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1-19 09:31:51
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高层建筑、地铁、地下工程等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基坑工程作为这些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与稳定对于整个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为了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基坑支护技术被广泛应用。
2、现有的基坑支护装置一般包括安装于基坑侧壁的支护板以及将支护板钉到基坑侧壁的锚杆。
3、但是,现有技术中不便对锚杆进行限位,这样支护板容易与基坑侧壁发生分离,从而容易影响对基坑的支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基坑支护装置,能够降低支护板与基坑侧壁发生分离的可能性,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一种基坑支护装置,包括安装于基坑侧壁的支护板以及将支护板钉到基坑侧壁的锚杆,基坑的底部安装有用于对支护板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安装于基坑底部的底板、滑移连接于底板顶部的移动板、安装于底板用于驱动移动板向支护板移动的驱动组件以及安装于底板的顶部用于驱动移动板复位的复位组件;所述移动板的一端固接有水平支撑杆,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固接有斜支撑杆,所述水平支撑杆与斜支撑杆均能抵接于支护板的一侧。
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需要对支护板进行支撑时,先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移动板向靠近支护板方向移动,移动板向靠近支护板方向移动带动水平支撑杆与斜支撑杆向靠近支护板方向移动,水平支撑杆与斜支撑杆向靠近支护板方向移动便能对支护板进行支撑,从而能够降低支护板与基坑侧壁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4、优选的,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螺纹连接于第一通孔的钻杆、固接于钻杆顶部的转动部以及套设固定于钻杆外侧壁的驱动板;所述驱动板的底部设置有倒角面,所述移动板靠近驱动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倒角面相匹配。
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需要驱动移动板移动时,先通过转动部驱动钻杆转动,这样一方面能够将钻杆钻入基坑的底部,从而能够对底板进行限位,另一方面能够带动驱动板向下移动,然后驱动板在倒角面以及第一斜面的作用下便可驱动移动板移动;设置的驱动组件,便于驱动移动板移动。
6、优选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开设于底板顶部的第一水平槽、滑移连接于第一水平槽的第一复位块以及固接于第一复位块一侧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块的顶部固接于移动板的底部,所述第一弹簧远离第一复位块的一端固接于第一水平槽的一端内壁。
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移动板移动带动第一复位块移动,第一复位块移动对第一弹簧进行抵压;当驱动板在钻杆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时,此时第一复位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驱动移动板复位;综上,设置的复位组件,便于驱动移动板复位。
8、优选的,所述钻杆的顶部开设有腔体,所述腔体的侧壁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内滑移连接有限位块,所述腔体内安装有用于驱动限位块向穿孔外移动的驱移组件,所述穿孔的侧壁安装有用于使限位块复位的弹性组件。
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需要对钻杆进行限位时,先通过驱移组件驱动限位块向穿孔外移动,限位块向穿孔外移动便可对钻杆进行限位。
10、优选的,所述驱移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腔体内壁的竖轴、偏心连接于竖轴的凸轮以及安装于腔体的侧壁用于驱动竖轴转动的驱转件;所述限位块的一端抵接于凸轮的周面。
1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需要驱动限位块向穿孔外移动时,先通过驱转件驱动竖轴转动,竖轴转动带动凸轮转动,凸轮转动便可驱动限位块向穿孔外移动;设置的驱移组件,便于驱动限位块向穿孔外移动;综上,设置的驱移组件,便于驱动限位块向穿孔外移动。
12、优选的,所述驱转件包括固接于腔体内壁的固定板、转动连接于固定板的沉头螺杆、固接于固定板底部的导杆、螺纹连接于沉头螺杆的竖移板以及固接于竖移板底部的驱动杆;所述竖移板滑移连接于导杆;所述竖轴的顶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驱动杆的外侧壁沿其周向依次固接有多个螺旋块,所述连接槽的内壁沿其周向依次开设有多个螺旋槽,多个所述螺旋块与多个螺旋槽一一对应配合。
1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需要驱动竖轴转动时,先通过工具驱动沉头螺杆转动,沉头螺杆转动驱动竖移板移动,竖移板移动带动驱动杆移动,此时驱动杆在螺旋块以及螺旋槽的作用下便可驱动竖轴转动;设置的驱转件,便于驱动竖轴转动。
14、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开设于穿孔一侧的第二水平槽、滑移连接于第二水平槽的第二复位块以及固接于第二复位块一侧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块的顶部固接于限位块的底部,所述第二弹簧远离第二复位块的一端固接于第二水平槽的一端内壁。
