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水利排水,给水工程装置的制造及其处理技术 > 一种山洪导排结构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山洪导排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0-15 10:22:18

本发明属于山洪导排,具体的说是一种山洪导排结构。

背景技术:

1、山区溪沟在经历暴雨时,易导致出现山区出现山洪,为了降低了山洪对建筑的负面影响,往往会使用山洪导排结构对山洪进行导流,从而降低山洪后的负面影响。

2、目前现有技术中,山洪导排结构在工作中,往往由固定底座与导流槽组成,导流槽通过固定底座固定在地面上后,即可对山洪进行导向引导工作。

3、现有的山洪导排结构,在工作中,虽能通过导流槽对山洪进行导向工作,但仍有部分杂质与碎石堆积在导流槽底部,从而导致导流槽在持续的工作过程中,导向效果降低的情况发生;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山洪导排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山洪导排结构。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山洪导排结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顶部两侧均连通设有第一固定箱;所述固定座底部连通设有第二固定箱;所述第一固定箱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柱;所述第一转柱外侧壁固接有多组连接板;所述第一固定箱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带内侧壁与第一转柱外侧壁相互贴合;所述第一固定箱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柱;所述第二转柱外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带;所述固定座内侧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外侧壁与第二传动带内侧壁相互贴合;所述固定座内侧底部转动连接有齿柱;所述齿柱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固定箱内侧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顶部固接有第一转板;所述第一固定箱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板;所述第二固定箱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清理板;所述第一清理板与第二转板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清理板底部与固定座内侧底部相互贴合。

3、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箱内侧底部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三转柱;所述第三转柱顶部均固接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底部固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底部与第二固定箱内侧底部相互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箱内侧滑动连接有封闭软板;所述封闭软板与连接盘外侧壁相互连接;所述封闭软板远离连接盘一端与第一清理板侧壁相互贴合。

4、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两侧壁均固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固定柱顶部转动连接有螺纹转柱;所述螺纹转柱内侧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底部与滑块顶部相互连接。

5、优选的,所述第一清理板内侧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侧顶部固接有多组弹簧柱;所述滑槽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清理板;所述第二清理板顶部与弹簧柱底部相互连接。

6、优选的,所述滑槽内侧顶部固接有第一磁力板;所述第二清理板顶部固接有第二磁力板;所述第一磁力板与第二磁力板均设有一对弹簧柱内侧。

7、优选的,所述螺纹转柱外侧壁固接有摩擦软板;所述摩擦软板在螺纹转柱侧壁处设置有多组。

8、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内侧底部固接有一对支撑臂;所述支撑臂内侧壁与第二转柱外侧壁相互贴合。

9、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箱内侧壁转动连接有支撑转轮;所述支撑转轮外侧壁与第一传动带内侧壁相互贴合。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柱外侧壁开设有多组开槽。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2、1.本发明提供一种山洪导排结构,可通过第二传动带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且第一齿轮与齿柱相同配合,可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且转动中的第二齿轮通过第一转板与第二转板可推动第一清理板在第二固定箱侧壁处往复移动,第一清理板移动的过程中,可对固定座内侧底部堆积的杂质与碎石进行清理工作;整体装置提升了固定座内侧底部的洁净度,且提升了固定座长时间工作时的稳定性;且有效降低了杂质堆积在固定座底部,从而使固定座在持续的工作过程中,导向效果降低的情况发生。

13、2.本发明提供一种山洪导排结构,第一清理板通过第二固定箱侧壁移动的过程中,封闭软板一并移动,可对外部杂质进行封闭,从而降低了外部杂质直接进入第二固定箱内侧的情况发生;且能够有效提升了整体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当第一清理板不再被驱动时,形变的复位弹簧可通过第三转柱与连接盘带动复位弹簧与第一清理板复位;提升了整体装置长时间工作时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山洪导排结构,包括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顶部两侧均连通设有第一固定箱(11);所述固定座(1)底部连通设有第二固定箱(12);所述第一固定箱(11)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柱(13);所述第一转柱(13)外侧壁固接有多组连接板(14);所述第一固定箱(11)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带(15);所述第一传动带(15)内侧壁与第一转柱(13)外侧壁相互贴合;所述第一固定箱(11)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柱(16);所述第二转柱(16)外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带(17);所述固定座(1)内侧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18);所述第一齿轮(18)外侧壁与第二传动带(17)内侧壁相互贴合;所述固定座(1)内侧底部转动连接有齿柱(19);所述齿柱(19)与第一齿轮(18)相互啮合;所述第二固定箱(12)内侧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110);所述第二齿轮(110)顶部固接有第一转板(111);所述第一固定箱(11)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板(112);所述第二固定箱(12)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清理板(113);所述第一清理板(113)与第二转板(112)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清理板(113)底部与固定座(1)内侧底部相互贴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洪导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箱(12)内侧底部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三转柱(2);所述第三转柱(2)顶部均固接有连接盘(21);所述连接盘(21)底部固接有复位弹簧(22);所述复位弹簧(22)底部与第二固定箱(12)内侧底部相互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箱(12)内侧滑动连接有封闭软板(23);所述封闭软板(23)与连接盘(21)外侧壁相互连接;所述封闭软板(23)远离连接盘(21)一端与第一清理板(113)侧壁相互贴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洪导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两侧壁均固接有固定柱(3);所述固定柱(3)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块(31);所述固定柱(3)顶部转动连接有螺纹转柱(32);所述螺纹转柱(32)内侧螺纹连接有螺纹柱(33);所述螺纹柱(33)底部与滑块(31)顶部相互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洪导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理板(113)内侧底部开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内侧顶部固接有多组弹簧柱(41);所述滑槽(4)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清理板(42);所述第二清理板(42)顶部与弹簧柱(41)底部相互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山洪导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4)内侧顶部固接有第一磁力板(5);所述第二清理板(42)顶部固接有第二磁力板(51);所述第一磁力板(5)与第二磁力板(51)均设有一对弹簧柱(41)内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山洪导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转柱(32)外侧壁固接有摩擦软板(6);所述摩擦软板(6)在螺纹转柱(32)侧壁处设置有多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洪导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内侧底部固接有一对支撑臂(7);所述支撑臂(7)内侧壁与第二转柱(16)外侧壁相互贴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洪导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箱(11)内侧壁转动连接有支撑转轮(8);所述支撑转轮(8)外侧壁与第一传动带(15)内侧壁相互贴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洪导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柱(13)外侧壁开设有多组开槽(9)。

技术总结本发明属于山洪导排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山洪导排结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顶部两侧均连通设有第一固定箱;所述固定座底部连通设有第二固定箱;所述第一固定箱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柱;所述第一转柱外侧壁固接有多组连接板;工作时;可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且转动中的第二齿轮通过第一转板与第二转板可推动第一清理板在第二固定箱侧壁处往复移动,第一清理板移动的过程中,可对固定座内侧底部堆积的杂质与碎石进行清理工作;整体装置提升了固定座内侧底部的洁净度,且提升了固定座长时间工作时的稳定性;且有效降低了杂质堆积在固定座底部,从而使固定座在持续的工作过程中,导向效果降低的情况发生。技术研发人员:吴仙云,傅添乐,崔飞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省高禹建设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10/10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014/31743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