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杆大拉机的大容量连续进料流水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1-25 15:21:25
本技术属于电缆生产设备,应用于铜杆大拉机进料过程中,具体为一种铜杆大拉机的大容量连续进料流水线系统。
背景技术:
1、在电缆生产行业中,铜杆拉拔工艺作为电线电缆制造的核心环节之一,其上料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与信息化水平对整个生产线的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然而,当前市场上的主流铜杆大拉机上料技术普遍存在显著的技术局限性。
2、现有技术中,铜杆上料过程多采用人工手动单托盘逐个搬运的方式进行,这一操作模式严重依赖于人力,且物料输送效率低下,缺乏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高效性和连续性。具体而言,传统设备在上料阶段由于无法实现连续供料,每更换一个托盘就需要停机作业,导致生产流程频繁中断,不仅延长了非生产时间,降低了设备稼动率,还可能引发因设备频繁启停带来的机械磨损加剧、工件冷却状态不均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一致性。
3、此外,当前的铜杆大拉机上料方案普遍欠缺与现代工业4.0理念相契合的自动化控制、智能化调度以及信息化管理功能。这种较低程度的机械化和信息化集成,使得在物料追踪、库存管理、生产计划执行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不利于企业实现精益生产和智能制造的战略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背景技术中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缆生产行业的大容量连续进料流水线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实现一次性连续装载多个托盘并自动化的不间断上料。本实用新型深度融合自动化、智能控制及信息管理技术,提高整体生产线的运行效率,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降低运营成本,确保产品品质稳定可靠,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端电缆制造市场需求。
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目的:
3、一种铜杆大拉机的大容量连续进料流水线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多组平行排列的滚筒输送线,每组所述滚筒输送线上依次传输有多个铜杆托盘;每组所述滚筒输送线的同一侧均设置有冷焊接机,多个所述铜杆托盘中的铜杆在所述冷焊接机的作用下连续式的首尾相连形成整体,并传输至所述滚筒输送线的末端;每组所述滚筒输送线的末端对应设置有铜杆大拉机,所述铜杆大拉机的进料口与所述滚筒输送线对齐;当首个所述铜杆托盘传输至所述滚筒输送线的末端时,其中的铜杆接入所述进料口中。
4、进一步的,在相邻的两组所述滚筒输送线之间,还设置有切换输送线;所述切换输送线位于所述滚筒输送线的末端一侧,所述切换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与所述滚筒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
5、具体的,每组所述滚筒输送线的首端的同一侧均设置有1台所述冷焊接机;每组所述切换输送线的远离所述铜杆大拉机的一侧也分别对应设置有1台所述冷焊接机。
6、进一步的,每组所述滚筒输送线的末端均组合设置有顶升移载机构,所述顶升移载机构用于将到达所述滚筒输送线的末端的所述铜杆托盘传输至所述切换输送线上。
7、优选的,在平行排列的多组所述滚筒输送线中,最外侧的任意一组所述滚筒输送线的末端的外侧还设置有托盘堆码机;所述托盘堆码机的位置与所述顶升移载机构的位置对齐设置,所述顶升移载机构用于将经过进料后,已呈空盘状态的所述铜杆托盘传输至所述托盘堆码机中;所述托盘堆码机连接有mes系统,用于对多个空盘状态的所述铜杆托盘进行堆码操作。
8、进一步的,所述滚筒输送线共设置2组,每组所述滚筒输送线沿自身输送方向划分有上料工位、焊接工位、缓存工位和拉丝工位;在2组所述滚筒输送线的末端之间设置有1组所述切换输送线,所述切换输送线上设置有切换工位;每个工位均对应容纳1个所述铜杆托盘。
9、具体的,所述铜杆大拉机为双头拉丝型铜杆大拉机,包括2个所述进料口,1个所述进料口与对应的1组所述滚筒输送线对齐设置。
10、具体的,所述上料工位设置于所述滚筒输送线的首端,所述拉丝工位设置于所述滚筒输送线的末端;所述焊接工位与所述切换工位处均对应设置有1台所述冷焊接机。
11、优选的,所述拉丝工位设置有所述顶升移载机构,所述顶升移载机构还集成有称重机构;所述称重机构连接有mes系统,用于实时称量位于所述拉丝工位的所述滚筒输送线上承载的所述铜杆托盘的总质量。
12、优选的,所述拉丝工位上还设置有视觉机构,所述视觉机构包括安装有摄像头的机架;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拉丝工位的正上方,拍摄方向竖直向下;所述摄像头连接有mes系统,用于实时拍摄位于所述拉丝工位的所述滚筒输送线上承载的所述铜杆托盘的图像。
13、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连续自动化上料:通过滚筒输送线的设计,实现多个铜杆托盘的自动运输和连续供料过程。作业前,人工将多个铜杆托盘首尾预先进行焊接相连,形成大容量的一体化原料供给链,确保单班作业期间铜杆大拉机能够不间断运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停机率。
15、2、合理的工位布局:为便于工人进行托盘连接操作以及自动化式的铜杆大拉机进料操作,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设置有合理的缓存工位与拉丝工位。缓存工位配备有冷焊接机,确保焊接过程安全高效,同时提供了充足的操作空间,能有力改善劳动条件,提升工作效率。
16、3、智能监测与自动化接入:本实用新型的系统集成了视觉机构与称重机构,可实时监测拉丝工位上的铜杆托盘中的铜杆余量,实现对托盘的自动化运输与连续转移,便于拉丝工位上始终保有用于铜杆大拉机进料的铜杆托盘,从而避免因物料短缺导致的生产线中断。
