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0-15 09:21:21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1、电池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电池包括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上的泄压机构,当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泄压机构开启。提高泄压机构开启的及时性对于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池单体,旨在提升电池单体内的气流流通性能,以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电池单体包括:

3、外壳,外壳具有内腔,外壳具有第一壁;

4、电极组件,设于内腔;

5、排气结构,排气结构设于第一壁与电极组件之间,排气结构设有流体通道。

6、本技术的示例通过在内腔设置排气结构,并将排气结构安装在电极组件与外壳的第一壁之间,将排气结构上的流体通道作为供气流流动的通路,可以减少设于第一壁与电极组件之间的排气结构对气流的阻挡,以使气流能够通过流体通道向预设位置流动,以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7、在一些示例中,流体通道连通至排气结构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边缘,第一方向与第一壁的厚度方向相交。

8、本示例中的第一方向与第一壁的厚度方向相交,通过将流体通道连通排气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边缘,使得排气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边缘外侧的气流能够进入流体通道以向预设位置流动。

9、在一些示例中,外壳包括第二壁,电极组件的外周面与第二壁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流体通道连通第一间隙。

10、本示例中的流体通道连通电极组件的外周面与第二壁之间所形成的第一间隙,使得流体通道能够作为第一间隙与预设位置相连通的通道,以使第一间隙的气流能够向预设位置流动,进而增加电极组件的外周面处与电池单体内部的不同位置之间的气流流动,一方面,可以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使电极组件的外周面处的热量向电池单体内部预设位置进行导流和分散,减少电极组件的外周面处局部过热的问题。

11、在一些示例中,排气结构的外周面与外壳的第二壁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流体通道连通第二间隙。

12、本示例中的流体通道连通排气结构的外周面与第二壁之间的第二间隙,使得流体通道能够作为第二间隙与预设位置相连通的通道,以使第二间隙的气流能够向预设位置流动,以增加排气结构的外周面处与电池单体内部的不同位置之间的气流流动。

13、在一些示例中,外壳包括第二壁,电极组件的外周面与第二壁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流体通道连通第一间隙,并且排气结构的外周面与外壳的第二壁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流体通道连通第二间隙。

14、本示例中的流体通道连通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一方面可以便于将电极组件的外周面处的气流向电池单体的预设位置进行导流,以提升以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将排气结构的外周面处的气流向电池单体的预设位置进行导流,以提升电池单体内部气流的流动性,减少电池单体内部的局部过热问题。

15、在一些示例中,排气结构包括板本体,板本体包括沿板本体的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表面,流体通道设置于第一表面。

16、本示例中由于第一表面为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表面,流体通道设置在第一表面上,能够增大流体通道的路径的总面积,以使电池单体内的气流能够具有更充足的流动空间,进而提升气流的流动性。

17、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表面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的周围形成流体通道。

18、本示例中通过设置支撑块,一方面,可以根据需求方便设计流体通道的大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支撑块增大排气结构的整体厚度,进而增大电极组件与第一壁之间的间隙的距离,以降低电极组件与第一壁接触的可能性。

19、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表面设置有多个支撑块,多个支撑块之间形成流体通道。

20、本示例中通过设置多个支撑块,一方面,可以分散电极组件对第一壁所产生的作用力,有助于减少板本体由于应力集中而产生的变形;另一方面,通过在多个支撑块之间形成流体通道,能够充分利用支撑块之间的空间,在提升排气结构的结构强度的同时,方便流体通道的成型。

21、在一些示例中,多个支撑块满足以下至少一个条件:

22、多个支撑块阵列排布;

23、多个支撑块沿板本体的宽度方向排列;

24、多个支撑块沿板本体的长度方向排列;

25、支撑块为矩形块或圆柱。

26、本示例中当多个支撑块呈阵列排布时,能够有助于简化多个支撑块的成型模具,并且方便排气结构的整体成型。

27、本示例中当多个支撑块沿板本体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排列时,可以方便沿着板本体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安装或成型支撑块,当支撑块与板本体分体设置时,可以简化支撑块和板本体的成型设备,同时可以使支撑块和板本体连接固定时,控制相应设备呈相对固定的路径移动,进而可以简化支撑块和板本体的加工设备的控制;当支撑块和板本体呈一体设置时,可以简化成型设备,以提升排气结构的生产效率。

28、本示例中当支撑块为矩形或圆柱形时,能够方便支撑块的成型,并且可以增大支撑块与外部结构的接触面积,提升排气结构的稳定性。

29、在一些示例中,板本体设置过孔,过孔沿板本体的厚度方向贯穿板本体,过孔与流体通道连通。

30、本示例中通过将过孔沿板本体厚度方向贯通设置,使得过孔能够用于供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个表面的气流流动,进而可以将更多的气流向流体通道导引,以提升气流的流动性能。

