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仪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9-14 14:26:28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美容仪。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一些美容仪通常采用射频(rf)技术。射频是一种电磁波,其具有能量,且具有穿透力。在使用美容仪时,射频穿过用户表皮、抵达真皮,且电磁能转化成热能,从而对真皮进行轻度的、可控的烧灼,以破坏真皮里现有的(尤其是略老化的)胶原蛋白,由此激发皮肤的修复机制,生产新的胶原蛋白来替代被热能损坏的胶原蛋白。
2、但是,由于美容仪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因此需要对美容仪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主要提供一种美容仪,以解决美容仪的散热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美容仪。该美容仪包括电极、散热件和壳体。壳体包括工作头和壳本体,所述壳本体在一端具有开口,所述工作头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开口处,所述电极安装于所述工作头,所述散热件安装在壳本体内。其中,所述散热件包括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散热本体以及朝所述散热本体的第一侧凸出的安装凸部,所述安装凸部位于所述壳本体的开口内,所述工作头与所述安装凸部连接。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头包括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倾斜设置的顶板,所述顶板具有工作面,所述电极暴露于所述工作面,所述顶板与所述安装凸部连接。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凸部具有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倾斜设置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朝向所述顶板设置,所述顶板连接于所述安装面。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面至少部分被配置为突出于所述开口;和/或,所述安装凸部具有与所述安装面倾斜设置的侧表面;所述侧表面朝向所述开口的内侧面,且与所述内侧面之间存在间隙;和/或,所述安装面与所述散热本体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40度。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包括镂空部,所述镂空部位于所述安装凸部和/或所述散热本体。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头包括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倾斜设置的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安装凸部连接,所述安装凸部具有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倾斜设置的安装面和侧表面,所述安装面朝向所述顶板设置,所述镂空部贯穿所述侧表面与所述散热本体的第二侧的侧面。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镂空部包括第一镂空部和第二镂空部。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凸部包括具有所述安装面的安装板和连接所述散热本体和所述安装板的连接部,所述安装板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倾斜设置。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呈三角形结构,其第一边与所述安装板连接,第二边与所述散热本体连接,第三边与所述安装凸部的安装面形成在85度至95度范围内的夹角;和/或,所述工作头上凸设有固连柱,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连接孔,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固连柱连接,以使所述工作头与所述安装凸部连接。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本体远离所述安装凸部的一端靠近所述壳体的后侧板设置;和/或,所述散热本体远离所述安装凸部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前侧板连接。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后侧板均为长度方向上的弧形板,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后侧板之间的间距在所述壳体的尾部朝头部的方向上至少部分逐渐增大,以使:所述散热本体远离所述安装凸部的一端靠近所述壳体的后侧板设置,且所述散热本体远离所述安装凸部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前侧板连接。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美容仪还包括主控电路板,所述主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主控电路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主控电路板安装在所述散热本体上。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控电路板与所述散热本体间隔设置;和/或,所述主控电路板位于所述散热本体的第二侧。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本体上设有支撑柱,所述主控电路板由所述支撑柱支撑而与所述散热本体间隔设置。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本体于所述开口的周缘处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工作头包括顶板和连接于所述顶板周缘的环形侧板,所述电极安装于所述顶板和/或环形侧板,所述顶板和/或环形侧板与所述安装凸部连接,所述环形侧板的下端抵接于所述容置槽内。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本体包括前侧保护板、呈环形设置的连接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前侧保护板两侧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所述连接板的外周缘连接于所述前侧保护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与右侧板的上侧缘均凸出于所述连接板,以在所述左侧板、右侧板与连接板之间形成所述容置槽。