制注液量和注射速度无法充分防止电池极耳受电解液冲击的技术问题。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申请的电池壳体,包括上述电池的极柱总成。可以理解的是,该电池壳体可以具有上述电池的极柱总成的所有技术特征及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申请的电池,包括电芯,所述电芯设置有极耳,所述极耳位于所述电芯的两端;以及上述电池的极柱总成,所述电池的极柱总成的内极柱中的所述焊接区与所述极耳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该电池可以具有上述电池的极柱总成的所有技术特征及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的极柱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极柱和内绝缘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极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绝缘件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内侧壁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内绝缘件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电池壳体相适配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支撑所述电池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的极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绝缘件设置有与所述内侧壁贴合的第一贴合部,所述第一贴合部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一贴合部朝向所述电池壳体的内侧面至少设置一个卡槽以及设置至少一个极柱封装接口,所述极柱封装接口设置于所述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的极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绝缘件靠近所述电池壳体的底面一侧设置有第二贴合部,所述第二贴合部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部一体连接,一侧与所述第一贴合部一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的极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所述第一内绝缘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相适配的第二卡接结构,所述第一内绝缘件与第二内绝缘件通过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的极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设置有流通孔,所述流通孔用于电解液的流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极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绝缘件还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内绝缘件的主体的中部一体连接,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内绝缘件的主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的极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绝缘件的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电池顶盖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内绝缘件与所述电池顶盖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卡接。

9.一种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的极柱总成。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一种电池的极柱总成、电池壳体及电池,电池的极柱总成包括内极柱和内绝缘件,内极柱设置焊接区和注液孔,注液孔的注液端位于电池壳体外部的柱体的端面上,注液孔的出液端位于电池壳体内部的焊接区的端面上,注液孔将电池壳体的内外部相连通;内绝缘件包括第一内绝缘件,第一内绝缘件设置挡流块,挡流块与注液孔的出液端相对设置。本技术在实际注液时,电解液通过注液端注入并从出液端高速流出时,与注液孔的出液端相对设置的挡流块,将极耳隔离在挡流块的一面,挡流块与极耳相背离的另一面从正面阻挡电解液对极耳的冲击,从而使得电解液由挡流块的两侧向外流动,进而避免电池极耳在注液工序中直接受到电解液的冲击。技术研发人员:姜蔚然,陈剑伟,李水源,陈泰星,李文亮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718技术公布日:2024/8/27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30/28529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