31、在一些示例中,过孔至少部分与支撑块交错布置。

32、本示例中通过使过孔至少部分与支撑块交错设置,以使支撑块与外部结构相接触时,过孔不会受到外部结构的遮挡,进而可以使过孔保持较好的贯通状态。

33、在一些示例中,支撑块具有多列,相邻的两列支撑块之间设置过孔。

34、本示例中通过采用多列支撑块,一方面,能够减少板本体的应力集中的问题,进而降低板本体产生变形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通过将相邻的两列支撑块之间设置过孔,能够使过孔连通相邻支撑块之间的流体通道,进而可以提升板本体在厚度方向上的两个表面的气流流动。

35、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表面朝向第一壁。

36、本示例中的第一表面设置有支撑块,并且第一表面朝向第一壁设置,一方面,可以减少支撑块对电极组件产生的作用力,降低电极组件由于应力集中而导致损伤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板本体与第一壁之间设置流体通道可以更快地将气流引导至第一壁上的预设位置。

37、在一些示例中,电池单体还包括绝缘膜,绝缘膜包裹于电极组件的外周,绝缘膜上设有第一通孔,排气结构设置于绝缘膜与第一壁之间,排气结构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对。

38、本示例中的绝缘膜包裹于电极组件的外周,用于阻挡在电极组件与外壳之间,本示例中通过在绝缘膜上设置第一通孔,并在排气结构上设置第二通孔,利用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对设置,可以便于绝缘膜与排气结构进行定位安装。

39、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通孔设置于支撑块上。

40、本示例中通过将第二通孔设置在支撑块上,能够方便封堵第二通孔。

41、在一些示例中,支撑块为相对于板本体凸出的中空结构,第二通孔设置于支撑块的底壁上,支撑块的底壁抵接第一壁。

42、本示例中,一方面,支撑块为中空结构,可以减少排气结构的重量,提高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另一方面,支撑块的底壁抵接在第一壁上,能够提高排气结构在电池单体内的稳定性;再一方面,由于第二通孔设置在支撑块的底壁上,当支撑块抵接于第一壁时,便于对第二通孔进行封堵。

43、在一些示例中,电池单体还包括绝缘片,绝缘片包括第一部分,第一部分至少部分设置于排气结构远离电极组件的一侧且覆盖第二通孔。

44、本示例中的绝缘片至少部分遮挡第二通孔,能够降低电极组件的粉末通过第二通孔的概率。

45、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部分贴在第二通孔的开口处。

46、本示例中的绝缘片的第一部分贴合在第二通孔的开口,能够将第二通孔的开口处封闭,以防止粉末通过第二通孔。

47、在一些示例中,在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第一部分与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个边缘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48、本示例中的绝缘片的第一部分与板本体的边缘之间具有预设距离,以减少绝缘片对板本体边缘位置处的流体通道的阻挡,以提升气流的流通性能。

49、在一些示例中,在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上,支撑块与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个边缘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50、本示例中的支撑块与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边缘具有预设距离,以使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边缘位置具有流体通道,以使排气结构具有更好的排气性能。

51、在一些示例中,在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上,支撑块与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个边缘之间具有预设距离,并且第一部分与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个边缘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52、本示例中的支撑块绝缘片和支撑块相对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边缘均具有预设距离,支撑块和绝缘片均不会完全阻挡板本体宽度方向上的边缘位置处的流体通道,以使排气结构具有更好的排气性能。

53、在一些示例中,绝缘膜折叠包裹于电极组件并于电极组件的侧边形成相互交叠的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绝缘片还包括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相连接,第二部分固定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

54、本示例中的绝缘膜折叠包裹于电极组件,以对电极组件的外周面起到绝缘保护作用,通过将绝缘膜形成相互交叠的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使得绝缘片包裹住电极组件的侧边位置,以降低电极组件接触外壳的可能性;通过将绝缘片固定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可以使绝缘片用于固定绝缘膜,由于绝缘片能够连接排气结构背离电极组件的一侧,进而可以使绝缘片用于将绝缘膜和排气结构相互连接,提高排气结构在电池单体内部的稳定性。

55、在一些示例中,支撑块与板本体分体设置,第二通孔贯穿支撑块与板本体。

56、本示例中的第二通孔贯穿支撑块与板本体,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二通孔定位支撑块与板本体以便于支撑块与板本体连接;另一方面,通过第二通孔定位支撑块、板本体以及绝缘膜,以便于这三者连接。