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侧保护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与所述连接板一体连接;和/或,所述前侧保护板的上侧缘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壳本体还包括前盖,所述前盖设于所述前侧保护板的前侧面,所述前盖的上侧缘凸出于所述连接板,以用于形成所述容置槽;和/或,所述壳体还包括后侧板,所述后侧板与所述前侧保护板相对设置,所述后侧板的上侧缘凸出于所述连接板,以用于形成所述容置槽;所述连接板包括与所述前侧保护板相对设置的后板,所述后板、左侧板的后侧缘与右侧板的后侧缘之间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后侧板包括内壳后盖和设于所述内壳后盖的后侧的后盖,所述内壳后盖安装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后盖的上侧缘凸出于所述连接板,以用于形成所述容置槽。和/或,所述连接板包括设于所述左侧板内侧的左板、设于所述右侧板内侧的右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前侧保护板的前板,所述左板与所述前板的连接处与所述顶板连接,和/或,所述右板与所述前板的连接处与所述顶板连接。和/或,所述环形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前围板和后围板,所述前围板与所述顶板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和/或,所述前围板的凸设高度大于所述后围板的凸设高度;和/或,所述环形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左围板和右围板,所述左围板与所述顶板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和/或,所述右围板与所述顶板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和/或,所述左围板的凸设高度从前向后逐渐减小,和/或,所述右围板的凸设高度从前向后逐渐减小;和/或,所述环形侧板的下端端面凸设有限位环凸,所述限位环凸抵接在所述容置槽内;和/或,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具有连接通孔的连接柱,所述顶板通过所述连接通孔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板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头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所述壳本体可拆卸地连接,并覆盖所述开口;和/或,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凸部与所述工作头可拆卸地连接;和/或,所述散热本体整体呈板状。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美容仪还包括冷敷件和制冷件,所述冷敷件具有接触面和传导面,所述接触面用于接触皮肤部位;所述制冷件的制冷侧与所述冷敷件的所述传导面热耦合,以对所述冷敷件降温,所述散热件与所述制冷件的发热侧热耦合,以对所述制冷件进行散热。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敷件为透光晶体,所述透光晶体安装于所述工作头,所述接触面外露于所述工作头,所述传导面与所述接触面相对设置,所述制冷件设于所述传导面的远离所述接触面的一侧。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凸部朝向所述透光晶体的一侧凸设有挡壁,所述挡壁围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所述制冷件。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美容仪还包括按键电路板和主控电路板,所述主控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散热本体的第二侧,所述按键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散热本体的第一侧。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键电路板与所述安装凸部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主控电路板至少部分与所述安装凸部相对设置;和/或,所述散热本体与所述壳本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以容纳按键组件。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前侧板的内侧面设有朝所述后侧板凸设的安装柱,所述散热本体远离所述安装凸部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柱,以使所述散热本体远离所述安装凸部的一端靠近所述壳体的后侧板设置,且所述散热本体远离所述安装凸部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壳体的前侧板连接。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作面呈梯形或大致梯形;和/或,所述电极包括中心电极、上电极、右电极、下电极、左电极、上边沿电极、左边沿电极和右边沿电极;所述中心电极设置在所述工作面上,所述上电极、右电极、下电极和左电极设置在所述工作面上且围绕所述中心电极,所述上边沿电极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上边沿,所述左边沿电极和右边沿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左右边沿。
2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美容仪,其包括电极、散热件和壳体,壳体包括工作头和壳本体,所述壳本体在一端具有开口,工作头设于壳本体的开口处,所述电极安装于所述工作头,所述散热件安装在壳本体内;其中,所述散热件包括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散热本体以及朝所述散热本体的第一侧凸出的安装凸部,所述安装凸部位于所述壳本体的开口内,所述工作头与所述安装凸部连接;从而,本技术实施例的美容仪通过设置散热件,可将工作头上的电子部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件行散发,从而降低工作头的温度。
29、而且,通过直接将工作头与散热件连接,可利用散热件对工作头进行固定,或可利用工作头对散热件进行固定,这样可减少对工作头和/或散热件的进行固定的部件,从而可简化壳体内部结构,且可使工作头离散热件更近,以便于散热。再者,散热件对工作头可起到支撑作用。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14/29408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