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熔化及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1-12 13:55:52
本技术涉及沥青熔化,特别是涉及一种沥青熔化及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1、在预焙阳极等碳制品的生产过程中,液体沥青作为粘合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散料颗粒能否成型及成型工序成品率的高低,从而影响预焙阳极的生产质量;常温下,沥青呈固体状态,目前沥青熔化采用沥青熔化槽方式,沥青在熔化槽中熔化成液体,然后在沥青泵的作用下送入生阳极制造车间的高位槽供阳极生产使用。
2、现有沥青熔化大多数主要是基于小批量使用、特定场景进行的设计,使用的范围小,对于液体沥青需求量小的场景可以满足要求,但是对于大批量生产场景需求时,会出现沥青熔化及输送不及时的问题,从而导致无法大批量连续不断且稳定地提供液体沥青,在阳极炭块生产时,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可能无法获得较高的成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熔化及输送系统,该沥青熔化及输送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沥青熔化的效率及质量。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沥青熔化及输送系统,包括至少两套沥青熔化系统和沥青沉淀系统,各所述沥青熔化系统分别与所述沥青沉淀系统连通,各所述沥青熔化系统包括沥青储仓、输料装置和沥青熔化器,所述输料装置连接在沥青储仓与所述沥青熔化器之间,所述沥青熔化器通过第一线管与所述沥青沉淀系统连通,所述第一线管设有调节开关,所述调节开关用于连通或断开所述沥青熔化系统和沥青沉淀系统。
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管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所述第二管路远离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沥青熔化器连通,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沥青沉淀系统连通,所述调节开关设于所述第二管路靠近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或所述调节开关设于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三管路的连接处。
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沥青熔化系统还包括称重机和第一阀门,所述称重机设置在所述沥青储仓和所述输料装置之间,所述称重机用于称取所述沥青颗粒的重量,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沥青储仓的出料端,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控制沥青储仓的出料。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沥青熔化系统还包括破碎机,所述破碎机设置在所述称重机与所述输料装置之间,所述破碎机用于对所述沥青颗粒进行粉碎。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沥青熔化系统还包括第一沥青过滤器和第一沥青泵,所述第一沥青过滤器和所述第一沥青泵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线管上,所述第一沥青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线管靠近所述沥青熔化器的一端,所述第一沥青泵设置在所述第一线管靠近所述沥青沉淀系统的一端。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沥青熔化系统还包括第一管路、沥青缓冲槽和回流管,所述沥青熔化器的上端设有溢流口,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溢流口连接,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沥青缓冲槽连接,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沥青缓冲槽的下端连接,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沥青熔化器的回料口连接,所述回料口设置在所述沥青熔化器的顶部,所述回流管用于输送不合格的液体沥青。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沥青沉淀系统包括沥青沉淀装置、第四管路和三通阀,所述三通阀连接在所述第四管路上,所述第四管路通过所述三通阀所述沥青沉淀装置连通。
9、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沥青沉淀装置设有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所述第五管路用于将所述沥青沉淀装置内的液体沥青输送至制糊成型车间,所述第六管路用于将剩余的液体沥青从所述制糊成型车间回流至所述沥青沉淀装置。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沥青熔化及输送系统还包括导热油循环回路,所述导热油循环回路包括第一导热油来油管路和第一导热油回油管路,所述第一导热油来油管路和所述第一导热油回油管路分别与所述沥青熔化器的油道连通,所述第一导热油回油管路依次设有第一导热油电动阀和第一导热油过滤器,所述第一导热油过滤器用于过滤所述沥青熔化器流至所述第一导热油回油管的导热油。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油循环回路包括第二导热油来油管路和第二导热油回油管路,所述第二导热油来油管路和所述第二导热油回油管路分别与所述沥青沉淀装置的油道连通,所述第二导热油来油管路内的导热油用于对所述沥青沉淀装置内的液体沥青进行保温,所述第二导热油回油管路依次设有第二导热油电动阀和第二导热油过滤器,所述第二导热油过滤器用于过滤所述沥青沉淀装置流至所述第二导热油回油管的导热油。
12、本实用新型的沥青熔化及输送系统设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沥青熔化系统,且各沥青熔化系统分别与沥青沉淀系统连通,当需要使用大量的液体沥青时,通过控制调节开关使两套或两套以上的沥青熔化系统能够将熔化后的液体沥青输送至沥青沉淀系统进行储存备用,而沥青沉淀系统设有多个沥青沉淀装置,可同时存储大量的液体沥青进行备用,当面对阳极炭块生产的场景时,可大批量连续不断且稳定地提供液体沥青,提高沥青熔化的产量和效率,满足企业大批量高产量的生产需求。