57、在一些示例中,支撑块与板本体分体设置,板本体与绝缘膜连接。

58、本示例中通过将板本体与绝缘膜连接,以使排气结构可以与绝缘膜相互连接固定,能够提高板本体的稳定性。

59、在一些示例中,支撑块与板本体分体设置,支撑块、板本体与绝缘膜三者连接。

60、本示例中的支撑块与板本体相连接,板本体与绝缘膜相连接,以使支撑块、板本体以及绝缘膜能够形成整体结构,进而提升电池单体内部结构的稳定性,降低电池单体内部结构产生移位的可能性。

61、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通孔的中心设置于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线的一侧。

62、本示例中的第二通孔的中心与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线不重合,以使第二通孔相对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线呈偏心设置,方便安装排气结构时进行定位和识别,降低错误安装的可能性。

63、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通孔的中心设置于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线的一侧。

64、本示例中的第二通孔的中心与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线不重合,以使第二通孔相对板本体宽度方向上的中线呈偏心设置,方便安装排气结构时进行定位和识别,降低错误安装的可能性。

65、在一些示例中,排气结构包括多个第二通孔,多个第二通孔分别设置于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线的两侧,多个第二通孔关于板本体在长度方向上的中线不对称。

66、本示例中通过在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线的两侧均设置第二通孔,并使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的第二通孔相对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线呈不对称设置,以方便在安装排气结构时通过第二通孔对排气结构进行识别,以降低错误安装的可能性。

67、在一些示例中,排气结构包括多个第二通孔,多个第二通孔分别设置于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线的两侧,多个第二通孔关于板本体在宽度方向上的中线不对称。

68、本示例中通过在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线的两侧均设置第二通孔,并使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第二通孔相对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线呈不对称设置,以方便在安装排气结构时通过第二通孔对排气结构进行识别,以降低错误安装的可能性。

69、在一些示例中,排气结构包括多个支撑块,每个支撑块上均设置有第二通孔。

70、本示例中通过在多个支撑块上均设置第二通孔,一方面,便于支撑块统一成型,以简化支撑块的成型设备,有助于降低支撑块的成型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不同的支撑块安装至错误的位置。

71、在一些示例中,支撑块与板本体一体设置。

72、本示例中通过将支撑块与板本体一体设置,可以方便将板本体和支撑块的成型,提升排气结构的加工性能。

73、在一些示例中,板本体包括沿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与支撑块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凹陷部。

74、本示例中的第二表面背向第一壁设置,第二表面上的凹陷部可以用于供第二表面一侧的气流流动,进而可以增大气流的流动空间,提升电池单体内的气流的流动性。

75、在一些示例中,凹陷部延伸至板本体的边缘。

76、本示例中的凹陷部延伸至板本体边缘,可以使板本体的边缘处的气流可以向凹陷部流动。

77、在一些示例中,支撑块包括底壁和侧壁,底壁抵接于第一壁,侧壁设有第一贯通孔,第一贯通孔连通凹陷部。

78、本示例中的第一贯通孔可以用于形成贯通支撑块的侧壁的通道,以使第二表面一侧的气流可以沿着第一贯通孔流动至第一表面一侧,进而使板本体两侧的气流可以直接沿着第一贯通孔流动,进而可以提升电池单体内的气流流通性能。

79、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壁设置有泄压机构,第一贯通孔连通凹陷部和泄压机构。

80、本示例中的泄压机构能够用于电池单体的泄压,通过将第一贯通孔连通凹陷部和泄压机构,可以便于将板本体的第二表面一侧的气流向泄压机构导流,以提升电池单体的泄压性能。

81、在一些示例中,支撑块包括边缘支撑块,边缘支撑块设置于板本体的边缘。

82、本示例中通过采用边缘支撑块结构,能够对板本体的边缘起到支撑效果,有助于提升板本体边缘部位的结构强度,以减少板本体的边缘产生的变形。

83、在一些示例中,第二表面与边缘支撑块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凹陷部,凹陷部至少延伸至板本体的宽度方向的边缘。

84、本示例中通过在对应边缘支撑块的位置形成凹陷部,可以通过凹陷部形成供气流流动的空间,进而增大电池单体内的气流空间,提升电池单体内的气流的流动性能。

85、在一些示例中,边缘支撑块上开设有第二贯通孔,第二贯通孔沿与第一壁的厚度方向相交的方向贯穿边缘支撑块。

86、本示例中的第二贯通孔连通流体通道,可以将边缘支撑块处的气流引导至流体通道,以提升板本体边缘部位的气流流动性。

87、在一些示例中,第二贯通孔与泄压机构相对设置。

88、本示例中的第二贯通孔与泄压机构相对设置,气流通过第二贯通孔后可以快速到达泄压机构以使泄压机构及时开启。

89、在一些示例中,支撑块与板本体分体设置,支撑块固定于板本体。

90、本示例中的支撑块与板本体分体设置,可以便于将支撑块和板本体单独成型,以简化支撑块和板本体的成型设备;通过将支撑块固定于板本体,可以减少支撑块与板本体之间的相对移位,以提升排气结构的结构稳定性。

