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体的防粘性能测试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10-21 15:06:37
本技术涉及雾化器制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发热体的防粘性能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1、加热不燃烧产品是一种通过发热体直接对待加热材料进行加热,从而产生气溶胶的新型雾化器,相较于传统香烟,其既能满足消费者的抽吸体验,又因为待加热材料没有燃烧过程,减少了待加热材料的有害物质释放,对消费者身体危害小,因此,该类雾化器产品在市场上的比例逐渐增多。
2、中心加热方式和复合加热方式是新型雾化器其中两种重要加热方式,这两种加热方式的雾化器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发热体与待加热材料直接接触,待加热材料产生的焦油、甘油、碳化残渣等物质极易粘附在发热体表面,长久以往,油渍及粘附物会越积越多,不仅会产生异味,还会影响发热体温场均匀性,进而影响消费者健康和使用体验,因此,在发热体完成制备以后需要对其防粘性能进行测试,以筛选防粘性能较强的发热体制备雾化器。
3、现有的发热体的防粘性能评估通常采用接触角测试数据上,接触角测试数据只能从侧面反映发热体的基本疏水/疏油性能,无法对工作条件下发热体进行评估,因此对发热体的防粘性能评价标准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发热体的防粘性能测试方法的性能评价标准单一,不能全面评估发热体的防粘性能。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热体的防粘性能测试方法,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3、一种发热体的防粘性能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获取发热体的水滴角度数;
5、对所述发热体进行热处理,获取供电防粘性能测试数据与稳定性测试数据,其中,所述热处理包括加热与降温;
6、将所述发热体与待加热材料组装形成雾化设备;
7、对所述雾化设备进行抽吸处理,获取抽吸防粘性能测试数据;
8、根据所述水滴角度数、所述供电防粘性能测试数据、所述稳定性测试数据与所述抽吸防粘性能测试数据建立所述发热体的防粘性能测试图谱。
9、进一步的,所述获取发热体的水滴角度数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10、将所述发热体固定在测试平台上,调整所述发热体的水平度;
11、将滴液器移动至所述测试平台的上方,向所述发热体的上表面滴落液滴;
12、利用水滴角测试设备采集所述液滴的图像并进行图像处理,计算得出所述发热体的水滴角度数。
13、进一步的,所述利用水滴角测试设备采集所述液滴的图像并进行图像处理,计算得出所述发热体的水滴角度数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14、转动所述发热体,更换所述发热体的上表面;
15、将所述滴液器移动至所述测试平台的上方,向转动后的所述发热体的上表面滴落液滴;
16、利用所述水滴角测试设备采集所述液滴的图像并进行图像处理,计算得出所述发热体各表面的水滴角度数,取其平均值作为所述发热体的水滴角度数。
17、进一步的,所述供电防粘性能测试数据通过以下步骤获取:
18、对所述发热体进行热处理;
19、循环执行至少一次更换待加热材料,其中,每次更换所述待加热材料后,对所述发热体进行热处理;
20、当所述发热体产生粘附物时,记录所述待加热材料更换次数,记录为数据a;计算所述粘附物的面积占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待加热材料接触总面积之比,记录为数据b;
21、当更换所述待加热材料时,记录每次拔出所述待加热材料所需的力度,并取其平均值,记录为数据c;
22、对所述数据a、所述数据b与所述数据c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数据a1、数据b1与所述数据c1,并赋予权重计算得出所述供电防粘性能测试数据。
23、进一步的,所述对所述数据a、所述数据b与所述数据c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数据a1、数据b1与所述数据c1的步骤,通过以下公式进行数据处理:
24、a1=a;
25、b1=1-b/s;
26、c1=1-c/n;
27、其中,所述s为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待加热材料的接触总面积,所述n为待加热材料的自身重力;
28、所述赋予权重计算得出所述供电防粘性能测试数据的步骤,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29、pp=3a1+5b1+2c1;
30、其中,所述pp为所述供电防粘性能测试数据。
31、进一步的,稳定性测试数据通过以下步骤获取:
32、获取执行了n次更换待加热材料的发热体的所述供电防粘性能测试数据,记录为ppn,其中,n≥1000,所述n为自然数;
33、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稳定性测试数据:
34、sp=ppn/pp1;
35、其中,所述sp为稳定性测试数据,所述ppn为执行了n次更换待加热材料的发热体的供电防粘性能测试数据,所述pp1为发热体首次出现粘附物时测出的供电防粘性能测试数据。
36、进一步的,所述对所述发热体进行热处理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37、启动电源,对所述发热体进行加热处理;
38、关闭电源,对所述发热体进行降温处理。
39、进一步的,所述抽吸防粘性能测试数据通过以下步骤获取:
40、对所述雾化设备进行抽吸处理;
41、循环执行至少一次更换所述待加热材料,其中,每次更换所述待加热材料后,对所述雾化设备进行抽吸处理;
42、当所述发热体产生粘附物时,记录所述待加热材料更换次数,记录为数据x;并计算所述粘附物占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待加热材料接触总面积之比,记录为数据y;
43、当更换所述待加热材料时,记录每次拔出所述待加热材料所需的力度,取其平均值,记录为数据z;
44、对所述数据x、所述数据y与所述数据z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数据x1、数据y1与所述数据z1,并赋予权重计算得出所述抽吸防粘性能测试数据。
45、进一步的,所述对所述数据x、所述数据y与所述数据z进行处理的步骤,通过以下公式进行数据处理:
46、x1=x;
47、y1=1-y/s;
48、z1=1-z/n;
49、其中,所述s为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待加热材料的接触总面积,所述n为待加热材料的自身重力;
50、所述赋予权重计算得出所述抽吸防粘性能测试数据的步骤,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51、rp=3x1+5y1+2z1;
52、其中,所述rp为所述抽吸防粘性能测试数据。
53、进一步的,所述发热体的防粘性能侧是图谱包括雷达图。
5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55、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对发热体进行水滴角度数的测试,以获取待检测发热体的基本疏水/疏油性能;同时,通过对发热体进行热处理,以模拟发热体抽吸过程中的工作状态,以获取供电防粘性能测试数据与稳定性测试数据,以获取待检测发热体的仿真工作性能;进一步的,将发热体组装形成雾化设备,并进行抽吸处理,以获取抽吸防粘性能测试数据,从而获取待检测发热体的实际工作性能;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对发热体的多个方面进行测试,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清楚且全面能评估待检测加热体的防粘性能,同时,通过建立起对应的图谱,能够有效且直观地展示发热体的防粘性能。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021/32055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