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供热炉灶,通风,干燥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提升换热效率的管壳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提升换热效率的管壳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9-19 14:41:47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具体涉及一种提升换热效率的管壳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1、换热器是一种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也称为热交换器,换热器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直接接触式、蓄能式和间壁式三种类型,其中直接接触式换热器是最常见的一种,它通过两种流体直接接触来实现热量传递;蓄能式换热器则是通过储存热量来实现热量传递;间壁式换热器则是通过固体材料来实现热量传递。

2、间壁式换热器则是冷、热两种介质被固体间壁隔开,并通过间壁进行热量交换,根据结构不同可分为管式、板式等,其中管壳式换热器又称列管式换热器,目前管壳式换热器在使用时,热流体的温度只能通过接触管束的外壁向管束中心传递,使得在换热时管束中心处的温度低于管束侧壁处,降低了换热的效率,为此提出一种提升换热效率的管壳式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热流体的温度只能通过接触管束的外壁向管束中心传递,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升换热效率的管壳式换热器。

2、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提升换热效率的管壳式换热器,包括:

4、管壳;

5、第一引导件,设置在管壳外侧,用于引导加热液体进行流动,所述第一引导件包括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所述第一固定壳外侧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设有隔板,且隔板与第一固定壳相连接;

6、第二引导件,设置在管壳内部,用于对待加热液体进行导流;

7、换热管,设置在管壳内部,用于加热液体和待加热液体热量的交换,所述换热管与支撑板相连接,所述换热管内部设有换热柱,所述换热柱和换热管之间设有导热块,所述换热柱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有第一螺旋板,所述换热柱一端设有连通管。

8、进一步地,所述管壳外侧设有多个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外侧设有固定板,所述管壳内部设有挡水板,所述管壳两端还设有用于对所述换热管提供支撑的支撑板。

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分布在管壳两端,且支撑板分别与第二固定壳和第一固定壳相连接,所述支撑板内部分别开设有多个固定孔和通孔。

10、进一步地,所述挡水板与管壳的长度相等,且两端均与支撑板相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引导件包括出液管和进液管,所述出液管和进液管与第一固定壳相连接,所述出液管和进液管一端均设有储存盒,且进液管、出液管均与储存盒相连通,所述储存盒外侧均设有多个导通管,且导通管与储存盒相连通。

12、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与固定孔相对应,所述换热柱另一端与导通管相连通,所述换热管内部还设有用于延长加热液体流动路径的导流件和用于对所述换热管进行安装的连接件。

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横杆,所述横杆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且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分别与换热管、换热柱相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导流件包括第二连接杆和多个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外侧设有第二螺旋板,所述第二连接杆外侧设有多个挡板。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螺旋板与第一螺旋板的旋向相反。

16、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呈d状,且相邻挡板呈180°交错。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8、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引导件、管壳、第二引导件和换热管的设置,实现了通过第一固定壳、第二固定壳、管壳、换热管、换热柱和空腔的配合,使得热流体分别从换热柱中心和外侧流过,增加换热面积的同时避免热流体的温度只能通过接触管束的外壁向管束中心传递,提高了换热效率。

19、通过第一螺旋板和导流组件的设置,实现了通过第一螺旋板、第二螺旋板和挡板的配合,从而对热流体和待加热流体进行引导,增加热流体和待加热流体换热的时间,确保换热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提升换热效率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换热效率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1)外侧设有多个连接块(101),所述连接块(101)外侧设有固定板(102),所述管壳(1)内部设有挡水板(103),所述管壳(1)两端还设有用于对所述换热管(4)提供支撑的支撑板(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升换热效率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分布在管壳(1)两端,且支撑板(5)分别与第二固定壳(202)和第一固定壳(201)相连接,所述支撑板(5)内部分别开设有多个固定孔(501)和通孔(50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升换热效率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103)与管壳(1)的长度相等,且两端均与支撑板(5)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换热效率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件(3)包括出液管(303)和进液管(302),所述出液管(303)和进液管(302)与第一固定壳(201)相连接,所述出液管(303)和进液管(302)一端均设有储存盒(301),且进液管(302)、出液管(303)均与储存盒(301)相连通,所述储存盒(301)外侧均设有多个导通管(304),且导通管(304)与储存盒(301)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升换热效率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4)与固定孔(501)相对应,所述换热柱(402)另一端与导通管(304)相连通,所述换热管(4)内部还设有用于延长加热液体流动路径的导流件(7)和用于对所述换热管(4)进行安装的连接件(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提升换热效率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6)包括横杆(603),所述横杆(603)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固定环(601)和第二固定环(602),且第一固定环(601)、第二固定环(602)分别与换热管(4)、换热柱(402)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提升换热效率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7)包括第二连接杆(704)和多个第一连接杆(701),所述第一连接杆(701)外侧设有第二螺旋板(703),所述第二连接杆(704)外侧设有多个挡板(70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提升换热效率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板(703)与第一螺旋板(404)的旋向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提升换热效率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702)呈d状,且相邻挡板(702)呈180°交错。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提升换热效率的管壳式换热器,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包括:管壳;第一引导件,设置在管壳外侧,用于引导加热液体进行流动,所述第一引导件包括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所述第一固定壳外侧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设有隔板,且隔板与第一固定壳相连接;第二引导件,设置在管壳内部,用于对待加热液体进行导流。本技术通过第一引导件、管壳、第二引导件和换热管的设置,实现了通过第一固定壳、第二固定壳、管壳、换热管、换热柱和空腔的配合,使得热流体分别从换热柱中心和外侧流过,增加换热面积的同时避免热流体的温度只能通过接触管束的外壁向管束中心传递,提高了换热效率。技术研发人员:吴明泽,马春生,张启龙,陈丹茜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同创化学(山东)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04技术公布日:2024/9/17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19/29967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