技术特征:1.一种沥青熔化及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套沥青熔化系统(11)和沥青沉淀系统(13),各所述沥青熔化系统(11)分别与所述沥青沉淀系统(13)连通,各所述沥青熔化系统(11)包括沥青储仓(111)、输料装置(115)和沥青熔化器(116),所述输料装置(115)连接在沥青储仓(111)与所述沥青熔化器(116)之间,所述沥青熔化器(116)通过第一线管与所述沥青沉淀系统(13)连通,所述第一线管设有调节开关(110),所述调节开关(110)用于连通或断开所述沥青熔化系统(11)和所述沥青沉淀系统(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熔化及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管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所述第二管路远离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沥青熔化器(116)连通,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沥青沉淀系统(13)连通,所述调节开关(110)设于所述第二管路靠近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或所述调节开关(110)设于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三管路的连接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沥青熔化及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熔化系统(11)还包括称重机(112)和第一阀门(113),所述称重机(112)设置在所述沥青储仓(111)和所述输料装置(115)之间,所述称重机(112)用于称取沥青颗粒的重量,所述第一阀门(113)设置在所述沥青储仓(111)的出料端,所述第一阀门(113)用于控制所述沥青储仓(111)的出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沥青熔化及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熔化系统(11)还包括破碎机(114),所述破碎机(114)设置在所述称重机(112)与所述输料装置(115)之间,所述破碎机(114)用于对所述沥青颗粒进行粉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熔化及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熔化系统(11)还包括第一沥青过滤器(117)和第一沥青泵(118),所述第一沥青过滤器(117)和所述第一沥青泵(118)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线管上,所述第一沥青过滤器(117)设置在所述第一线管靠近所述沥青熔化器(116)的一端,所述第一沥青泵(118)设置在所述第一线管靠近所述沥青沉淀系统(13)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熔化及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熔化系统(11)还包括第一管路、沥青缓冲槽(119)和回流管,所述沥青熔化器(116)的上端设有溢流口,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溢流口连接,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沥青缓冲槽(119)连接,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沥青缓冲槽(119)的下端连接,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沥青熔化器(116)的回料口连接,所述回料口设置在所述沥青熔化器(116)的顶部,所述回流管用于输送不合格的液体沥青。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沥青熔化及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沉淀系统(13)包括沥青沉淀装置(131)、第四管路和三通阀(132),所述三通阀(132)连接在所述第四管路上,所述第四管路通过所述三通阀(132)所述沥青沉淀装置(131)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沥青熔化及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沥青沉淀装置(131)设有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所述第五管路用于将所述沥青沉淀装置(131)内的液体沥青输送至制糊成型车间,所述第六管路用于将剩余的液体沥青从所述制糊成型车间回流至所述沥青沉淀装置(131)。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沥青熔化及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熔化及输送系统还包括导热油循环回路,所述导热油循环回路包括第一导热油来油管路和第一导热油回油管路,所述第一导热油来油管路和所述第一导热油回油管路分别与所述沥青熔化器(116)的油道连通,所述第一导热油回油管路依次设有第一导热油电动阀(121)和第一导热油过滤器(122),所述第一导热油过滤器(122)用于过滤所述沥青熔化器(116)流至所述第一导热油回油管的导热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沥青熔化及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油循环回路包括第二导热油来油管路和第二导热油回油管路,所述第二导热油来油管路和所述第二导热油回油管路分别与沥青沉淀装置(131)的油道连通,所述第二导热油来油管路内的导热油用于对所述沥青沉淀装置(131)内的液体沥青进行保温,所述第二导热油回油管路依次设有第二导热油电动阀(141)和第二导热油过滤器(142),所述第二导热油过滤器(142)用于过滤所述沥青沉淀装置(131)流至所述第二导热油回油管的导热油。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一种沥青熔化及输送系统,包括至少两套沥青熔化系统和沥青沉淀系统,各所述沥青熔化系统分别与所述沥青沉淀系统连通,各所述沥青熔化系统包括沥青储仓、输料装置和沥青熔化器,所述输料装置连接在沥青储仓与所述沥青熔化器之间,所述沥青熔化器通过第一线管与所述沥青沉淀系统连通,所述第一线管设有调节开关,所述调节开关用于连通或断开所述沥青熔化系统和沥青沉淀系统。本技术的沥青熔化及输送系统能够提高沥青熔化的效率及质量。技术研发人员:黄斯腊,韦瑞从,谭廷克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田林百矿田田碳素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131技术公布日:2024/11/7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112/32661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