17、4、自动化回收与堆码:本实用新型的系统集成了堆码机,可在铜杆使用完毕后自动收集空托盘并有序堆码,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整体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有利于打造智能化、信息化的现代工厂环境。
技术特征:1.一种铜杆大拉机的大容量连续进料流水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多组平行排列的滚筒输送线,每组所述滚筒输送线上依次传输有多个铜杆托盘;每组所述滚筒输送线的同一侧均设置有冷焊接机,多个所述铜杆托盘中的铜杆在所述冷焊接机的作用下连续式的首尾相连形成整体,并传输至所述滚筒输送线的末端;每组所述滚筒输送线的末端对应设置有铜杆大拉机,所述铜杆大拉机的进料口与所述滚筒输送线对齐;当首个所述铜杆托盘传输至所述滚筒输送线的末端时,其中的铜杆接入所述进料口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杆大拉机的大容量连续进料流水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两组所述滚筒输送线之间,还设置有切换输送线;所述切换输送线位于所述滚筒输送线的末端一侧,所述切换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与所述滚筒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杆大拉机的大容量连续进料流水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滚筒输送线的首端的同一侧均设置有1台所述冷焊接机;每组所述切换输送线的远离所述铜杆大拉机的一侧也分别对应设置有1台所述冷焊接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杆大拉机的大容量连续进料流水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滚筒输送线的末端均组合设置有顶升移载机构,所述顶升移载机构用于将到达所述滚筒输送线的末端的所述铜杆托盘传输至所述切换输送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铜杆大拉机的大容量连续进料流水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平行排列的多组所述滚筒输送线中,最外侧的任意一组所述滚筒输送线的末端的外侧还设置有托盘堆码机;所述托盘堆码机的位置与所述顶升移载机构的位置对齐设置,所述顶升移载机构用于将经过进料后,已呈空盘状态的所述铜杆托盘传输至所述托盘堆码机中;所述托盘堆码机连接有mes系统,用于对多个空盘状态的所述铜杆托盘进行堆码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铜杆大拉机的大容量连续进料流水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输送线共设置2组,每组所述滚筒输送线沿自身输送方向划分有上料工位、焊接工位、缓存工位和拉丝工位;在2组所述滚筒输送线的末端之间设置有1组所述切换输送线,所述切换输送线上设置有切换工位;每个工位均对应容纳1个所述铜杆托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铜杆大拉机的大容量连续进料流水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杆大拉机为双头拉丝型铜杆大拉机,包括2个所述进料口,1个所述进料口与对应的1组所述滚筒输送线对齐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铜杆大拉机的大容量连续进料流水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工位设置于所述滚筒输送线的首端,所述拉丝工位设置于所述滚筒输送线的末端;所述焊接工位与所述切换工位处均对应设置有1台所述冷焊接机。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铜杆大拉机的大容量连续进料流水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丝工位设置有所述顶升移载机构,所述顶升移载机构还集成有称重机构;所述称重机构连接有mes系统,用于实时称量位于所述拉丝工位的所述滚筒输送线上承载的所述铜杆托盘的总质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铜杆大拉机的大容量连续进料流水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丝工位上还设置有视觉机构,所述视觉机构包括安装有摄像头的机架;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拉丝工位的正上方,拍摄方向竖直向下;所述摄像头连接有mes系统,用于实时拍摄位于所述拉丝工位的所述滚筒输送线上承载的所述铜杆托盘的图像。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一种铜杆大拉机的大容量连续进料流水线系统,属于电缆生产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方案无法连续大容量进料的问题;系统包括多组平行排列的滚筒输送线,每组滚筒输送线上依次传输有多个铜杆托盘;每组滚筒输送线的同一侧均设置有冷焊接机,多个铜杆托盘中的铜杆在冷焊接机的作用下连续式的首尾相连形成整体,并传输至滚筒输送线的末端;每组滚筒输送线的末端对应设置有铜杆大拉机,铜杆大拉机的进料口与滚筒输送线对齐;当首个铜杆托盘传输至滚筒输送线的末端时,其中的铜杆接入铜杆大拉机的进料口中;本技术可提高整体生产线的运行效率,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以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式实现新的现代工厂环境。技术研发人员:唐成,冯光超,张远民,向静静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联通(四川)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319技术公布日:2024/11/2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125/33743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