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缝渗漏点的堵漏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12-26 16:03:01
本发明涉及地下连续墙的施工,特别是针对地连墙墙缝渗漏的堵漏方法。
背景技术:
1、地连墙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施工工艺、地质条件等因素,地连墙墙缝处可能会出现渗漏,影响基坑安全和周边环境。传统的堵漏方法往往效果不佳,尤其是在渗漏点位于较深处时。
2、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处置接缝或墙身渗漏的钢筋笼构造及施工方法》(申请号202210875686.3)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地连墙渗漏水检测;步骤二、进行地质雷达扫描,预防底部存在空洞;步骤三、在薄弱的地连墙接缝位置封堵钢板,避免墙缝薄弱位置发生喷涌;步骤四、地连墙接缝位置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墙缝止水;步骤五、开挖过程中有风险的地连墙接缝处wss注浆加固补强;步骤六、坑外增设疏干兼降压降水井;步骤七、及时架设支撑,进行放坡开挖,严格执行掏槽检缝制度;步骤八、加强现场施工监测,通过监测数据指导基坑开挖。该专利采用雷达设备较为昂贵,且不能对较深的地方进行探测,一般大于十五米探测效果较差,其次采用开挖工艺工程量较大,比较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有效的墙缝渗漏点的堵漏方法,以解决地连墙墙缝渗漏问题,保障基坑安全和施工顺利进行。本发明具有工程量小,较为经济适用的特点。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墙缝渗漏点的堵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以墙幅交接处为起点,距离1m内,钻观测孔,每一个侧面根据要求钻多个观测孔,如图1为每个侧面钻两个观测孔,观测孔孔深至墙底;
3、步骤2、下放摄像头至观测孔内,通过摄像头拍摄数据观测地连墙墙缝处密闭性,查明有无渗漏点,对于没有渗漏点的高度h处不用处理,对于存在渗漏点的深度h处则执行后续步骤;
4、步骤3、发现在h处存在渗漏情况下,对观测孔进行扩孔;
5、步骤4、扩孔后的观测孔内放置第一注浆管、第二注浆管,第一注浆管管长放置渗漏点下5m处,第一注浆管底部5m为花管,管前用胶带缠好花管口;第二注浆管放置渗漏点上1m处;
6、步骤5、注浆时,先通过第二注浆管注浆,达到注浆压力后即停止,注浆压力根据施工要求而确定;
7、步骤6:外排注浆完成后,等待一段时间,进行第一注浆管注浆,达到注浆压力后即停止,注浆压力根据施工要求而确定;
8、一般注浆压力不大于1mpa,注浆水灰比:1:1;完成外排注浆。
9、步骤7:注浆完成后,通过侦探设备下放至渗漏点,观察渗漏情况,若无渗漏情况则可进行深处观察,若渗漏情况存在,则重复上述操作。
10、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墙缝渗漏点的堵漏方法,其特征在于:墙底深度为30m,观测孔孔深大于等于30m。
11、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墙缝渗漏点的堵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扩孔后观测孔的直径为100mm至150mm。
12、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墙缝渗漏点的堵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扩孔后观测孔的垂直度小于0.5%。
13、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墙缝渗漏点的堵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注浆压力不大于1mpa,注浆中水泥浆:水玻璃比例为1:1;完成外排注浆。
14、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墙缝渗漏点的堵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注浆压力不大于1mpa,注浆水灰比:1:1。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墙缝渗漏点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发生在墙幅交接处,本发明通过观测孔判定是否出现渗漏点,并且通过在渗漏点上下一段距离分别进行注浆,实现对渗漏点较大区域内的堵漏。本发明的方法具有施工工艺简单,能够大幅节约成本等优点。
技术特征:1.一种墙缝渗漏点的堵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以墙幅交接为起点,距离1m内,防止钻孔时垂直度偏差造成地连墙破坏,钻观测孔(1),每一个侧面根据要求钻多个观测孔(1),每个侧面钻两个观测孔(1),观测孔(1)孔深至墙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缝渗漏点的堵漏方法,其特征在于:墙底深度为30m,观测孔(1)孔深大于等于30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缝渗漏点的堵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扩孔后观测孔(1)的直径为100mm至1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缝渗漏点的堵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扩孔后观测孔(1)的垂直度小于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缝渗漏点的堵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注浆压力不大于1mpa,注浆中水泥浆:水玻璃比例为1:1;完成外排注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缝渗漏点的堵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判断泥浆渗漏的方法为定期检查泥浆液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缝渗漏点的堵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步骤7中,判断泥浆渗漏的方法为使用泥浆密度计定期测量泥浆的密度。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针对超深地连墙墙缝渗漏的堵漏方法。本发明通过观测孔判定是否出现渗漏点,并且通过在渗漏点上下一段距离分别进行注浆,实现对渗漏点较大区域内的堵漏。本发明的方法具有施工工艺简单,能够大幅节约成本等优点。技术研发人员:程华强,安进新,张康,王忠心,李明宇,陈龙,夏思林,黄瑞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12/12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216/34794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