91、在一些示例中,支撑块的边缘与板本体的边缘具有预设距离。

92、本示例中的支撑块和板本体的边缘之间具有预设距离,使得支撑块不完全阻挡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边缘位置,支撑块的外周面能够形成供气流流动的空间,以提升气流的流通性能。

93、在一些示例中,在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上,支撑块的边缘与板本体的边缘具有预设距离。

94、本示例中的支撑块和板本体的边缘之间具有预设距离,使得支撑块不完全阻挡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边缘位置,支撑块的外周面处能够形成供气流流动的空间,以提升气流的流通性能。

95、在一些示例中,支撑块热熔于板本体。

96、本示例中通过采用热熔连接的方式,能够方便支撑块与板本体快速连接,通过热熔形成的焊印将支撑块和板本体相互连接固定,有助于增大支撑块和板本体的连接面积,提升支撑块和板本体的连接强度。

97、在一些示例中,支撑块设置有多个,每个支撑块与板本体形成有多个焊印。

98、本示例中通过形成多个焊印,可以将支撑块与板本体的连接部位相对分散,以减少由于单个焊印导致板本体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进而减少板本体被大面积焊穿熔融的问题。

99、在一些示例中,支撑块热熔焊印暴露于板本体远离支撑块的表面。

100、本示例中的焊印暴露于板本体远离支撑块的表面,以便于板本体与支撑块的相互熔融焊接,使板本体被固定在板本体上,增大支撑块与板本体的焊接接触面,以提升板本体与支撑块的结构强度。

101、在一些示例中,板本体的厚度小于支撑块的厚度。

102、本示例中的板本体的厚度小于支撑块的厚度,一方面,以减小排气结构的整体厚度;另一方面,在厚度较小的板本体的一侧进行热熔,需要的设备功率较低,节省成本。

103、在一些示例中,电池单体还包括泄压机构,泄压机构设于第一壁,流体通道用于供内腔的气流向泄压机构流动。

104、本示例中的泄压机构用于使电池单体内的气流向电池单体外泄压。流体通道可以使电池单体内部的气流穿过排气结构到达泄压机构,使泄压机构能够及时泄压,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105、在一些示例中,排气结构包括板本体和支撑块,支撑块设置于板本体朝向第一壁的一侧,支撑块的周围形成流体通道,支撑块在第一壁上的投影与泄压机构不重叠。

106、本示例中通过使支撑块设置在板本体朝向第一壁的一侧,以使支撑块能够作用于第一壁上,板本体用于支撑电极组件,进而减少电极组件由于应力集中而导致的损伤;一方面,通过支撑块周围形成流体通道,可以使气流能够沿着流体通道向泄压机构方向流动;另一方面,通过使支撑块在第一壁上的投影与泄压机构不重叠,以使支撑块与泄压机构至少部分相互错开,进而降低泄压机构受支撑块挤压变形的可能性。

107、在一些示例中,板本体与泄压机构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加强筋。

108、本示例中通过在板本体上设置加强筋,能够有助于提升板本体对应泄压机构的部位的结构强度,减小板本体对应泄压机构的部位发生变形的可能性。

109、在一些示例中,加强筋设置于板本体朝向第一壁的一侧。

110、本示例中通过使加强筋与泄压机构的位置相对应,并将加强筋朝向第一壁设置,以使加强筋能够阻挡在板本体和泄压机构之间,降低板本体挤压泄压机构的可能性。

111、在一些示例中,加强筋延伸至板本体的边缘。

112、本示例中的加强筋延伸至板本体的边缘,以增加加强筋的长度,提高排气结构的强度。

113、在一些示例中,加强筋延伸至相邻的支撑块。

114、本示例中的加强筋延伸至相邻的支撑块,以使加强筋能够与支撑块相互配合,以提升加强筋的结构强度,进而有助于提升排气结构的整体结构强度。

115、在一些示例中,加强筋延伸至板本体的边缘,并且加强筋延伸至相邻的支撑块。

116、本示例中通过使加强筋延伸至板本体的边缘,以提升板本体的边缘处的结构强度,同时利用加强筋连接相邻的支撑块,以使加强筋的强度提升,进而可以提升板本体的抗变形性能。

