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网状玻纤材料防脱粘后背板及制作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10-15 10:16:41
本发明涉及冰箱零部件生产制造,具体涉及一种应用网状玻纤材料防脱粘后背板及制作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聚氨酯发泡反应性对温度十分敏感,冬季环境温度降至零度以下,后背脱粘比例明显上升。行业主要通过预装时后背板喷胶,建保温房等措施改善。后背板喷胶虽然可以增强粘接力,降低脱粘比例,但目前所用胶水有刺激气味,不环保;建保温房则涉及到安全与合规问题,且难以达到正常发泡所需温度,仍有一定比例脱粘。
2、脱粘后更换后背板还需消耗额外的材料及人工成本,目前工艺方式难以满足冰箱成本优化及市场外观质量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问题,而提出一种应用网状玻纤材料防脱粘后背板及制作方法和应用。
2、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应用网状玻纤材料防脱粘后背板,包括冰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组件上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聚氨酯泡沫层和玻纤网格布。
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冰箱组件是冰箱内胆或冰箱门壳的任意一种。
5、一种应用网状玻纤材料防脱粘后背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6、s1、将玻纤网格布裁剪成长条状,然后通过玻纤网格布背部自带的粘胶以竖向两道方式贴在后背板内壁上;
7、s2、再将带有玻纤网格布的后背板送至预装线上,将后背板与冰箱箱壳以及冰箱内胆装配好;
8、s3、再通过注料枪以底部一枪的注料方式向冰箱箱壳与内胆壁之间的预留空间中注入反应原料;
9、s4、等待聚氨酯浆料发泡,则预留空间中形成聚氨酯泡沫保温层。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反应原料为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背板厚度为0.2~0.6mm。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玻纤网格布的玻璃目数为5~13目。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玻纤网格布厚度为0.1~0.6mm。
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玻纤网格布每平方米克重为60~160g。
1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玻纤网格布贴附方式为竖向两道或三道或横向三道其中的任意一种粘贴方式。
16、一种应用网状玻纤材料防脱粘后背板在冰箱中的应用。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冰箱后背板贴附网状玻纤材料的工艺方式,玻纤网格布发泡后嵌入聚氨酯泡沫中,形成一种“钢筋-混凝土”式结构。聚氨酯泡沫与玻纤网格布之间协调受力,共同变形,大大增强粘结力,从而解决因低温导致的后背板脱粘问题。因此,换后背板所需的材料及人工成本同步得到节约。同时,后背板厚度可进一步减薄,成本进一步节约。综上,将网状玻纤材料与发泡质量提升、后背板减薄有机结合,在后背脱粘问题解决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成本,解决了箱体发泡质量提升和高额成本之间的矛盾,通过该技术应用实现冰箱后背板“零脱粘”,填补了行业空白。
技术特征:1.一种应用网状玻纤材料防脱粘后背板,包括冰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组件上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聚氨酯泡沫层和玻纤网格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网状玻纤材料防脱粘后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组件是冰箱内胆或冰箱门壳的任意一种。
3.一种应用网状玻纤材料防脱粘后背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网状玻纤材料防脱粘后背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原料为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网状玻纤材料防脱粘后背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板厚度为0.2~0.6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网状玻纤材料防脱粘后背板及制作方法和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网格布的玻璃目数为5~13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网状玻纤材料防脱粘后背板及制作方法和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网格布厚度为0.1~0.6m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网状玻纤材料防脱粘后背板及制作方法和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网格布每平方米克重为60~160g。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网状玻纤材料防脱粘后背板及制作方法和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网格布贴附方式为竖向两道或三道或横向三道其中的任意一种粘贴方式。
10.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应用网状玻纤材料防脱粘后背板在冰箱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网状玻纤材料防脱粘后背板,包括冰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组件上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聚氨酯泡沫层和玻纤网格布。通过在冰箱后背板贴附网状玻纤材料的工艺方式,玻纤网格布发泡后嵌入聚氨酯泡沫中,形成一种“钢筋‑混凝土”式结构。聚氨酯泡沫与玻纤网格布之间协调受力,共同变形,大大增强粘结力,从而解决因低温导致的后背板脱粘问题。因此,换后背板所需的材料及人工成本同步得到节约。同时,后背板厚度可进一步减薄,成本进一步节约。技术研发人员:刁品浩,宋健,韩爱林,王贞平,赵林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10/10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014/31708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