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环保节能,再生,污水处理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工业超氧水生成设备  >  正文

一种工业超氧水生成设备

  • 国知局
  • 2024-09-23 14:59:52

本技术涉及超氧水生成,特别是涉及一种工业超氧水生成设备。

背景技术:

1、人们把含有臭氧的水叫做臭氧水。臭氧水具有极强的氧化性,是广谱消毒杀菌剂,能杀灭物体表面的细菌病毒,去除果蔬残留农药,且无二次污染。臭氧水产生机广泛应用于食品厂、化妆品厂、制药厂。

2、臭氧制作中,为了使水体中的臭氧达到人们所需要的浓度,需要持续的将臭氧通入水体中,使臭氧溶解于水体。但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臭氧会脱离水体涌向外界,臭氧和水的混合效率低,大大限制了高浓度臭氧水的应用,臭氧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超氧水生成设备,通过气体的细化和二次的气液混合,提高氧气和水的混合效率,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工业超氧水生成设备,包括机体和机盖,所述机体的内部一侧设置有臭氧水罐,所述机体的另一侧顶部设置有水质净化器,所述水质净化器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另一端连接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通过纯水管连接有射流混合器,所述射流混合器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管连接有螺旋混合器,所述螺旋混合器的输出端通过输出管连接至所述臭氧水罐的底部,所述机体内设置有臭氧产生器,所述臭氧产生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气体细化器,所述气体细化器的输出端通过输气管连接至射流混合器。

3、进一步地,所述水质净化器输出的纯水经三通接头一路提供给增压泵,另一路连接至臭氧产生器的纯水输入端。

4、进一步地,所述气体细化器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管、中管和下管,所述上管的底端和所述中管的顶端螺纹连接,所述下管的顶端与所述中管的底端螺纹连接,所述中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细化片,所述细化片位于所述下管与所述中管之间以及所述上管与所述中管之间。

5、进一步地,所述细化片边缘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密封垫。

6、进一步地,所述螺旋混合器包括位于输入端一侧的加压腔,所述加压腔的输出端连接有螺旋混合管。

7、进一步地,所述螺旋混合管的内壁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浆片。

8、进一步地,所述浆片的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凸条。

9、有益效果

10、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11、臭氧和纯水经过射流混合器和螺旋混合器这两个部件的气液混合,臭氧经气体细化器细化成小气泡,极大提高臭氧和纯水的混合效率,提高臭氧利用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工业超氧水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和机盖,所述机体的内部一侧设置有臭氧水罐,所述机体的另一侧顶部设置有水质净化器,所述水质净化器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另一端连接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通过纯水管连接有射流混合器,所述射流混合器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管连接有螺旋混合器,所述螺旋混合器的输出端通过输出管连接至所述臭氧水罐的底部,所述机体内设置有臭氧产生器,所述臭氧产生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气体细化器,所述气体细化器的输出端通过输气管连接至射流混合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超氧水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净化器输出的纯水经三通接头一路提供给增压泵,另一路连接至臭氧产生器的纯水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超氧水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细化器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管、中管和下管,所述上管的底端和所述中管的顶端螺纹连接,所述下管的顶端与所述中管的底端螺纹连接,所述中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细化片,所述细化片位于所述下管与所述中管之间以及所述上管与所述中管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业超氧水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化片边缘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密封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超氧水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混合器包括位于输入端一侧的加压腔,所述加压腔的输出端连接有螺旋混合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工业超氧水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混合管的内壁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浆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工业超氧水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浆片的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凸条。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超氧水生成设备,包括机体和机盖,所述机体的内部一侧设置有臭氧水罐,所述机体的另一侧顶部设置有水质净化器,所述水质净化器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另一端连接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通过纯水管连接有射流混合器,所述射流混合器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管连接有螺旋混合器,所述螺旋混合器的输出端通过输出管连接至臭氧水罐的底部,所述机体内设置有臭氧产生器,所述臭氧产生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气体细化器,所述气体细化器的输出端通过输气管连接至射流混合器。本技术通过气体的细化和两次的气液混合,提高氧气和水的混合效率,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问题。技术研发人员:曾宏,王振泉,黄志明,张少勇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泉州师范学院技术研发日:20240124技术公布日:2024/9/1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23/30515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