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农业林业,园林,畜牧业,肥料饲料的机械,工具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促进梨树结果枝固定角度原位更新的方法  >  正文

一种促进梨树结果枝固定角度原位更新的方法

  • 国知局
  • 2024-10-15 09:47:02

本发明属于农业果树栽培,具体涉及一种促进梨树结果枝固定角度原位更新的方法。

背景技术:

1、在梨栽培过程中,由于不同梨树形栽培技术存在差异,其科学性、规范性欠缺以及人为盲目追求产量的错误干预等因素导致结果枝难以更新。生产者为了实现减少级次的轻简化管理,进行结果枝条更新是梨标准化栽培的重要方式。目前,常采取刻芽、锯口、涂抹生长激素等措施促进当前结果枝基部位置潜伏芽的萌发,进行结果枝组更新,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并不能适应所有树形栽培,且更新效率依然较低。传统结果枝的更新方法一般是提前培养,弱化了新生枝条的生长,也可能由于处理不得当而导致更新枝条生长过旺,影响原树体生长和产量。

2、目前的枝条更新技术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缺陷,可能只适应某种棚架栽培条件下的枝条更新,并且更新效率不高。因此,探索一种简单可行、轻简化、适于各个种栽培树形梨树结果枝组更新方法,是目前梨树栽培技术研究的一项紧迫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促进梨树结果枝固定角度原位更新的方法,使得梨树枝条更新简单易行、高效,且适于各种栽培树形。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3、一种促进梨树结果枝固定角度原位更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将梨树结果枝拉枝至与主枝固定角度后,进行培养直至结果枝生长成形,将成形的结果枝作为母枝并在所述母枝底部造伤,待伤口抽生新枝条后,将新枝条沿与母枝相同方向拉枝固定,对固定后的新枝条进行培养直至成形,去除所述母枝,完成梨树结果枝固定角度的原位更新。

5、优选的,所述固定角度为结果枝与主枝夹角等于60°。

6、优选的,在所述结果枝底部、距离主干分支点2~4cm处,以任意角度锯出第一个伤口,然后再锯第二个伤口,使两道锯口呈现锐角楔形。

7、优选的,所述锐角楔形伤口深度为结果枝粗度的1/3~1/2。

8、优选的,对锐角楔形伤口涂抹hsaf愈合剂。

9、优选的,待锐角楔形伤口生出芽点萌发抽枝时,选择母枝下部生长健壮并顺应母枝方向的1~2个新芽进行培养,其余芽全部抹除。

10、优选的,当培养的新芽长为1~1.5米的新枝条时,对新枝条进行拉枝,固定至与主枝夹角等于60°的位置。

11、优选的,在冬季去除所述母枝。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将梨树结果枝拉枝至与主枝固定角度后,进行培养直至结果枝生长成形,将成形的结果枝作为母枝并在母枝底部造伤,待伤口抽生新枝条后,将新枝条沿与母枝相同方向拉枝固定,对固定后的新枝条进行培养直至成形,去除母枝,完成梨树结果枝固定角度的原位更新。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广适性,适合现有栽培梨不同树形的枝条更新;效率高,固定角度,结果枝条与生长主枝的角度不大于60°的角度下,更新效率高达100%。

技术特征:

1.一种促进梨树结果枝固定角度原位更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梨树结果枝固定角度原位更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角度为结果枝与主枝夹角等于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梨树结果枝固定角度原位更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结果枝底部、距离主干分支点2~4cm处,以任意角度锯出第一个伤口,然后再锯第二个伤口,使两道锯口呈现锐角楔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促进梨树结果枝固定角度原位更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楔形伤口深度为结果枝粗度的1/3~1/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促进梨树结果枝固定角度原位更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锐角楔形伤口涂抹hsaf愈合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促进梨树结果枝固定角度原位更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待锐角楔形伤口生出芽点萌发抽枝时,选择母枝下部生长健壮并顺应母枝方向的1~2个新芽进行培养,其余芽全部抹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促进梨树结果枝固定角度原位更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培养的新芽长为1~1.5米的新枝条时,对新枝条进行拉枝,固定至与主枝夹角等于60°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梨树结果枝固定角度原位更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冬季去除所述母枝。

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一种促进梨树结果枝固定角度原位更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梨树结果枝拉枝至与主枝固定角度后,进行培养直至结果枝生长成形,将成形的结果枝作为母枝并在所述母枝底部造伤,待伤口抽生新枝条后,将新枝条沿与母枝相同方向拉枝固定,对固定后的新枝条进行培养直至成形,去除所述母枝,完成梨树结果枝固定角度的原位更新。本发明方法效率高,更新快,节约成本。更新枝条生长健壮还不至于影响原结果枝的生长,实现无缝高效结果枝的原位更新。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刚,刘春晓,王中华,杨青松,阚家亮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10/10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015/31532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