1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限位块向穿孔外移动时带动第二复位块移动,第二复位块移动对第二弹簧进行抵压,此时第二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当竖移板带动驱动杆向上移动时,此时第二复位块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驱动限位块复位;设置的弹性组件,便于使限位块复位。
16、优选的,所述斜支撑杆通过连接板抵接于支护板的一侧,所述支护板与连接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
1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置的连接机构,能够提高斜支撑杆与支护板的整体稳定性,进而能够提高底板与支护板之间的整体稳定性。
18、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开设于支护板内的安装槽、分别开设于安装槽两端的第二通孔、第三通孔、滑移连接于第二通孔的第一推板、固接于第一推板底部的第三复位块以及固接于第三复位块一侧的第三弹簧;所述第一推板抵接于水平支撑杆远离移动板的一端,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用于供第三复位块滑移的第三水平槽,所述第三弹簧远离第三复位块的一端固接于第三水平槽的一端内壁;所述安装槽内转动连接有水平轴,所述水平轴上套设固定有转动板,所述第一推板远离移动板的一端抵接于转动板的底部;所述转动板远离移动板的一侧固接有多个驱动弹簧,每个所述驱动弹簧远离转动板的一端固接于安装槽的一侧;所述安装槽的顶壁开设有第四水平槽,所述第四水平槽内固接有水平杆,所述水平杆上滑移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一侧固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远离滑套的一端固接于第四水平槽的一端内壁;所述滑套的底部固接有插板,所述插板滑移连接于第三通孔,所述转动板远离第一推板的一端抵接于插板远离连接板的一侧;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供插板插接的插槽,所述插槽内安装有用于对插板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
1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先通过转动部驱动钻杆转动,钻杆转动带动驱动板向下移动,然后驱动板在倒角面以及第一斜面的作用下驱动移动板向靠近支护板的方向移动,移动板向靠近支护板的方向移动带动水平支撑杆与斜支撑杆向靠近支护板的方向移动,水平支撑杆与斜支撑杆向靠近支护板方向移动能够对支护板进行支撑;再者,水平支撑杆移动驱动第一推板移动,第一推板移动驱动转动板转动,转动板转动驱动插板向靠近插槽的方向移动;当插板插接于插槽后,此时通过限位组件对插板进行限位,从而便能使支护板与连接板连接;综上,设置的连接机构,便于使支护板与连接板连接。
20、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开设于插槽一侧的第四通孔、滑移连接于第四通孔的插块、固接于插块一侧的滑块以及固接于滑块一侧的第五弹簧;所述第四通孔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供滑块滑移的滑槽,所述第五弹簧远离滑块的一端固接于滑槽的一端内壁;所述插板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插块的一端插接于凹槽且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插块的另一端固接有水平块,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接有竖杆以及转动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的底部固接有手轮;所述丝杠上螺纹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的底部抵接于水平块的顶部,所述第二推板滑移连接于竖杆。
2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插板插接于插槽时,此时插板在第二斜面的作用下驱动插块向下移动,插块向下移动带动滑块向下移动,滑块向下移动对第五弹簧进行抵压;当插板插接于插槽后,此时滑块在第五弹簧的作用下驱动插块与凹槽插接,从而便可对插板进行限位;综上,设置的限位组件,便于对插板进行限位。此外,当需要使插块与凹槽分离时,先通过手轮驱动丝杠转动,丝杠转动驱动第二推板向下移动,第二推板向下移动驱动水平块向下移动,水平块向下移动带动插块向下移动,从而便可使插块与凹槽分离。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当需要对支护板进行支撑时,先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移动板向靠近支护板方向移动,移动板向靠近支护板方向移动带动水平支撑杆与斜支撑杆向靠近支护板方向移动,水平支撑杆与斜支撑杆向靠近支护板方向移动便能对支护板进行支撑,从而能够降低支护板与基坑侧壁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24、2.当需要驱动移动板移动时,先通过转动部驱动钻杆转动,这样一方面能够将钻杆钻入基坑的底部,从而能够对底板进行限位,另一方面能够带动驱动板向下移动,然后驱动板在倒角面以及第一斜面的作用下便可驱动移动板移动;设置的驱动组件,便于驱动移动板移动;
25、3.先通过转动部驱动钻杆转动,钻杆转动带动驱动板向下移动,然后驱动板在倒角面以及第一斜面的作用下驱动移动板向靠近支护板的方向移动,移动板向靠近支护板的方向移动带动水平支撑杆与斜支撑杆向靠近支护板的方向移动,水平支撑杆与斜支撑杆向靠近支护板方向移动能够对支护板进行支撑;再者,水平支撑杆移动驱动第一推板移动,第一推板移动驱动转动板转动,转动板转动驱动插板向靠近插槽的方向移动;当插板插接于插槽后,此时通过限位组件对插板进行限位,从而便能使支护板与连接板连接;综上,设置的连接机构,便于使支护板与连接板连接。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118/32919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一种新型地漏芯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