117、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壁的厚度方向上,加强筋的高度小于支撑块的高度。

118、本示例中的加强筋的高度小于支撑块的高度,以使加强筋能够提高板本体的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加强筋接触防爆阀的可能性,以减少加强筋对防爆阀产生的损伤。

119、在一些示例中,加强筋与板本体一体设置。

120、本示例中的加强筋与板本体一体设置,以方便加强筋的成型,提高加强筋和板本体的结构强度。

121、在一些示例中,加强筋与板本体分体设置并相互连接。

122、本示例中通过将加强筋与板本体相互连接固定,以降低加强筋产生脱落的可能性,进而提升加强筋的稳定性。

123、在一些示例中,排气结构包括板本体,板本体包括沿板本体的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表面,流体通道为设置于第一表面的凹槽。

124、本示例中的流体通道为开设于第一表面的凹槽,以方便流体通道的成型。

125、在一些示例中,排气结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子排气结构,相邻的子排气结构之间形成流体通道。

126、本示例中的多个子排气结构组合形成具有流体通道的排气结构,以方便将多个子排气结构单独成型之后按照电池单体内部空间布置来确定子排气结构的排布和安装方式,进而可以在提升电池单体内部气流流通性能的同时,方便排气结构的布置。

127、在一些示例中,电池单体还包括绝缘膜,绝缘膜包裹于电极组件的外周,绝缘膜与子排气结构连接。

128、本示例中通过设置绝缘膜,可以将绝缘膜阻挡在电极组件和外壳之间,以减少电极组件与外壳的接触;通过将绝缘膜与子排气结构相连接,可以通过绝缘膜将子排气结构与绝缘膜相互固定,进而提升排气结构的结构稳定性。

129、在一些示例中,外壳包括第二壁,第二壁包括第二子壁,第二子壁设置有电极端子。

130、本示例中通过设置电极端子,可以便于对电池单体进行充放电操作;通过将电极端子设置在第二子壁上,可以使电极端子与第一壁相互错开,进而减少电极端子与第一壁上的泄压机构的相互干扰。

131、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子壁与第一壁相对。

132、本示例中通过将第二子壁与第一壁相对,以使电极端子能够与泄压机构分别位于外壳的两个相对的壁面上,进而降低电极端子和防爆阀之间的干扰的可能性。

133、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子壁连接于第一壁。

134、本示例中的第二子壁与第一壁相连接,以使第二子壁能够与第一壁相互错开,进而使电极端子和防爆阀朝向电池单体的不同方向,以降低电极端子和防爆阀之间干扰的可能性。

135、在一些示例中,电极组件包括极耳,极耳朝向第二子壁。

136、本示例中的极耳用于与电极端子电连接,通过将极耳朝向第二子壁,可以方便极耳与电极端子的电连接。

137、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子壁为端盖。

138、本示例中的第二子壁作为端盖,可以方便用于安装电极端子。

139、在一些示例中,排气结构包括板本体和支撑块,板本体包括沿板本体的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表面,支撑块设置于第一表面,支撑块的周围形成流体通道,支撑块的尺寸满足以下至少一个条件:

140、支撑块呈长条状,板本体的长度为l0,支撑块的长度为l1,支撑块的长度l1不小于0.25l0;

141、沿板本体的厚度方向,支撑块的厚度h0不小于0.1mm,且不超过5mm;

142、支撑块呈长条状,板本体的宽度为a0,支撑块的总宽度不小于0.2a0,且不超过0.8a0。

143、本示例中,当支撑块和板本体满足支撑块的长度l1不小于0.25l0时,支撑块的长度与板本体的长度相适配,以使支撑块能够对板本体起到支撑效果,同时,支撑块周围所形成的气流通道也不会过小,进而可以使排气结构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具有较佳的排气性能。

144、本示例中,当支撑块满足支撑块的厚度不小于0.1mm且不超过5mm时,使支撑块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同时,支撑块所占用的空间相对适宜,对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145、本示例中,当支撑块与板本体满足支撑块的宽度a2不小于0.2a0且不超过0.8a0时,一方面,在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上,支撑块的外周能够形成流体通道,以使排气结构具有较好的排气性能;另一方面,支撑块对板本体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能够有助于提升排气结构的结构强度。

146、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池的示例,包括如上述任一示例中的电池单体。

147、本示例中的电池包括上述示例中的电池单体,通过电池单体内的排气结构来提升电池单体内的气流流通性能,能够有助于提升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148、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用电装置的示例,包括上述任一示例中所述的电池单体,或,如上述任一示例中所述的电池。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015/31386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