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环保节能,再生,污水处理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应用于缺氧池的碳源投加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应用于缺氧池的碳源投加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9-23 14:59:19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池投加碳源,具体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缺氧池的碳源投加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的碳源投加装置基本具备混合、储存、投加功能,碳源投加装置一般设于生化池的池边地面上,这种结构存在以下不足:占用地面以上的空间较多、原料(碳源和水)的投入口与地面有高度差,造成补料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缺氧池的碳源投加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应用于缺氧池的碳源投加装置,包括:

4、中空壳体,顶部开设有用于投入碳源和水的第一开口,嵌设于缺氧池的进水段;

5、泵送组件,包括进水结构、水泵、连通管和排液管,所述进水结构设于所述中空壳体的内壁、且开设有若干进水孔,所述水泵设于所述中空壳体的内壁、并通过所述连通管与所述进水结构的输出端接通,所述排液管呈u字形、一端与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悬空于缺氧池的上方用于排出碳源溶液;

6、搅拌组件,包括若干搅拌部、设于所述搅拌部上的若干搅拌叶片,若干所述搅拌板可转动的设于所述中空壳体的内底壁和/或远离所述泵送组件的一侧壁上。

7、优选的,所述进水结构包括由上至下布置于的第一中空管、第二中空管和第三中空管,所述第一中空管、所述第二中空管和所述第三中空管分别沿所述中空壳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并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所述进水孔包括沿所述第一中空管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第一孔位、沿所述第二中空管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第二孔位、以及沿所述第三中空管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的若干第三孔位。

8、优选的,还包括:

9、高水位传感器,设于所述中空壳体的内壁、位于所述第一中空管的一侧;

10、中水位传感器,设于所述中空壳体的内壁,位于所述第二中空管的一侧;

11、低水位传感器,设于所述中空壳体的内壁,位于所述第三中空管的一侧;

12、信息处理组件,所述高水位传感、所述中水位传感器、所述低水位传感器分别于所述信息处理组件电信号连接,所述水泵设有三个,三个水泵分别对应所述第一中空管、所述第二中空管以及所述第三中空管设置,三个所述水泵分别与所述信息处理组件电信号连接。

13、优选的,所述排液管包括至少一对第一管体、至少一对第二管体和至少一对第三管体,所述第一管体通过所述第一中空管与所述中空壳体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二管体通过所述第二中空管与所述中空壳体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三管体通过所述第三中空管与所述中空壳体的内腔相通。

14、优选的,还包括:

15、第一滤网,设于所述第一中空管上,与所述第一孔位一一对应;

16、第二滤网,设于所述第二中空管上,与所述第二孔位一一对应;

17、第三滤网,设于所述第三中空管上,与所述第三孔位一一对应。

18、优选的,还包括:

19、防护组件,设于所述中空壳体的顶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的第二开口。

20、优选的,所述防护组件包括若干向靠近所述中空壳体的内腔倾斜的倾斜板,若干所述倾斜板围绕形成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倾斜板上开设有供所述排液管对应的穿孔。

21、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还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的转轴传动连接的搅拌杆,所述搅拌部同轴设于所述搅拌杆上;所述中空壳体的内底壁和/或远离所述泵送组件的一侧壁为中空夹层结构,所述电机设于所述中空夹层结构内。

22、优选的,还包括:

23、加热组件,设于所述中空夹层结构中,能够持续为碳源溶液加热。

24、优选的,还包括:

25、吊环,设于所述中空壳体的顶部。

2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缺氧池的进水段(厌氧池与缺氧池之间)向地面以下挖出中空凹穴,将中空壳体嵌设于前述中空凹穴内,进而减少地面以上的占用空间,并且降低了第一开口的高度,从而方便物料员进行原料的补充,在相同容积的情况下、第一开口的口径比现有技术的漏斗式进料口的口径更大,更利于大批量的碳源投放;利用搅拌组件作用于碳源和水以制得碳源溶液,通过泵送组件将碳源溶液抽送至缺氧池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缺氧池的碳源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缺氧池的碳源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结构包括由上至下布置于的第一中空管、第二中空管和第三中空管,所述第一中空管、所述第二中空管和所述第三中空管分别沿所述中空壳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并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所述进水孔包括沿所述第一中空管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第一孔位、沿所述第二中空管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第二孔位、以及沿所述第三中空管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第三孔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缺氧池的碳源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缺氧池的碳源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包括至少一对第一管体、至少一对第二管体和至少一对第三管体,所述第一管体通过所述第一中空管与所述中空壳体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二管体通过所述第二中空管与所述中空壳体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三管体通过所述第三中空管与所述中空壳体的内腔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缺氧池的碳源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缺氧池的碳源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缺氧池的碳源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包括若干向靠近所述中空壳体的内腔倾斜的倾斜板,若干所述倾斜板围绕形成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倾斜板上开设有供所述排液管对应的穿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缺氧池的碳源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还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的转轴传动连接的搅拌杆,所述搅拌部同轴设于所述搅拌杆上;所述中空壳体的内底壁和/或远离所述泵送组件的一侧壁为中空夹层结构,所述电机设于所述中空夹层结构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缺氧池的碳源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缺氧池的碳源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缺氧池的碳源投加装置,包括:中空壳体,顶部开设有用于投入碳源和水的第一开口,嵌设于缺氧池的进水段;泵送组件;搅拌组件。在缺氧池的进水段(厌氧池与缺氧池之间)向地面以下挖出中空凹穴,将中空壳体嵌设于前述中空凹穴内,进而减少地面以上的占用空间,并且降低了第一开口的高度,从而方便物料员进行原料的补充,在相同容积的情况下、第一开口的口径比现有技术的漏斗式进料口的口径更大,更利于大批量的碳源投放;利用搅拌组件作用于碳源和水以制得碳源溶液,通过泵送组件将碳源溶液抽送至缺氧池中。技术研发人员:梁文钟,沈乐山,吕淑娟,张雯翔,赖锦彬,宁校平,刘欣雨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技术研发日:20240122技术公布日:2024/9/1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23/30510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