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调节塘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1-12 14:00:03
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建设,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调节塘系统。
背景技术:
1、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其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例如,下雨时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而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因此,海绵城市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从而促进雨水资源的再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够缓解上述的问题。
2、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实现减少内涝洪灾的发生、保护城市水系统环境、雨水循环利用和维持建成区渗蓄雨水的生态功能等建设目标。而调节塘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步骤,主要由进水口、前置塘、调节塘、出水口和堤岸护坡组成,主要具有削减峰值流量的功能。但由于季节性缺水、沉泥区污泥长期堆积等原因,导致前置塘预处理能力不足、调节塘出水水质较差功能较为单一、外设设备清理淤泥运行维护成本较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调节塘功能单一、雨水净化处理效果较差以及运行维护成本较高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调节塘系统,结构简单、雨水净化处理效果好,实现了调节塘功能的多样性,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调节塘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进水口、前置塘、调节塘、雨水回水池、溢流竖管以及堤岸;
3、所述前置塘的底部为第一沉泥区,且设置有第一污泥泵;
4、所述调节塘的底部为第二沉泥区,且设置有第二污泥泵,所述第一污泥泵和第二污泥泵均与污泥排放管道相连;
5、所述雨水回水池的顶部设置有盖体,所述雨水回水池内设置有第一水管,在所述雨水回水池的底部设置有雨水提升泵,所述雨水提升泵与所述第一水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塘相连。
6、进一步,具体地,所述雨水回水池内还设置有浮球式液位控制器和第二水管,所述浮球式液位控制器靠近所述雨水回水池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景观区的水体相连。
7、进一步,具体地,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前置塘之间设置有第一散置碎石。
8、进一步,具体地,所述前置塘的驳岸和所述调节塘的驳岸采用硬质碎石堆砌形成。
9、进一步,具体地,所述前置塘和所述调节塘之间设置有多个斜坡,所述调节塘的沉水区内的所述斜坡上种植有水生植物。
10、进一步,具体地,所述雨水回水池采用混凝土堆砌形成。
11、进一步,具体地,所述堤岸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溢流竖管相连的排放管。
12、进一步,具体地,所述排放管的输出端还设置有第二散置碎石。
13、进一步,具体地,所述堤岸上设置有储能装置,所述第一污泥泵、第二污泥泵和所述雨水提升泵均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
14、优选的,所述盖体为活动式遮阳盖板。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调节塘系统,设置的第一污泥泵和第二污泥泵能够定期通过污泥排放管道清理第一沉泥区和/或第二沉泥区的淤积污泥,削减污泥负荷,提高雨水处理效果,防止底泥在扰动条件下重新释放,造成水质的二次污染,前置塘的预处理能力好,提高了前置塘或调节塘出水的水质质量;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雨水回水池对调节塘补水,确保调节塘的水位能够满足需求;
18、(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现了调节塘功能的多样性,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
技术特征: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调节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进水口(1)、前置塘(2)、调节塘(3)、雨水回水池(4)、溢流竖管(5)以及堤岸(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调节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回水池(4)内还设置有浮球式液位控制器(44)和第二水管(45),所述浮球式液位控制器(44)靠近所述雨水回水池(4)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水管(45)与景观区的水体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调节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与所述前置塘(2)之间设置有第一散置碎石(1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调节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塘(2)的驳岸和所述调节塘(3)的驳岸采用硬质碎石堆砌形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调节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塘(2)和所述调节塘(3)之间设置有多个斜坡(9),所述调节塘(3)的沉水区内的所述斜坡(9)上种植有水生植物(33)。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调节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回水池(4)采用混凝土堆砌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调节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堤岸(6)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溢流竖管(5)相连的排放管(51)。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调节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管(51)的输出端还设置有第二散置碎石(5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调节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堤岸(6)上设置有储能装置(7),所述第一污泥泵(22)、第二污泥泵(32)和所述雨水提升泵(43)均与所述储能装置(7)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调节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41)为活动式遮阳盖板。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调节塘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进水口、前置塘、调节塘、雨水回水池、溢流竖管以及堤岸;前置塘的底部为第一沉泥区,且设置有第一污泥泵;调节塘的底部为第二沉泥区,且设置有第二污泥泵,第一污泥泵和第二污泥泵均与污泥排放管道相连;雨水回水池的顶部设置有盖体,雨水回水池内设置有第一水管,在雨水回水池的底部设置有雨水提升泵,雨水提升泵与第一水管的一端相连,第一水管的另一端与调节塘相连。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调节塘系统,结构简单、雨水净化处理效果好,实现了调节塘功能的多样性,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技术研发人员:孙宏伟,李法善,耿刚,黄海鲲,曹亚强,程荣军,朱晓金,梁冬义,李圣洁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维建研(江苏)设计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306技术公布日:2024/11/7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112/32688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